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考場!美國色彩變化最多的大峽谷,60多種色度神秘莫測

2019-11-06     福大人愛旅行


都說「美國是架在車輪上的國家」,這話一點也沒錯。尤其是在地廣人稀的猶他州自駕游,讓人對此理解更為深刻。

​從猶他州西南部的聖喬治鎮到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大約有220多公里路程。如果沒有高速路,在國內大概得開4個小時左右,但在美國,即使在西部荒蕪的地區,路網也四通八達,路面維護的不錯,我們只花了2個半小時就到了目的地。

​布萊斯峽谷裡面,到處都是深深淺淺的紅色砂岩景觀,身處其中讓人感覺非常震撼!而且,這種地貌景觀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波長光線之下,反映出的色彩也會變化多端。

​維基百科上說:布萊斯峽谷的岩石受風霜雨雪侵蝕後,會呈現紅、淡紅、黃、淡黃、白、淡白等60多種色度不同的色彩。加上光線的變幻,會使岩石的色澤變化多端,甚至前一分鐘和後一分鐘的色彩都會不一樣。趕上運氣好的時候,你沒準還能看到硃砂一樣的地貌色彩。

​曾經有位音樂家在攝影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大意是:「光線像一串串音符,從天上撒向布萊斯的山石上。音符在山谷里跳躍著,它們從一個巨大的石壁彈到另一個石壁,再彈到石柱,再彈到粗石礫上。每一次反彈,它們在大自然的五線譜上的位置,都有讓你意想不到的改變。從太陽升起,到日落,緊湊的樂章,一個接一個地在這宏偉瑰麗的峽谷中激盪著」。

​WOW!音樂家非常巧妙地用音符形容陽光在布萊斯峽谷里的活躍,文字很美,也非常貼切。尤其是當我站在峽谷的高處體會音樂家對這一風景的描繪時,感觸更加真切。

​我們此行千里迢迢趕來一度布萊斯峽谷的風采,不就是為了感受這迷人的色彩麼!

​布萊斯峽谷跟我所見過的美國其他地方的峽谷都不太一樣,因為這裡十多條峽谷好像都是「活」的!它的色彩,就像維基百科說的一樣,每一分鐘都在變化著,而且完全沒有規律可循。

​可能任何一位遊客站在這麼美、這麼震撼人心的地方,都會心潮澎湃。而當你面對大美風景、靜下心時,仿佛又能感覺到大峽谷的呼吸和脈動!

​聽和我一起來的洛杉磯華人老鄉說,美國許多著名自然風光類攝影師,愛把布萊斯峽谷視為自己的專業考場:能否體現出自己的水平、能力和技巧,全靠在這條峽谷的創作!只要能在布萊斯峽谷拍出公認有檔次的攝影大作,基本上就可以上升一個段位了!

​聽朋友這麼一說,嚇得我差點把相機掉到地上。從內心來說,自認為攝影水平有限,能力有所不及,但我一樣可以感受到達峽谷的美,雖然在照片表現力上有待提升,但這完全不影響我的參觀熱情。

​一些老外遊客見了峽谷里這處風化了的岩石就喊「Pluto!-Pluto!」。Pluto是迪斯尼卡通片里的一條狗。不知道您看了這處岩石,有沒有感覺它像「龍頭」呢?

​美國西南部許多地方都有岩柱地貌景觀,可是,哪兒的岩柱都沒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裡面多,也沒這裡壯觀,而它們自然也是國內外遊客來此最主要的參觀內容。

​與高聳入雲的峰林岩柱相比,走在其間的遊客就像螞蟻那么小。

​看布萊斯峽谷的地形地貌,感覺這裡應該是很久以前因地殼塌陷而形成的。推測是在自然塌陷的時候,地殼破碎了。

​地殼塌陷後的幾十萬年里,雨水順著裂縫就把這片地殼給侵蝕了:硬的、不太溶於水的地殼成分阻擋了乾旱地區偶爾出現的雨水,保護了底下比較易被水侵蝕的岩石。於是,就形成了無數頂了一塊大石頭的柱狀石峰。這樣的岩石在地質學上叫做「岩柱」。

​但也有一些地質學家非說布萊斯峽谷的地形「是由古代河水侵蝕造成的」,而且還有不少人隨聲附和。更可氣的是,據說最早說這話的學者本人曾公開承認「我從來沒有到過布萊斯峽谷,只是通過照片和樣本分析出來的結論……」。唉,真讓人感嘆世界上要是沒有這些滿嘴跑火車的愚蠢學者和盲從者,人類的進化是不是能夠一步到位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n4iU24BMH2_cNUg6C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