山林里的「金牌調解」——遂川縣林業局穩妥調處山林糾紛、促進林區和諧

2019-10-14     遂川政法

「有矛盾,來調解;來調解,沒問題。」在遂川縣林區,這句江西衛視《金牌調解》欄目的開場白,也常常被縣林業局山林糾紛調處人員借用。





領導重視 各種保障到位



縣林業局調動全局力量參與山林糾紛調處工作。對受理的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分管領導全程參與,並經常到糾紛山場現場參與調查,對重大案件主要領導參與探討案情,同時配備專門的山林糾紛調處工作用車,設立了高標準的糾紛調解場所,安排了專門的工作經費。

夯實基礎 積極預防為主



防範於未然,及時做好防控,力求把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一是加大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力度。二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宣傳導向,大力弘揚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的優秀傳統美德,積極引導發生山林糾紛的林農協商解決,儘量避免走行政訴訟途徑。三是進一步加強對相關部門及鄉、村幹部的培訓力度。組織其學習相關法律政策,掌握山林權屬爭議調處的方式方法。四是加大山林權屬糾紛排查力度。力爭把爭議解決在最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從而防止矛盾擴大化、複雜化。

上下聯動 分級通力調處



山林權屬爭議調處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情況複雜,歷史沿革長,要做好山調工作,縣、鄉、村三級必須密切配合。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鄉(鎮)、村二級調解組織的作用。二是鄉內比較複雜的且涉及面大的疑難案件,則由縣山調辦牽頭,組織鄉村調解。三是對鄉際糾紛,則由縣山調辦主辦,鄉村兩級組織密切配合。

規範程序 創新調處方法



在調處山林糾紛時,林業山調辦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山林糾紛操作規程,同時,因地制宜,探索出組織協調法、證據追溯法、法界址判定法、先行協約法、冷靜平息法、政府裁決法六大法調處糾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和為貴 維護社會穩定




山林糾紛是涉及山林權益歸屬、林權界址和利益等方面的爭議糾紛,具有典型「三多三難」:問題多、糾紛多、上訪多,調處難、協調難、解決難。山林糾紛調處結果,直接關係著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一旦處置不當,不僅會造成社會不公,還極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林業山調人員曉之以理,詳細解釋山林調處法律法規和調處原則,同時打出「以和為貴」牌動之以情,為雙方剖析利弊關係。一次次山林糾紛的激烈衝突在山調辦工作人員的極力斡旋調解下,成功得以避免。

以民為本 促進公平正義




在山林糾紛調處中,不僅要講「和氣」,更要保「公正」敢於直面尖銳矛盾,為老百姓說公道話,維護群眾基本利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對明顯極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爭議訴求,縣林業局高度重視,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調處辦法,堅持公正公平調處,頂住各方壓力,毫不退讓,堅決維護公平正義,絕不偏袒任何一方。


重證據、重事實、重調解,遂川縣始終把群眾利益和林區和諧穩定放在首要位置,在山林糾紛調處中牢牢把握「三重」原則,堅持穩妥、公正調處山林糾紛,著力排查化解林區矛盾,切實維護基層群眾利益。近5年來,遂川縣調處各類山林糾紛200多起,調處爭議面積5000餘畝,調處率達98.3%,期間,成功化解了數十起牽涉數百人、險些釀成群體性事件的重大山林糾紛,有效維護了林區安定和諧,許多因山林糾紛而形同陌路、甚至刀兵相見的林農,在大山里握手談和、執手言歡,共同譜寫了一曲維護社會安定、保障基層群眾利益、促進林區和諧的調處和樂。遂川林業山調人員也被林農稱讚為山林里的「金牌調解員」。

來源:遂川林業

責編:李雅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4aIyG0BMH2_cNUg7D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