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超過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了地球,並給地球帶來了一系列災難性後果,直接導致統治地球的1.6億年的恐龍就此滅絕。但正是恐龍的消失才為哺乳動物騰出了空間,讓人類有機會接管地球的統治。
然而,我們都知道人類大約在500萬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的。那麼,在那之前,是什麼樣的生物取代了恐龍的生物霸權?
古蜥蜴
從已經發掘出的化石上可以得知,大約在4萬年前,人類遇到了一種生活在澳洲大陸,叫做古蜥蜴的兇猛生物。
這種生物也保持著類似於爬行動物如恐龍的外貌特徵,並且有著異常巨大的身體。據生物學家分析,古蜥蜴至少重600公斤,長6米多,這是如今難以得見的陸地生物體型。
雖然古蜥蜴沒有堅硬的外殼,但是皮膚卻很厚。事實上,即使是兇猛的劍齒虎、熊和其他生物也不是它的對手。在大多數蜥蜴中,人們發現它們有毒囊的結構。古代蜥蜴也不例外。被古代蜥蜴咬傷的獵物,即使不被吃掉,也會由於毒素的侵蝕而慢慢腐爛死亡。
普魯斯鱷
這是離人類最近的一種制霸地球的生物,而往前推演大約800萬年前,一種更大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曾在地球居住過,和蜥蜴一樣,它們有鋒利的牙齒和極強的咬合力,僅頭骨就超過兩米。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普魯斯鱷魚。
與恐龍時代通常以恐龍為食的恐鱷和帝鱷相比,普魯斯鱷魚也並不遜色。相反,恐龍滅絕後,它們制霸了生物界。普魯斯鱷的咬合力比霸王龍有過之而無不及,可達18噸,被稱為「魔鬼巨鱷」,在那一時期沒有天敵。
泰坦巨蟒
最後一種占主導地位的生物是泰坦巨蟒,它是唯一目前人類可能還能見到的生物,因為泰坦巨蟒和現在的蟒蛇外形基本一致。泰坦巨蟒出現在6000萬年前,平均體長12米左右,最大的泰坦巨蟒甚至超過15米長。
蟒蛇可以吞下比自己至少大5倍的東西,以泰坦巨蟒的體積來看,當時泰坦巨蟒也可以說是沒有天敵的存在,巨蟒的絞殺是多方位的交叉性傷害,加上泰坦巨蟒的體積,怕是很難能與之為敵。
不過我們卻能夠看得出地球上的生物從大變小是有一定的規律,我們可以看到以前的恐龍到現在的生物都已經縮小了很多,這個世界上現在最大的也就是海洋中的鯨魚和陸地上的大象,但這兩種生物在在史前也只是中等大小。
這兩種生物在在史前也只是中等大小。
根據有關科學家表明,這是根據當時動物的世界環境來生長體型的,史前環境里充滿了氧氣,並且生存空間還非常大,而生物能夠有充足的能量也長這麼大,並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個時代基本上體型越大就越能生存下去,不過這也導致了很多恐龍的爭搶地盤問題,畢竟體型大的生物需要的領地也非常大,這也就控制了恐龍的數量。
目前地球的生態環境和能量已經無法再演化出諸如古蜥蜴、普魯斯鱷和泰坦巨蟒這樣體積的生物,人類的進化之路也從形態上的演變到了大腦開發的演變,並且進化已經接近尾聲。或許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未知的因素讓地球生態發生改變,但是現在,人類陸地生物圈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