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翻湧,巨浪滔天,7月的驕陽下,小浪底正在進行調水調沙,巨龍般的黃河水咆哮著從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小浪底水庫噴涌而出,氣勢磅礴。
眼下在孟津,還有一種力量也勢不可擋,那就是鄉村振興。盛夏,記者走在火辣辣的孟津大地,到處能感受到這裡熱騰騰的幹勁,活生生的變化——美麗鄉村生機勃勃,農業轉型升級提速,農民增收錢包鼓起……
生態「綠色」成鄉村「底色」
7月10日,雨後的小浪底鎮明達村,清新整潔,蟬鳴鳥叫。硃紅色磚牆在綠樹和花朵的映襯下格外亮眼,老鄉們圍坐在樹下乘涼,愜意地嘮著家長里短。「這是雞冠花,是我們村的』村花』。」走在明達村硃紅色的磚石路上,村黨支部書記楊瑞安指著路邊整齊的雞冠花說,「早幾年來,你可看不見這些。」
聽村裡的老人介紹,過去村裡是「房前屋後、亂堆亂放;垃圾污水,亂流亂淌」。正是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上下了十足功夫,才有了明達村現在「全村是公園、處處是景點」的模樣。
「你別看俺村現在到處是土,這是在弄污水管道哩,過幾天就又乾淨回去了!」會盟鎮雙槐村的徐占偉說起家裡新修的衛生廁所滿臉笑容,「以前小孩從縣城回來老說廁所不幹凈,這下好了,鎮里村裡都補貼錢,家裡裝上馬桶,用著怪美!」
小廁所,大民生。雙槐村黨支部書記慶會勛說,村裡改廁、改廚、改浴的「三改」正在進行,目前村裡一半以上的村民家都改造了衛生廁所。每修一個衛生廁所,鎮里補貼700元,村裡再補200元。在這樣的激勵下,村民積極性很高,有的農戶還對衛生間進行了精裝修,整潔美觀程度不亞於城市家庭。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孟津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進群眾「生活美」作為先手棋,按照「村裡村外,不見垃圾;房前屋後,見縫插綠;廁所污水,一併治理;清潔家園,人人出力」的工作思路,2019年以來,孟津投入近1億元,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垃圾清零」「廁所革命」、污水治理、「一村萬樹」等集中行動,通過30個示範村以點帶面,連鄉村「盆景」成全域「風景」。
大整治換來大變樣。如今的孟津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處處彰顯著美麗鄉村的風貌,擦亮了鄉村振興的「底色」。
叫響孟津農旅產業品牌
「這是我做的唐三彩,等我上了釉,師傅會幫我燒制,還會快遞給我。」7月11日,專程從山西省平陸縣到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參加研學活動的小學生崔一潼,興奮地舉著手裡的唐三彩給記者看。在該村洛古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後院裡,擠滿了60多個像她一樣來研學的孩子。
朝陽鎮黨委書記孫論兵告訴記者,暑假期間,這樣的研學班在南石山村大大小小的唐三彩製作基地都已經排滿,學員有省內的、省外的,甚至還有國外的。
被譽為全國「唐三彩第一村」的南石山村,憑藉著唐三彩產業,建起了集文化旅遊、餐飲娛樂、手工體驗於一體的三彩特色小鎮,吃上了「文化飯」,走上了小康路。
而在不遠的平樂鎮平樂村,越來越多的村民放下鋤頭、拿起畫筆,靠畫牡丹脫貧致富,一個家庭一名畫師,年平均毛收入達10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孟津縣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標示範縣的定位要求,立足農業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
「來孟津耍吧,到送莊吃瓜」,接地氣的標語高高懸掛在送莊鎮送莊社區集體經濟瓜果蔬菜種植基地門口。該社區黨支部書記趙建標說,孟津水好、土好、氣候好,所以種出來的瓜特別美味。「全村共有168個大棚,剛剛過去的摘瓜季,生意好得很,12斤一箱的西瓜能賣到快200塊錢呢!」他告訴記者,一個棚兩畝地,每畝收入5萬元。
房子蓋起來、汽車開起來、日子美起來,正是依靠著產業興旺,送莊社區農民的錢包越來越鼓,致富勁頭越來越足。「包括送莊社區在內,鎮里不少村民現在都學會了網上賣農貨。」送莊鎮黨委書記衛世軍告訴記者,如今全鎮銷售農產品的淘寶店鋪就有100多家,去年的線上交易額超過了3000萬元。
「抓產業,就是抓發展、抓未來。」孟津縣農村工作和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田繼國說,孟津一直在發展特色產業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農業、農村、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思路,積極推動農旅融合,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建成500畝以上特色農業園區55個,打造萬畝優質水稻、萬畝孟津貢梨、萬畝無公害蔬菜等一批「萬字號」農業項目,形成了具有孟津特色的農旅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品,叫響孟津產業品牌,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
有困難找黨員,要服務找支部
「趕緊給這條路清出來,走車走人就不礙事了。」7月11日上午,記者見到常袋鎮馬嶺村黨支部書記馬其祥時,他正在「幸福公園」邊上忙活。他身後,800多平方米的黨建廣場、11米高的黨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拍拍手上的土,馬其祥擦著汗說:「最初修公園就是讓村民能有一處休閒鍛鍊的地方,一眼望見綠色,天天多舒心啊!」
更讓老馬欣慰的是,父老鄉親對他工作的支持,此前的拆遷工作十分順利。脫貧戶杜金玲告訴記者,當初村裡的「幸福大道」修建時,要從我們弟兄仨的連排房中穿過。「我想,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還是窮光蛋。現在脫貧了,也得為村裡做點貢獻,就主動把房拆了。」
馬嶺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了村民的滿意度。2018年,村裡的瀝青馬路修好時,一位80多歲的村民對工作人員說,一輩子沒有走過這麼好的路,沒有享過這麼大的福,跟著黨走,沒有錯!「我聽到這話特別感動。在村裡乾了40多年,我就一條感悟:黨員幹部一定得帶好頭、做表率,就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心裡只有人民群眾的利益,所做的事都是為了群眾的滿意。」馬其祥說。
走在孟津的十里八鄉,「有困難找黨員,要服務找支部」的標識隨處可見,從2018年年底,孟津在全縣廣泛開展了以此為主題的黨建服務品牌創建活動,搭建服務平台,健全服務隊伍,創新服務載體,完善服務機制,逐步形成了「橫向到邊、左右互動,縱向到底、上下貫通」的服務體系。標識寫在村道上、橫幅上,更寫在了每個黨員和百姓的心裡。
2018年,馬嶺村村民劉香俠的愛人馬治平突發腦出血,女兒患了眼疾,婆婆又骨折臥病在床,「天就要塌了,我也不知道該咋辦,就想著問問俺們馬支書。」說起去年家裡的變故,劉香俠哽咽起來。
「村民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我聽說後,趕緊把募款信息發在我們村黨員微信群里,68個人的群,短短一個上午就募集了7200元。」如今劉香俠一家已經渡過難關。「群眾有了困難願意找你,這本身就是最大的信任,不能辜負他們,今後我們還要在提升服務能力上下功夫,想到群眾前面去。」馬其祥說。
在這樣積極解決困難、努力提升服務的黨建氛圍下,孟津縣自開展「有困難找黨員、要服務找支部」黨建服務品牌創建活動以來,新(改擴)建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36個,累計辦理便民事項1.2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8%。
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說,作為洛陽市唯一的省級鄉村振興示範縣,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守初心、擔使命,努力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打造鄉村振興的「孟津樣板」。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記者:任愛熙 焦莫寒 黃紅立
覺得不錯,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