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縣地圖
犍(讀音為qián,不讀jiān)為縣,隸屬四川省樂山市,位於川西平原西南邊緣,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
一、歷史沿革
1、北周保定三年(563年)置武陽縣,治今縣南,為沈犀郡治。2、隋開皇三年(583年)改武陽縣為犍為縣,屬犍為郡。唐屬嘉州。
3、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移今玉津鎮。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移今清溪鎮。南宋慶元初後隸嘉定府。
4、元屬嘉定府路。明隸嘉定州,洪武九年(1376年)還治今玉津鎮。清屬嘉定府。
5、1913年屬上川南道,1914年屬建昌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
6、1950年屬川南行署區樂山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樂山專區。1968年屬樂山地區,1985年屬樂山市。
二、地名來歷
1、因山名之。《舊唐書·地理志》 犍為縣: 「因 (犍為) 山立名。」犍為山,一名大鹿山。在今四川犍為縣東南岷江東。嘉慶 《犍為縣誌》 卷1: 犍為山 「在縣南十五里,形如伏犀。昔人以犍名縣,蓋象此山從犍牛之義。舊云: 西南立石如牛,故為犍為」。犍(jiān)牛,意為閹割過的牛,用作地名,讓人匪夷所思,可能正因為如此,後來地名才把讀音jiān變為qián。
犍為馬邊河
2、犍為為楗為之誤。清·鄭珍《說文新附考》中說,犍為之犍,在漢碑中俱寫作「楗」,如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車騎將軍馮昆碑皆作「楗為」,六朝以後因偏旁字形相似而誤,流傳至今。
《說文解字》:「楗,限門也。」「楗」是安有活動機關的門檻或陷阱。 「為(為)」,《說文解字》釋為大母猴,近人陸宗達先生據象形文,釋為「人手牽象」之形。「楗為」,在語法上是一個動賓結構,其命名就是因為這一地區在當時乃捕象、馴象之所在。這也許就是「楗為」得名的由來。
三、風景名勝
1、嘉陽小火車。是運行在四川南部的小縣城——犍為縣城西20公里處 ,始建於1958年的芭石鐵路全長19.8公里,軌距762mm,隧洞6座(總長905米),弧線109段,最大坡度36‰,是目前國內乃至全世界唯一還在正常運行的客運蒸汽小火車。有「工業革命的活化石」,「工業革命的絕版景觀」,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國寶之美譽。
2、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千米。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禎元年(1628年)。時至今日,這條倖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3、犍為文廟。犍為文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玉津鎮南街297號,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桫欏湖馬蹄灣
4、桫欏湖。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同興鄉,水域面積150公頃,有大約30萬株桫欏密布其中。
5、泉水溶洞群景區。分布在泉水鎮三塊田村和陳家土旁村境內的黑兒凼山上,最大的溶洞徑深數公里,寬約20米,溶洞群曾遭受過人為的破壞,現在僅有通天洞、毛狗洞、羊兒洞、殺牛洞等溶洞內的石鐘乳保存較為完整。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