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退學,曾把公司做到美國上市,他為何最終投身B2B的買賣?

2019-10-29   CEO最前線

心中有一片海,沉默又有力量。

2012年年末,李暘賣掉了一手創辦的學慧樂,在家歇了大半年,除了帶帶孩子,就是拚命地畫畫。

他喜歡畫畫,畫了幾十幅,有人覺得畫得不錯,想出高價買,可李暘不願意賣,就送人了。我一直覺得,李暘簡直就是一個被創業耽誤了的畫家。

有時候為了畫一幅畫,李暘能一天不跟人交流,很少吃東西,也不怎么喝水,他享受那種完全沉浸的感覺,可以專心做一件事,沒人打擾,別的什麼都不用想。

陽光印網的創始人兼CEO張紅梅是一個具有藝術家氣質的企業家,這是她為什麼死活要把邀請李暘加入陽光印網的原因。加入陽光印網後,李暘成為陽光印網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

一、考上清華研究生卻退了學,每天玩命工作20個小時

1999年,李暘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算起來,還是搜狗王小川的學長。

李暘其實挺能折騰的,閒不住,從大三開始,他就不停的接一些兼職項目。為了心無旁騖的做項目,他和幾個同學在清華北門外租了間不到十平米的民房,連窗戶都沒有,幾個人就擠在逼仄陰暗的屋子裡,沒日沒夜的趕工,連續三四個月,有時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

後來,ChinaRen的三個創始人剛從美國史丹福回來,帶著幾百萬美金的投資,滿清華里到處找計算機專業的學生。

也就是因為這個契機,李暘從北門幽閉的民房搬到了南門陽光通透的寫字樓里,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吃喝拉撒全在辦公室里,有時候累的躺在地板上倒頭就睡,睡醒後再接著干,但是每個月能拿到兩萬的薪水。

那可是90年代末啊,兩萬月薪,李暘都瘋了,乾得熱火朝天。

2000年,被保送清華研究生的李暘突然萌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他覺得在學校無法快速積累實戰經驗,所以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不讀研究生了,退學。

以工科男慣用的理性思維冷靜的分析完這一切,李暘就退學了。可剛退學沒多久,ChinaRen就在網際網路泡沫中轟然倒塌,死於資金流斷裂。

不久,李暘在朋友的力薦下輾轉來到搜狐當了高管,做電子商務,可當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趟水過河,走一步試探一步,誰也找不到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加上當時網際網路的支付環境並沒有像現在一樣便利,技術很牛逼但思想太超前的搜狐電商很快就敗下陣來。

李暘是一個不搞技術就手痒痒的技術男,這時ChinaRen團隊的老夥計——周雲帆、楊寧已經在籌劃另外一個項目,喊他一起加入。

「要不要一起干?」「干啊!」

二、被百度花高薪挖了兩次,他理都不理

2002年3月,李暘他們在四惠租了間民房,加入空中網的創始團隊,他們做了一個網站,在這個網站上可以下載手機鈴聲。

不到兩年時間,空中網人數就發展到一千多人,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了市,當上副總裁的李暘,不光管著技術,還要負責產品、運營、銷售等新的業務線,手下員工有五百多人。

期間百度花高薪來挖李暘,兩次,但是李暘理都沒理。

可惜的是,在中國,無線業務本身的生命周期很短,折騰來折騰去,李暘決定去創業了。

2010年,李暘和朋友一手創辦了學慧樂,決定從IT行業轉向兒童學前早教。

雖然學慧樂的產品過硬,可技術出身的李暘並不是萬能的。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建電銷團隊,開線下旗艦店,辦展,但由於當時物流水平和支付環境並不成熟,導致收貨和付款都很麻煩,用戶增長遇到了瓶頸。


李暘的思想太超前了。

結果就在李暘愁到焦頭爛額的時候,一個偶然的契機讓學慧樂與同為清華畢業的池宇峰創辦的洪恩教育走到了一起,利用洪恩的渠道和學慧樂的優質產品,讓產品獲得成功。2013年,學慧樂被洪恩教育正式併購,李暘決定退出教育行業,去尋找自己職業生涯新的起點。

三、卻被她一天幾個電話的誠意所打動

從畢業就開始折騰,折騰了十幾年,一直馬不停蹄,李暘感覺有些疲憊。那段時間他把自己關起來,在網上看畫油畫的視頻,自學畫油畫。今天跑到柬埔寨畫荷花,明天又鑽進北京的老胡同里拍夕陽,倒也自由。

李暘的油畫畫作


李暘到處瘋了多半年,當時在做投資的好朋友胡斌(現掌趣CEO)有點看不過去了,做大事的人,怎麼能整天遊山玩水呢?於是就把李暘介紹給了張紅梅。

見面那天,李暘沒當回事,也不收拾收拾就去赴約了。他鬍子拉渣,蓬頭垢面,穿著拖鞋,斜背了一個挎包,像個流浪漢一樣,搞得介紹的朋友很不好意思,張紅梅倒是很不以為然,覺得挺好的。

張紅梅創辦陽光印網之前對傳統行業和投行都非常了解,但是對於這次產業網際網路的創業,她知道在2C的大潮風起雲湧的2011年,不會有網際網路人太感興趣,自己帶領團隊做的基礎的研發和商業模式後,張紅梅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找網際網路人才加入團隊了,她對加入的網際網路夥伴的要求,一是要有網際網路大公司背景,二是要創過業的,三是這人要品嘗過失敗的滋味。因為這樣的人更懂得珍惜,也知道坑在哪裡,會主動避讓,哪怕遇見一些痛苦和不愉快的事情也能自我排解。

見完李暘,張紅梅一眼就相中了。

跟李暘深度聊過之後,李暘說出他的想法,再決定去陽光印網之前,想要先去雲南西藏自駕游一番。

2013年8月,雲南發生地震時,李暘和朋友開著牧馬人恰好到了雲南,一路張紅梅一直保持著微信聯繫。那天晚上11點多,張紅梅收到雲南地震的新聞,嚇得一個激靈,來不及發信息,拿起手機一個電話就打過去了,結果李暘在電話那頭哈哈笑,說放心吧,我們剛離開那個地方。

再後來,每天都要打好幾個電話給他,李暘的朋友笑了,說李暘你快去張紅梅那吧,要不然沒完沒了,她是不會放過你的。

事實證明,張紅梅的眼光確實毒辣老道。

四、把服務做好,做個百年老店

李暘實在不是一個高調的人,他喜歡悄悄做事,到了晚上,李暘就一個人蹲在辦公室的角落裡思考業務方向、做產品設計。


2013年,張紅梅和李暘經投資人介紹找到了餓了麼的創始人康嘉,三個人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里聊了十幾分鐘之後,康嘉當場拍板決定,將公司所有的印刷業務統統交給陽光印網,一點不廢話。

當時餓了麼正處於急速擴張期,它在全國300多個城市設了分支機構。盤子一大,統一性就成了難題。

餓了麼需要在全國範圍內同時做營銷活動的時候,營銷物料的採購弄得康嘉很是頭疼——無論是禮品、紙袋、胸牌、畫冊,還是T恤、背板,都需要對接不同的供應商,還要比價,打樣,如果不行,還要更換供應商。

尤其是在做全國巡展的時候,還得把幾大車的物料從總部運到各個地方,非常麻煩,而且為了盯這些物料採購,通常需要幾十人的團隊去各個地方統籌規劃,這對餓了麼來說,完全是一個成本浪費。

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精力,實在扛不住啊。畢竟一個人一年的成本就十幾萬,那幾十個人的團隊可能就要上百萬。

與陽光印網合作後,餓了麼只需要登錄採購平台下單,第二天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就能夠同時收到所需要的營銷物料,而且保質保量,不滿意還可以退換。

後來陽光印網根據客戶需求,不斷疊代自己的產品,先後上線了企業定製後台、企業OA/ERP接入、在線報價服務、在線設計服務、手機微信平台等服務,把企業採購行為全部搬到線上。

當然了,這只是企業一端,另外一端,是與陽光印網合作的12000多家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分布在全國300多座城市裡,在傳統模式下,由於受到地域和信息的限制,有很多小供應商實際上接不到訂單的,這就造成了嚴重的產能浪費。

但如果接入陽光印網的平台,訂單的事情就不用供應商操心了。平台會根據距離和物流等因素自動選擇最優配置,讓供應商能時刻接到訂單,也讓企業無論在哪座城市裡做營銷活動,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所需要的物料。

如果用時下最流行的概念來解釋的話,大概就是所謂的「雲物料」吧。

在跟李暘聊天過程中,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一種理工男的縝密和細緻,說話乾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

「聊了這麼多,那陽光印網的使命是什麼呢?」我問道。

「把中間環節都打掉,把兩邊串起來,把服務做好。」李暘淡淡的說。

「聽說今年陽光印網現在有30多萬B端用戶,年產值預計突破30億,那對於未來,有什麼願景嗎?」

「其實我和May(張紅梅)一直在想,我們既然費盡心思來做這個事,就不能只是做個小生意,也不能做短期生意。像陽光印網這種B2B的買賣,一定得是百年老店才有意思,所以我們正試圖把這個公司帶上正規,並且成為一個真正給客戶和供應商產生價值的商業模式,而且會一年比一年好。要說願景,就是能夠讓陽光印網常青。」

聊到這的時候,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李暘已經有些疲憊了,他前一天晚上剛剛熬夜加班趕完一個項目,下午還要開幾個會。這時助理推開門說,客戶都到齊了,等您去開會呢。

一起走出辦公室的門,李暘鄭重地說了一聲謝謝你,然後匆忙走進了會議室。

企業家們,你的公司是否正在面臨這些挑戰:

1.產品同質化嚴重,模式泛濫,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2.企業經營手段過於傳統,重資產,低利潤,如何運用資本槓桿來以小博大,輕公司,高利潤。

3.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如何進行創新,產業整合與併購上市?

4.企業家沒有資本思維,過於依賴信貸或民間借貸導致資金斷裂,如何得到資本青睞?

四大硬傷:

1.企業定位模糊,戰略缺失,沒有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的追求與承諾。

2.出資有歷史問題,金融,稅務,環保,勞動用工存在明顯的法律風險的項目。

3.沒有設計合理退出機制的項目,缺乏資本路演能力,不能把企業推向下一輪融資

4.缺少融資計劃書及基本路演常識和專業輔導(強大的信用背書。

為了幫助各行業中小企業家解決困境,突破瓶頸,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栗(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峰會價值】: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部分到場對接投資機構】:賽伯樂投資 、哈佛紅杉、 中英資本 、銅牛集團 、國融證券 、中財經基金管理 、中資華商 、中國投資協會 、國際香港亞賽特國際控股...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請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