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9天就有1個孩子因它喪命,別讓孩子為父母的疏忽買單

2019-07-30     熊貓兒科


他們面色潮紅、大汗淋漓,他們漸漸虛脫,甚至死亡...只留下車窗上一個個凌亂的手印。

這不是恐怖片中的場景,相反這樣的場景每個夏天都在「上演」,而「他們」都只是年幼的孩子。

去年7月份,無錫一個孩子被反鎖在車內

消防人員提議馬上破窗救人媽媽卻堅決要等開鎖的來,甚至說:還好20分鐘沒事的。孩子被救出來時,早已渾身濕透,體力不支

這樣的父母,真不知道是該說心大還是無知。

近年來媒體對把孩子遺忘在車內而造成悲劇的事件多有報道,常常引起大家的憤怒,但卻都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最小心的人的大腦也有失誤,「掉線」的時候 。熊貓君想再次給大家提個醒,希望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

真人實驗告訴你,車內溫室效應有多恐怖


下面的【真人實驗】可以更直觀地讓大家了解,孩子單獨在車裡時會發生什麼。

室外溫度29℃左右,將溫度計放入車裡,進行1個小時的觀察和記錄。

同時,一位男士坐進去,真實體驗一下待在車裡的感覺。

實驗開始時,車裡面的溫度是30.5℃30分鐘後,溫度上升為36.8℃1個小時後,溫度已經變成了40.3℃

短短1小時,車內溫度就上升了9.8℃!

這還是一輛白色貼了隔熱膜的車子,如果不是容易反射光線的白色,沒有貼膜,這個溫度還會更高。

坐在車裡的人狀態怎麼樣呢不到5分鐘,就開始不停流汗

不到10分鐘,就汗流浹背地「逃」了出來:「坐在車裡就好像桑拿一樣,特別悶熱!感覺快窒息了。」

成年人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大家可以看一下,不同環境溫度下,車內溫度的變化曲線基本一致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

不要低估陰天的危害

車內溫度天氣情況無關

哪怕室外溫度只有13.8度,被忘在車內的孩子也有中暑的風險。

不要低估「我只離開一小會」的風險

因為太陽直射時,陽光可以穿透玻璃直射入車內儀錶盤、方向盤等都會持續散發熱量,內外空氣不流通,最終形成了溫室效應

車內溫度升高6.7℃,只需要10分鐘

(因此千萬不要覺得我只是離開幾分鐘...1分鐘也不行!)

一旦車熄火,即使把車窗開個縫,或者開著空調,對車內降溫也沒什麼作用。

單獨在車內時,孩子比成人更危險

成年人在不同溫度下的感知是什麼樣的呢?

而由於生長發育的不同,孩子對溫度更敏感,面臨的高溫風險也更甚於成人。

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散熱功能遠不及成人。

體表面積大,容易從外界吸收更多的能量

單位產熱也比成人高。在同等環境下,孩子體溫的升高速度是成人的3~5倍

在這種先天劣勢下:

溫度達到40℃,孩子主要的器官會衰竭

溫度達到41.7℃,孩子很快就會死亡

我們之前說過,發燒不會燒壞孩子腦子,因為感染性的發熱一般都不超過42℃。

但是!極端環境下會,比如:車內中暑

孩子的體溫超過42℃時,體內蛋白質會變性凝固,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紊亂,可能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死亡

怎麼避免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

美國一個兒童安全網站上展示了許多孩子的照片,這些可愛的孩子,有著共同的標籤——死於車內中暑

在美國,幾乎每9天就有一個孩子因車內中暑而死亡,其中54%是被父母遺忘

很多人會覺得匪夷所思——是什麼,讓這些父母忘記了孩子的存在

心理學教授 David Diamond 教授解釋:

當人被壓力、情緒、睡眠不足等因素影響時,海馬體的記憶迴路就像被強制覆蓋一樣。除非被重啟,否則這段記憶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換句話說:遺忘孩子這種意外,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和你。

不把孩子忘在車內的5種辦法

下車之前,檢查一下后座,或者在前排貼張紙條提醒自己。

把手機、錢包等重要物品和孩子一起放在后座。

車窗的貼膜最好選擇淺色的,這樣即便發生意外,別人也能一眼看到車內。

買一個小的藍牙防丟器,放在孩子身上或者提籃里,當防丟器和你身上的手機之間超過一段距離就會報警。

養成下車後查看后座的習慣,把傳統的四字記憶口訣「伸手要錢」改為「伸(身份證)手(手機)還(孩子)要(鑰匙)錢(錢包)「。

孩子被鎖在車裡如何自救?

雖然,我們極力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但我們還是要通過引導讓孩子明白,一旦發現自己被關在車裡,可以這樣做:

按喇叭

不少車型在熄火斷電的條線下還能鳴笛,家長們要根據自家車型判斷按喇叭是否可行,並對孩子進行預防事故教學。

打開雙閃燈

雙閃燈是危險警報燈,幾乎所有車雙閃燈都能在鎖車熄火的狀態下打開。

怕打車窗

同時建議車主對車窗等不要貼太深色的膜

如何幫助鎖在車內的孩子?

撥打救援電話

如果確定備用鑰匙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並且自身救援困難的情況下,應迅速及時撥打救援電話或聯繫開鎖公司

安撫孩子情緒

發現兒童被困車內後,首先大人自身要保持鎮定,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儘量使其保持安靜,等待救援。

因為本身密閉的車廂內就缺氧,如果孩子大聲哭鬧,反而使體力消耗更快。

引導孩子自救

如果被困孩子在3歲以上,有一定的行為能力和理解能力,那完全可以慢慢地一步步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助打開車門。

砸車窗也要有技巧

首先引導孩子坐到後排堵耳鼻口,以免受到驚嚇,如果孩子太小,就要選擇離孩子相對較遠的車窗

而一般選擇擊碎的是駕駛座旁的玻璃,這既能確保把門打開,又有方向盤擋一下玻璃碎片,不至於濺傷孩子。


意外只有0%和100%,永遠永遠,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裡。

獲取更多育兒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熊貓兒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esvRWwB8g2yegND_x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