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卣(yǒu)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畫家,是新中國連環畫之奠基人、連環畫界的泰山北斗。劉繼卣長於工筆、白描和重彩,後多畫寫意,融中西繪畫於一體,自成一派。他筆下的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形神兼備,畫風嚴謹,獨具特色,成為上世紀50年代連環畫界仿效的典範。
劉繼卣的主要作品有組畫《武松打虎》,獲1956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美術作品獎、1956年萊比錫書展覽會金獎、1984年瑞士西耶爾第一屆國際連環畫節特別榮譽獎;組畫《鬧天宮》參加1958年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獲美術作品獎,被美術評論家譽為「中國畫世紀經典」。這些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國繪畫藝術的風采,以其卓越的造型藝術在國際畫壇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劉繼卣的《鬧天宮》和《武松打虎》在工筆重彩人物畫領域有著突破性的成就,它將永遠占有美術史冊的一席之地。《鬧天宮》8幅尺寸不大的畫稿,畫了約兩年時間,原畫每幅竟然是40*50CM,其精心和深入之程度可想而知。
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的主人公孫悟空是一個人化了的猴子。劉繼卣的畫筆,忠實再現原著的這一基本特徵,他放手大膽地刻劃的,是孫悟空的人相和人性。孫悟空的面貌雖是猴形,但體形是完全的人。由於畫家把猴頭畫得十分英俊,神情富有智慧,又把他的軀幹畫得修長而挺拔,故使整個造型顯得十分協調,使人感到自然而悅目,創造出了一個英武瀟洒的神話英雄形象。
劉繼卣的另一部工筆重彩佳作是《武松打虎》。畫家著力塑造的是一位江湖英雄一一山東好漢武二郎。他身材偉岸,相貌雄武,青巾紅衫,氈帽哨棒,步履雄健,氣宇軒昂,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古典式英雄,活現了原著《水滸傳》所描寫的打虎英雄武松的精神風貌。
人類用智慧和靈性創造的藝術,像一條流淌不歇的河,無數的作品汩汩逝去,不會留下,只有極少數作品,兀然突立,成為藝術史上不可撼動的碑,永遠感動人間。
當今天翻看劉繼卣在近半個世紀前創作的連環畫精品,仍然不能不為它的藝術魅力而驚嘆、而欽服。而且,由於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和汰洗,更顯現出它不滅的光輝。
劉繼卣是在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以其許多連環畫作品名震遐邇的。他創作了《王秀鸞》、《永不掉隊》、《奇怪的旅行》、《抱石頭的孩子》、《 東郭先生》、《 雞毛信》、《石猴出世》、《花果山》、《鬧天宮》(條屏)、《武松打虎》(條屏)、《窮棒子扭轉乾坤》等等一系列作品。而最能體現其藝術風格,代表其藝術成就的,便是《雞毛信》、《東郭先生》、《鬧天宮》和《武松打虎》。後兩部作品是工筆重彩人物畫。在我看來,這兩部作品所達到的藝術水準,前人少能與之匹敵,在工筆重彩人物畫領域有著突破性的成就,它將永遠占有美術史冊的一席之地。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cINC3IBfGB4SiUwLg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