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太原交警發布重要通知,濱河東西路新增16處電子探頭!

2020-04-29     愛太原

近期,濱河西路、濱河東路等16處交通監控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並經相關部門技術鑑定和驗收,現根據公安部部令第105號《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第十六條:「……固定式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設置地點應當向社會公布」的規定,特向社會公布。

圖源網絡

即日起太原交警嚴查這些違法行為

一、重點區域、重點違法、重點路段、重點車輛及重點企業

此次行動的重點地區為:小店區、晉源區、清徐縣亡人事故多發的區域。

整治的重點違法為:機動車無證駕駛、酒後駕駛、逆向行駛、假牌套牌、疲勞駕駛、分心駕駛、超速行駛、不禮讓行人,貨車超載、不按規定車道行駛等十類重點違法;重型貨車、工程運輸車(渣土車)超限超載、遮擋污損號牌、闖紅燈;小型麵包車超員載客、農用三輪車違法載人、電動二輪車闖信號燈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

重點路段為:濱河西路、大同路。城市快速路。已通車的新建道路,但交通標誌、標線、設施不完善的路段。

重點車輛為:「兩客一危一貨」( 指公路客運、旅遊客運、危化品運輸車及貨運車輛)、工程運輸車(渣土車)、農村麵包車、農用三輪車和電動二輪車。

重點企業為:2019年所屬車輛發生一般交通事故達10起或死亡人數達到4人的企業。

二、工作措施

此次行動將打造八大工程,全面展開26項具體措施

(一)智慧交通提升工程

1.推進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協調指揮智能化建設。按照全省一個平台、一張網的整體思路,加快道路聯網感知系統建設,城市燈控路口視頻監控覆蓋率達90%,國省道市際視頻聯網率達90%以上。配合相關部門,採集匯聚道路交通相關的基礎信息數據,實現公安、交通、應急、醫療、氣象、旅遊、保險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並加強與網際網路出行服務公司的合作,形成跨部門信息互通的研判指揮協調機制,實現資源目錄化、調度精準化、指揮扁平化、效能集約化。

2.依託大數據完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優化交通組織。建設交通信號動態調優系統,對道路渠化、標誌標線、可變車道、公交綠波帶調流等交通組織進行精細化管理;依據城市路網流量,結合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科學推進微循環治理;配合相關部門實施停車場系統聯網工程,建設智慧停車誘導系統,提高公共資源利用率。

3.創新安全風險防控模式,精準化篩查隱患,動態化管理服務。配合相關部門通過大數據進行「人、車、路、環境」隱患風險排查,實現大數據條件下的「人、車、路、企業」動態風險等級評價,對隱患車輛分級分類監管查控,對營運車輛實行二維碼分級管理;根據動態化的隱患評估,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管理對象進行精準化宣傳教育及監管;對交通流量、事故、管制、道路施工、氣象、旅遊熱點等出行要素進行智能化綜合分析,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出行服務。

(二)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提升工程

4.深化重點車輛和駕駛人源頭隱患清理。進一步提高「兩客一危一貨」、農村麵包車、「營轉非」大客車等重點車輛檢驗率、報廢率、違法處理率以及重點車輛駕駛人審驗率、換證率、學習率,每月梳理65歲以上老年駕駛人滿分未學習情況,督促65歲以上老年駕駛人在每個記分周期結束後按期接受滿分學習,努力實現重點車輛和駕駛人「帶病上路」問題明顯減少。

5.嚴格機動車和駕駛人准入管理。開展機動車登記查驗集中檢查整治,重點檢查《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範》落實、查驗監管系統應用、檢驗機構是否存在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等情況,嚴禁為「大噸小標」、非法改裝和安全性能不符合標準車輛辦理登記。嚴格駕駛人准入制度,組織開展考場和系統集中大檢查,健全考場管理和退出機制,對不符合標準規範的,責令停考整改,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深挖細查、嚴肅追責。配合交通運輸部門加強駕駛培訓機構監管,提高駕駛培訓質量,對減少培訓項目和學時、參與考試舞弊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6.推進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定期開展公路事故多發點段、突出安全隱患點段、團霧多發路段排查,及時將結果報告黨委和政府,通報相關部門,抄報上級公安交管部門。配合交通運輸部門深入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協調推動國省道增設中央隔離設施,整治路側違規開口過多問題整治以及「坡改平」、長陡坡、橋隧、急彎治理。深化「千燈萬帶」示範工程,推進農村公路平交路口信號燈、減速帶建設,並結合本地實際推動交叉路口安裝照明燈、修剪綠化帶,減少因路口視距不良、視線遮擋導致事故的風險隱患。全面排查「馬路市場」交通安全隱患,報告黨委、政府,推動有關部門清理整治,加強集市期間交通管理。

(三)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水平提升工程

7.提升城市行人出行安全水平。排查行人、非機動車事故多發點段,推動相關部門完善行人過街設施、機非隔離設施和機動車讓行提示設施。持續深化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治理工作,對重點路口進行專項治理,不間斷組織統一行動,大力推動社會共治,增強禮讓觀念。規範行人交通行為,提升行人安全意識,嚴查行人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

8.提升城市非機動車出行安全水平。推動完善非機動車道建設,科學設置路內停車泊位,治理違法占道停車,保障非機動車通行空間的連續性、安全性。規範非機動車通行秩序,嚴查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電動自行車未依法登記等違法行為。推動加快淘汰超標電動自行車。加強快遞外賣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管理。

9.提升城市機動車出行安全水平。加強機動車通行秩序管理和堵點亂點治理,加大酒駕醉駕、假牌套牌、無證駕駛、不按規定讓行、小型麵包車超員載客、三輪車和貨車違法載人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管重型貨車、工程運輸車(渣土車),嚴查超限超載、遮擋污損號牌、闖紅燈等嚴重交通違法。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提升查處無證駕駛、開車接打電話等交通違法能力。

10.提升城市道路渠化水平。完善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設計,合理配置交叉口進口導向車道數量,視情在交叉口設置直右共用、可變導向、提前掉頭等車道,採取左轉待轉、「雙待雙行」、交替通行等交通控制方式,提高交叉口空間利用率。推動相關部門在雙向6車道以上道路交叉口設置行人安全島、駐足區等二次過街設施。對於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要綜合採取單向交通、潮汐車道等措施,緩解早晚高峰主幹路及重要點段的交通擁堵。對學校、醫院、商圈、客運場站等重點區域開展綜合治理,在建成區至少整治出5個示範性的交通組織區域,緩解停車難、出行難現狀。

(四)公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11.強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應用。優化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台,建立布控查控配套工作制度,推廣車輛查控分級分類標準,推進車輛布控聯網聯控,強化重點道路重點點位交通監控設備聯網聯控,推進集成指揮平台APP實戰應用。

12.組織開展普通國省道示範建設活動。確定貫穿我市的108國道為示範建設路段,組織開展抓基礎、補短板、建機制、強科技,完善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優化勤務管理模式,凈化公路通行秩序,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從嚴整治交通違法行為,有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打造一批暢通、有序、安全的示範公路,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普通國省道交通管理水平。

13.深化警保合作農村「兩站兩員」建設。會同銀保監部門健全完善勸導站運行機制,推動建立長期經費保障機制,制定考評標準,強化技能培訓,拓展服務內容,完善宣傳陣地,確保2020年每個鄉鎮至少建設1個標準警保合作勸導站。加快推廣「路長制」,構建交警、路長、勸導員各司其職的農村交通安全工作機制。深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及手機APP應用。

14.持續開展交通違法整治。借鑑區域聯合整治、周末夜查經驗做法,加大集中整治力度,保持嚴查嚴管態勢。認真分析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交通事故規律特點和肇事肇禍突出的交通違法行為,加強分類指導,組織開展針對性整治。

(五)全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識提升工程

15.開展好「一盔一帶」治理宣傳。組織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加強宣傳發動和執法勸導,引導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佩戴頭盔、汽車駕乘人員自覺使用安全帶。

16.切實加強重點人群宣傳教育。大力推動交通安全宣傳進入生產生活場景,加強農村地區「一老一小」(65歲以上老人和中小學生及幼兒園學生)和農民工宣傳。完善面向中小學生、「兩個教育」等重點人群的課程教育,強化對65歲以上駕駛人、外賣配送人員的宣傳教育,全面推廣應用滿分教育和審驗教育網際網路學習教育平台。開展「一網通辦」學習教育。

17.精心組織交通安全宣傳提示。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好「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宣傳。持續深化「七進」宣傳,著力推進交通安全宣傳進網絡,用好「雙微一抖一快」等新媒體平台。持續曝光「高危風險企業」「突出違法車輛」「典型事故案例」「終生禁駕人員」,深化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公開公示。加強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落實重要節假日「兩公布一提示」。推進應用「交管12123」APP精準推送提示,積極發展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六)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效率提升工程

18.健全完善應急救援機制。積極協調衛生健康、消防救援、銀保監部門及保險企業,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及時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體」聯動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培訓演練,提升協作救援能力,降低事故死亡率和死傷比。進一步探索完善「空地一體化」救援模式,積極用好直升機快速救援。有條件的大隊,在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可以使用直升機或者無人機進行巡邏。

19.建立警醫合作長效機制。協調衛生健康部門合理布建交通事故救援點、綜合確定專業救治醫院特別是顱腦、心肺、肝脾、骨科損傷救治專業醫院,建立重傷救治醫療專家庫,實施快速精準有效救治,避免延誤救治時間,提高重傷員救治成功率。加強交通事故救援「綠色通道」建設,切實保障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車輛優先通行權。

20.全面落實交通事故社會救助機制。協調推動財政、銀保監等部門和救助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辦法》(晉政辦發〔2018〕108號)及系列配套文件,按規定擴大救助範圍,延長救助時限,簡化救助程序,保障搶救費用及時到位,提高救助基金墊付率、追償率,提升管理公開透明度,推動救助基金健康、可持續發展。

(七)部門協同聯動整治攻堅提升工程

21.加強旅遊客運安全管理。配合交通運輸部門督促運輸、旅遊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從業人員教育管理和營運車輛保養維護,執法檢查中發現無證經營、非法營運、只掛不管等問題及時移送通報交通運輸部門。協同建立旅遊客運等「兩客一危」車輛信息通報核查機制。

22.加大超限超載治理力度。進一步深化治超聯合執法機制,推動交通運輸部門加強重點貨運源頭監管,落實「一超四罰」措施,推動礦山、鋼鐵、水泥、砂石「四類企業」和鐵路貨場、大型物流園區、大宗物品集散地「四類場站」安裝出口稱重設施並聯網運行,防止超限超載車輛出站出場。深入開展「百噸王」整治。

23.推動開展重點車輛專項整治。積極配合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開展貨車非法改裝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貨車「大噸小標」、非法生產、改裝、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違法違規企業,堅決杜絕非法改裝貨車出廠上路。推動電動自行車、低速電動車綜合治理,減少超標車、非標車生產、銷售和違法上道路行駛。推動加快淘汰「營轉非」大客車、57座以上大客車及臥鋪客車。貫徹落實《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配合開展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車治理。

(八)交通安全執法文明提升工程

24.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不斷完善交通安全執法監督制約體系和全流程監督機制,提升交通安全執法形象和公信力。將公安交警路面執法、交通事故處理、車輛和駕駛人管理業務全部接入執法監管平台,實現公安交警執法全要素、全流程監管。

25.深入推進執法全過程音像記錄製度。充分發揮音像記錄直觀有力的證據作用、規範執法的監督作用、依法履職的保障作用。加強資金保障,為每一名路面執法、交通事故處理、駕駛人考試和機動車查驗民警配備具有無線傳輸功能的執法記錄儀,並接入業務監管平台。

26.加大交通安全社會管理創新力度,讓人民群眾在交通執法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和幸福感。推進交通違法處理和繳納罰款異地處理工作,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加大交通肇事逃逸偵破力度,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來源:太原交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Gr0w3EBfwtFQPkdQe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