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曉明 劉楊
70年可以描繪出一個怎樣的故事?河南給出了精彩的答案。70年來,河南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繁榮興旺的美麗家園。7月2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央媒「扎堆」點贊河南。
人民日報
7月25日,人民日報以6個整版篇幅、用全彩圖文並茂的形式,推出了《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河南》專版。專版分別以領導署名文章及「數讀河南」「『中原糧倉』的貢獻」「產業興,脊樑硬」「買全球,賣全球」「悠悠文脈,多彩中原」為主題,輔以精美圖片,多視角展現河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鏗鏘步伐及中原大地的厚重文化。
新華社
新華社以《盛滿豐收的田野大有可為的土地》為題,分「穩住『大糧倉』抓緊『糧袋子』」「架起『新絲路』開放促發展」「綠色新動能跑出『加速度』」3個部分,從糧食生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綠色產業等方面肯定了河南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
中央電視台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於7月25日上午10時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河南篇》。節目分「扛穩糧食安全振興鄉村經濟」「絲路四通達開放新高地」「永遠的焦裕祿精神」「守護青山綠水造福一方百姓」4個部分,展現了河南煥然一新的面貌。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以《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夏糧總產量再創新高》為題,報道河南由「中原糧倉」變成「國人廚房」,並正在豐富著「世人餐桌」。報道稱,7月中旬,河南今年夏糧總產量揭曉——749.08億斤,位居全國第一,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小麥產量超過748億斤。70年的時間,河南小麥畝產由1949年的85斤,增長到目前的873.26斤,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近一倍。
光明日報
7月25日,光明日報刊發《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河南篇》。報道稱,為了讓古老中原出新彩,河南持續挖掘傳承紅色基因,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生產總值連年攀升;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夯實「中原糧倉」基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滿活力,產業融合春色滿園;發揮「九州之中」的區位優勢,加快米字形高速鐵路網、航空港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走出了一條以開放為引領的中原崛起之路。
經濟日報
「70年滄桑巨變,70年砥礪前行,河南正以新時代面貌,邁向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以《打好「四張牌」中原更出彩》為題,分別闡述了河南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四張牌」的具體舉措。
網友點贊
河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鏗鏘步伐在央媒的報道中生動呈現,引起強烈反響。報道一經發出,立刻掀起了河南熱,全國多地媒體同時聚焦河南,為河南點贊。河南各大媒體及不少河南民眾及時跟進轉發。在外奮鬥的河南老鄉也通過這些報道與「老家河南」親切邂逅,紛紛跟帖點贊。
「太激動了,今天的河南是當之無愧的『頭條』,這是褒獎與肯定,更是激勵與鞭策。」網友轉發與評論數量持續上漲。
網友@中州二郎:嵩岳巍巍,黃河滔滔。老家中原,豫見河南。
網友@浮生:看到央媒的報道了!國家很重視河南,自豪的同時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敢想敢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看好河南!
網友@散戶資本: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帶動中原城市群崛起,為中華民族復興增添動力,了不起,點贊。
網友@江南:魅力中國,大美河南,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網友@正能量410815:河南這幾年的經濟發展確實厲害,有目共睹。一億人要都富裕起來,確實不容易。
網友@鑼鼓山人:作為「中原糧倉」,河南責任重大,我們要始終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網友@時時發:每天都通過媒體看看家鄉的變化,河南發展越來越好,中部地區崛起,河南要走在前列,加油!
各方聲音
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更加出彩
董廣安鄭州大學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河南這幾年各方面發展越來越好、整體形象不斷提升,得益於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也得益於媒體客觀、真實、全面地報道河南。」董廣安表示,這次央媒集中報道河南,展示河南的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的主力軍、主渠道作用,對於進一步塑造河南良好形象意義非凡。同時,以多平台、多渠道、融媒體的形式反映河南經濟社會新變遷,為河南發展點贊,也為河南營造了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袁金星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袁金星表示,近期央媒「扎堆」報道河南發展,相信每一位河南人都會為家鄉變化感到驕傲自豪。回顧河南70年來走過的路,更像是一部激盪人心、催人奮進的創業史和奮鬥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高質量發展漸入佳境,更加堅定了新時代河南加快「中原更加出彩」鏗鏘步伐的信心和決心。
展望未來,袁金星說,相信河南會把新舊動能轉換的「起勢」轉化為全面協調發展的「勝勢」,把深化改革的「壓力」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把對外開放的區位「窪地」轉化為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優勢「高地」,把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的「挑戰」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把發展環境營造的「潛力」轉化為市場主體成長的「活力」,把民生髮展「短板」轉化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引擎」,譜寫出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宋彥峰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博士
看到人民日報整版報道「中原糧倉」的貢獻,宋彥峰感觸頗深。「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農業是安天下穩民生的戰略產業。」宋彥峰說,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為保住這一優勢,河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努力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河南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近年來,河南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突出貢獻。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多次報道河南農業的發展,這既是對河南農業生產地位的肯定,也是對河南農業貢獻的肯定,更是對河南農業發展的激勵。」宋彥峰表示,未來,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河南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這張「王牌」會更亮,也必將為中原更加出彩添上濃重一筆。
何方方河南一立方非洲品牌電商創始人
「作為在非洲的河南創業者,我們在非洲看到有越來越多河南人在那裡創業就業,政府也有具體措施來獎勵跨海出口項目,並且舉辦展會、開放大會等活動,讓跨海企業多發聲。」何方方看到最近央媒不斷關注河南、展現河南的發展成就,她頗為激動。
何方方告訴記者,她切身體會到河南正在營造一個越來越活躍的開放環境,尤其是各省轄市、產業集聚區都在積極籌劃出海,大家都很有幹勁和激情。「我希望河南早日成為開放高地。同時,我也希望河南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工廠走出去,並順應國外市場需求變化,不斷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培育及新型外貿人才培養。」
編輯:王向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AAhLWwBmyVoG_1Z2D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