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出路只有去北上廣?

2019-07-19   鄭州出國留學

「很多同學在學校時就會考慮,畢業應該去哪裡工作呢?究竟是去大城市好,還是去二三線城市好呢?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多數人糾結的問題,具體哪裡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



朋友佳佳在一所三線城市上大學,上學期間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省會,甚至畢業工作也沒有出過省。他總是聽別人說北上廣有多麼多麼好,但是卻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

一次,他與在北京的同學聯繫,從那位同學的口中聽到了「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很多聽都沒有聽過的詞彙,他慌了,他發現了與別人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能力上的,而是視野與思想的差距。

經過一番考慮,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辭掉車間的工作,前往廣州。帶著憧憬,他來到了廣州,那座嚮往的大城市。那座城裡的人、景,物對於他來說都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他安頓好自己後,投了十幾份簡歷,最終確定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並負責招生工作。

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很順利,但是在工作過程中,他首先面臨著溝通問題。初到廣州,他聽不懂方言,顧客的需求說了一大堆,他僅僅能聽懂幾句,這就導致了顧客自動流失。而且,在廣州工作,工作強度比較大,生活節奏也比較快,他在短時間無法適應,而且還按照以前的思維去工作,做了幾個月也不見效果,雖然工資比之前的工作多了一點,但是卻依然不夠自己生存。

人最怕的不是吃苦,而是吃苦後卻依然看不到希望。他動搖了,他不知道千里迢迢來到廣州到底得到了什麼,不知道最終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就在迷茫與糾結的時候,他的家人告訴他家鄉有一個銀行在招聘,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可以回去試一試。他回顧自己在廣州工作的那段時間,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融入到這個城市中,城市那麼大,而自己卻那么小,奮鬥十年、二十年,依然不能在那裡安家,不如回到家鄉重新開始。

於是,他接受了家裡人的建議,回到了家鄉,那個小縣城,踏踏實實準備著招聘考試,但結果,依然是未知。



還有一個朋友,畢業前在二線城市實習,實習期間,很受領導的賞識,期待她畢業後能留下來,並提高她的待遇。但是她一直有一個「北漂」夢,畢業之後,直奔北京,甚至都沒有提前投放簡歷,也不知道是否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她是幸運的,來到北京第二周,便接到了面試通知,並在第二天入職。她應聘的是一家傳媒公司,主要方向是汽車。儘管她曾經也是從事媒體行業,但是對於汽車一點都不了解,她很珍惜這份工作,於是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為了了解更多汽車方面的信息,她每天都要翻看大量的書籍、資料,她的辦公桌對了一大摞汽車類的書,下班了也把書帶到家裡,同時她還前往不同的汽車展會,去認識各種型號汽車。堅持一個月,她基本熟悉了不同汽車的性能,而且對於最新發布的汽車也能進行全面的解讀。

如今,她每個月都要飛往不同的地方參加不同的車展,並且還要試駕,並進行直播。她所在的公司經常組織一些活動,邀請白岩松、董卿等央視主持人,而她身為組織方工作人員,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機會有很多。圈子大了,見識廣了,思維也自然開闊了。她說,她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開始就比別人起步晚,就不得不逼著自己去努力,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

同樣是去大城市打拚,卻是不同的結局,去大城市有去大城市的優勢,留在小城市也有留在小城市的好處,具體還要看自己適合哪裡



就業城市選擇的三大標準

  • 看經濟結構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經濟結構,它決定了這座城市對各類人才的吸納能力,而且每個城市的經濟結構不會輕易改變。比如杭州的旅遊業在經濟結構中歷來處於重心地位,所以對旅遊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相對比較大,那麼這類人才在這裡的發展機會就比較多。

  • 看城市文化

一個城市的文化是保守還是開放,直接影響著它對外來者的接納程度。一個完全開放的城市在各個行業都會對外來人員敞開大門,而相對保守些的城市本土化思想就會多些,在某些行業的用人上就會傾向於本地人。特別是國營企業,幾乎每個城市的國營企業都傾向於用本地人。如果畢業生希望進國企單位,最好選擇去自己的家鄉就業

  • 看城市發展狀況。

一般來說,一個城市經濟越發達競爭就會越激烈,所以那些喜歡挑戰,適應能力強的畢業生比較適合去大城市,反之,去一些競爭壓力較小的中小城市比較好。

不同的性格適合在不同地方發展

如果你的性格叛逆,個性鮮明,對一切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折騰變化,常常腦洞大開,無法忍受體制內的條條框框,從小就不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但卻在某一方面有著超人的天賦,相信「自己」超過相信「一切其他人」,那麼,你適合大城市。

如果你的性格沉穩,待人處事老成,更偏向人情世故,能在任何的體制內都如魚得水,愛好廣泛,興趣眾多,但卻也沒有特別熱愛和擅長的,那麼,說不定你更適合在熟悉的地區發展。



在大城市就業的四大優勢

  • 就業機會多

一線城市發展配套設施齊全,聚集了大量的企事業單位,有相當多的崗位空間,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擇業,讓英雄有用武之地。

  • 工資待遇高

專業相同、能力相當的大學畢業生,在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就業,工資的水平是不同的,甚至差異很大。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大學生進入企業後的基本工資會比一些中小城市高出不少。

  • 個人進步快

大城市走在經濟發展的前端,最先接觸先進的技術、管理知識,能夠緊跟或超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也能讓人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

  • 擁有很高的創業成功率,創業空間廣闊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大量的企事業單位產生了大量的需求,當今社會專業化越來越強、分工越來越細,企業不是多面手,它的運作需要多個行業的配合,這時,有能力、有特長、專業化能力強的大學生可以在一段時間的磨練後,根據自身情況建立自己的事業,成立自己的公司、個人工作室,或者做一個自由職業者,以不同的創業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



選擇中小城市就業的三大理由

  • 二三線城市自主空間較大

堅守還是離開,一看市場,二看競爭程度,三看個人能力和發展方向,四看自主空間。如果前三點都不是問題,建議多關注自主空間。一線城市機會多、發展快,但競爭也是最激烈、殘酷的,尤其在大公司中每個人都是小小零部件,自主發揮的空間受限,不利於職業發展與能力提升。如今二、三線城市迅速發展,更需要人才,有很大的業績發展空間,所以在發展機會和待遇相同的情況下,去二、三線城市會更好。

  • 生活質量可能更高

中小城市的生活成本較低,雖然工資較之北京、上海等地區從數量上看要少一些,但相比大城市的高消費高支出,在中小城市用更少的錢能享受更高質量的。



  • 城市文化更突出

所有的巨型城市都開始趨同化,比如幾乎所有因為思念老北京而回到北京的人都會失望,因為「老北京的韻味」已經消失了。相反,二線城市可能保留了更多的城市韻味。

  • 政策導向

近年來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中小城市就業,出台了很多鼓勵與優惠政策,為大學生到中小城市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大城市過的開的人,說機會多;在小城鎮生活愉快的人,說豬肉便宜。其實,我們不去試過,終歸是道聽途說,最終還是要跟著自己的心走,不論去哪,只有找到適應自己生活的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畢業後到底要不要北上廣走起?

不妨問問自己

你是否擁有基礎英語水平呢?

你對畢業的工作地點有自己的規劃嗎?

你是否也想去大城市尋夢呢?

點擊【了解更多】,測一測你能上哪所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