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雲:真正優秀的人都有野蠻生長的力量

2020-04-02     婷心以記

看過好幾季奇葩說,唯獨被詹青雲深深的圈了粉。

她出口成章,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還有強大的邏輯和思辨能力,她如同百寶箱般的寶藏女孩,閃閃發光。

「說話慢條斯理、擲地有聲,具備超強心理素質,是一位溫柔的辯者。」

這是央視網對詹青雲的評價。

她總讓人覺得身上有種野蠻生長的力量,就像一粒種子,自帶土壤,肆意生長,那是一種從心底由內向外爆發的力量,大氣磅礴,勢不可擋。

1

很多人都是從奇葩說的舞台上認識詹青雲,知道她是哈佛博士,是學霸型辯手,貸款100多萬留學,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高級感的女神。

特別是上一季《奇葩說》詹青雲還是新人的時候,她和陳銘展開巔峰對決。

那場辯論堪稱《奇葩說》史上的經典場景之一,特別是開槓環節,兩人勢均力敵,「神仙打架」一詞由此而來。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光鮮亮麗的頭銜背後,她付出了多少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

詹青雲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很普通的家庭,求學路也一直輾轉不停。

她從小學到高中六次轉學,從鄉村到小縣城,從縣城到省重點學校,從上一個班裡的好學生,變成新班裡最跟不上的新學生。

她說「六所新學校就像六個台階,逼迫著不得不去提高自己。」

在她自己看來,之所以會從貴州走到哈佛,是因為她這中間在不斷地轉學,不斷投入到新的環境中,不斷地放下過去擁有的一切,去適應新環境。

在新的挑戰中不斷的重塑自己,持續突破過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疊代。

今天我們才能看到她面對擁有超高人氣,又實力強勁的老奇葩陳銘毫不怯弱,在陳銘票數遙遙領先的情況下依然鎮定自若,步步為營解析自己的觀點。

心中有力量,才能不畏懼強大的對手,在穩固自己的實力同時還能讓對手遇強則強。

2

她曾經說過:「跟別人介紹說我是哈佛博士,頭銜很光鮮,但別人永遠不會知道你為這個東西付出了多少代價,我真的是為這個東西付出了我的全部啊。」

剛到哈佛時,一個同學告訴她:上屆學長姐們都說,一整年幾乎沒有跨過查爾斯河(波士頓市中心和劍橋中間的那條河)。

她最初不以為意,她覺得自己跟他們不一樣,畢竟自己是籃球隊和辯論隊的,生活里不會只有學習的。

結果,接下來的那個學期,她真的沒有跨過查爾斯河。

她說:每一天都在學習,那種苦並不是哈佛凌晨五點圖書館的辛苦,而是生活彷佛只剩下了學習這一件事。

那種絕望也不是比你聰明、有背景、家底好的人還比你勤奮的絕望,是不管怎樣,也不過是這樣活著的絕望。

法學院第一年,學習壓力巨大,吃飯的時間都捨不得多花,每天商量去哪裡打包,真的只考慮快,就近,附近有空桌子,可以儘快學習最好。

每天回家的路上,聽見教堂的鐘響,都恨自己不能走快一點。

課上新認識同學後,覺得聊得來,下一步不是約吃飯,而是拿出日曆本,看哪天能在圖書館一起學習。

一個好朋友,經常發信息問她在不在學校,不是約喝咖啡,而是直接說:「我在圖書館幫你占好了位置。」


詹青雲:真正優秀的人都有野蠻生長的力量

她讀本科時去美國交換過一年,當時覺得美國人不太學習,讀書沒那麼難。真的去到哈佛之後,就傻掉了……

那些同學上課發言,就跟美國總統演講一樣,特別起范兒,又有邏輯,文辭也很優美。

所有人讀那麼多書,還能那麼清楚地講出來,她真的是被嚇到了,整個人很受打擊。

有朋友去看她,她也開心,但是她希望朋友明白:我是真的很著急學習,因為我現在陪你的一分一秒,都要用我本來就不足的睡眠來補。

她說,她們在別人看來都是無趣冷漠自我的一群人,但其實她們只是被學習(暫時)磨平了稜角。


她很喜歡一句話:「人生是沒有不可能的,你曾經以為自己做不到的,生活會教會你,逼你去做到的。」

法學院的第一年,她和同學們經常周五晚上,在學校的小組學習室里喝酒,為了喝酒而喝酒,很沒品質的酒。

二三年級時,她們不再為了喝酒而喝酒,杯子碰到一起,大家會忍不住為當年說一句:不容易啊!

熬過去之後,她寫「哈佛二三事」說:哈佛其實沒有二三事,總結起來也就一個字,累。

「但我還是懷念它的,最終是在這裡,人生有了盔甲,很俗的,很抽象的,和很美好的。」

正如她所言:

「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取經的那條路」

讓詹青雲成為如今律師青雲的,不是讓人羨慕的哈佛學位,而是去向哈佛的修煉之路。

她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讓自己變得更好,獲得了最好的回報!

3

曾看過《熬至滴水成珠》這本書,其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熬至滴水成珠,本身對人生來說,就是一個美妙的景象,是一個美好的修煉過程。」

這種修煉過程就是一種「熬過去」的心態,熬的過程很辛苦。

但這個過程可以增強我們的心志,磨練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的性子練就的更加的沉穩和堅韌。

「熬下去」很難,但它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堅持到最後,才能感受到「熬過去」是蘊藏著多大的能量,一旦爆發,必定會一鳴驚人。

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初心,不管多難多苦都要熬過去,人生熬得住苦,才能成就強大的內心,才能無所畏懼。

這也正是詹青雲教會我們的事,人生的意義是應該跟隨自己的內心,不斷拓寬自己的人生邊界。

就像她在水立方做演講時說得那樣,「趁著年輕,我偏要勉強」。

她所想表達的勉強,不是叛逆,不是這個世界往東,我一定要往西,不是跟這個世界對抗。而是不被它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願你野蠻生長,期你所向披靡,最終閃閃發光。


作者:婷心以記,喜歡讀書,愛寫文字,想用文字給你帶來溫馨而治癒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QiGPXEBfwtFQPkdpb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