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發脾氣就亂扔東西,家長可以嘗試這麼做

2019-11-20   鑫媽育兒經


1

點點是個活潑好動的男孩,上幼兒園前還挺乖的,可最近上幼兒園後,突然就變成了一個讓人討厭的「熊孩子」。

看到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他也想玩,就伸手去搶,小朋友不給,他就噘嘴發脾氣。

媽媽接他回家,路過賣零食的小店,他吵著叫著要吃糖,媽媽擔心他長蟲牙,哄著他快點回家吃飯。

可點點吃不到糖,一下子又不開心了,賭氣賴在小店門口不肯走,不僅不聽媽媽的勸,還把手裡的小玩具扔向了媽媽。

看到孩子脾氣這麼大,媽媽也氣急敗壞地吼他:「你這孩子!小小年紀,居然敢拿東西扔老媽!是要上天嗎?」說著,衝上前就想打孩子屁股。

孩子情緒差、亂發脾氣的場景,似乎每個家庭都上演過。

除了點點這種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情況,孩子被批評、被要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沒有得到家人及時的陪伴,都有可能哭天搶地、拳打腳踢、情緒奔潰。

面對孩子哭鬧、倒地撒潑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都像點點媽一樣,指責孩子亂發脾氣、不聽話。這種做法是最常見的,但也是最糟糕的,不僅不能讓孩子消除壞脾氣,還可能惹得孩子產生更強烈的反抗情緒。

明星媽媽胡可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在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兒子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她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是這是規則……」

小魚兒從水堡里出來因害怕而哭泣時,胡可說:「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只要兒子鬧情緒,胡可對孩子的第一句話必定是「我知道」開頭,簡單的三個字卻表示出大人接納了孩子的情緒,理解他的內心感受。

聰明的媽媽不會在孩子情緒爆發時責備他,或用暴力壓制他,而是會在第一時間接納他。

2

軒軒才4歲,就打得一手好架子鼓。幼兒園舉辦兒童節慶祝活動前,老師還特別為他保留了才藝表演的節目。

軒軒每天在家認真練習,陪練的爸爸媽媽都很滿意。

可到了表演的那天,他突然害怕得不敢上台,不管爸爸媽媽怎麼給他加油鼓勁,他也只是小小聲說:「我不要去……我怕……」

爸爸媽媽一開始還考慮到孩子第一次登台難免緊張,但時間久了失去耐心,「加油鼓勁」慢慢就變成了質問、命令、責怪:

「怎麼回事啊?在家不是都練得好好的嗎?」

「男子漢可不能這麼膽小啊,快去!」

「不要讓媽媽失望,聽到沒有?」

「你到底還要磨蹭多久,知不知道大家都等著呢?」

……

到了最後,孩子依舊躲在幕布後,不肯上前,眼眶裡轉著眼淚,看得眾人又是著急又是尷尬。

年幼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感到緊張,變得膽小,都屬於正常的表現。

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家長給與鼓勵,建立自信

如果家長強行讓孩子大方,過於嚴格地要求孩子,或是帶有打擊性的批評教育,給孩子貼上「膽小」「害羞」「不爭氣」的標籤,只會讓孩子更膽怯,更牴觸。

而且,孩子很容易認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樣子,一旦被貼上標籤,日後的言行舉止都會向著「標籤」的方向發展,並且可能一輩子都受到影響。

所以,父母切忌在急躁的時候,用不恰當的言語,給孩子造成負面情緒和心理。

3

文文今年5歲半,跟著爸爸學下圍棋,短短几個月的功夫,就把下了幾十年圍棋的爺爺給贏了,家裡人都誇她聰明。

孩子有悟性,下棋的水平提升很快,但勝負心漲得也很厲害。

每當贏了,文文總是滿心歡喜,若是輸了就非常生氣,後來她只要發現自己快輸了,就會耍賴,要求大人讓著她。

有時爺爺不忍心看孩子難過,就哄著她、讓著她。但爸爸比較公正,不會故意讓棋,文文就鬧脾氣,皺著眉頭說「不好玩,不玩了」。

慢慢地,文文成了一個「只能贏不能輸」的孩子。

孩子「輸不起」本是天性,無論做什麼事情,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做得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尤其是爸爸媽媽的關注和認可。

但孩子年齡小,各方面能力尚不足,難免經受不住挫折和失利,並因此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孩子的情緒越豐富、越敏感,越有可能無法坦然面對失敗。

此時,家長需要給孩子恰當的陪伴和正確的引導,讓他學會坦然面對輸贏。

孩子只有對挫折或失敗有了正確的理解,在面對輸贏時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輸得起的背後是贏,做到這一點,孩子將來的成長更有利。

4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多行為上的問題都和情緒發展有關。上面說到的點點、軒軒、文文都是因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做出讓家長頭疼的行為。

孩子生來就有情緒,隨著人際交往,他的情緒會不斷得到發展。

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的情緒發展的四個階段

  • 01
  • 0-1歲情緒體驗階段
  • 寶寶受到外界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
  • 02
  • 1-3歲情緒調節階段
  • 寶寶有自己的意識,會被好玩的東西吸引,會主動離開不喜歡的場景,有本能的情緒調節;
  • 03
  • 3-5歲情緒思考階段
  • 能用語言表達情緒,能通過觀察判斷他人情緒,是情緒他控走向自控的重要階段;
  • 04
  • 5歲-小學情緒管理階段
  • 能反思自己的情緒,控制不良情緒,合理髮泄負面情緒。

可見,孩子情緒發展到了管理階段才慢慢走向成熟。在這之前,指望孩子像大人一樣理性思考問題,基本上是很困難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調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沉浸在不良情緒中,或出現了不能控制情緒的情況,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首先,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

孩子哭了,我們可以抱緊他;孩子憤怒,我們可以默默陪伴他;孩子沮喪,我們可以做個好的傾聽者。

總之,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比如開頭提到的明星媽媽胡可,在兒子情緒失控時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對安撫孩子的情緒起到了很好的幫助。

其次,教會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的壞情緒被父母理解後,孩子便會順心了許多。接下來父母便要教孩子駕馭情緒的正確方法

壞情緒常常是有破壞力的,不僅會讓孩子的心理處於糟糕的境地,阻礙了孩子做事情的動力,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太複雜的說教,孩子的小腦瓜子是聽不進,家長可以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