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水初生,萬物生長——包括孩子。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證實:
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其中,春季長得最快。春季身高的生長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尤其在5月可長7.3mm!而長得最慢月份是在10月,僅可長高3.3mm。
為了讓矮個娃「長高個」,家長們可謂操碎了心。補鈣、補營養液、研究長高食譜,甚至考慮是不是要打生長激素…… 一頓操作猛如虎。
但小編必須要說,娃的身高還真可能是被你這些操作耽誤了!
誤區1:瘋狂給娃補鈣
有人說,「春天不補鈣,錯過一整年」。
事實上,寶寶補鈣,和季節無關。只要寶寶缺鈣,就需要補鈣。
但一般來說,只要寶寶喝奶正常,基本很難缺鈣。
添加輔食之後的寶寶,鈣攝入的來源也多了起來,綠葉蔬菜、豆類中都含有豐富的鈣。日常飲食正常、均衡,要想「缺鈣」,變得更難了。
而且,鈣並不是促進身高增長的核心因素。在孩子正常發育,飲食已經提供足夠鈣的情況下,使用補鈣劑,對於孩子長高沒有什麼意義。
補鈣過量不但會造成孩子便秘,還會引起骨骼和外器官鈣化。真正需要補的,反而是維生素D,其作用是促進身體對鈣質的吸收。
沒有維D的話,鈣補再多也吸收不了,還會影響生長發育出現血尿、尿結石、反覆的泌尿系感染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腎臟衰竭。
育兒小貼士
1歲以內的孩子,每天共攝入400IU(10μg)即可;
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共需攝入600IU(15μg);
對於配方粉喂養或者混合喂養的孩子來說,就要除掉每天能從配方粉中獲得的維生素D的量,不足400IU(或不足600IU)的部分再進行額外補充。
春季是曬太陽的最佳時期,但隔著窗戶曬太陽沒有任何作用。
誤區2:吃得多才長得高!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長得更高一點,在無法改變的遺傳因素之外,家長們在「吃」上可是絞盡了腦汁。
前兩天,熊貓君收到有用戶的留言:
熊貓君想說,其實高矮胖瘦,受很多因素影響,不光是在吃這一方面。
而且,孩子的胃口本來就小,主食吃得多,沒肚子吃其它東西了,營養攝入不均,真的會讓娃長!不!高!而且長的壯 ≠ 長的高哦!
雖然吃得多不一定長得高,但是不恰當的「吃」卻會大大影響身高發育:
1.吃太多&吃太甜
吃太多的主食和甜食,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島素分泌增加,是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的。
2.喝奶少
有研究表明:喝牛奶比較多的小孩比沒有喝(或喝奶少)的,平均成年後的身高大概會高2~5cm。
這可能歸功於牛奶裡面的類胰島素增長因子「IGF-1」,再加上奶中其他各類營養共同起了作用。
3.營養太單一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元素的需要,吃的豐富才是保證營養充足長高高的基礎!
如果不知道怎樣吃才算豐富,可以參考中國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4. 盲目吃增高藥物/生長激素
發現自己的孩子發育遲緩,身材矮小,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檢查,諮詢醫生的意見。而不是自己盲目購買滋補品,結果拔苗助長,得不償失吶。
做到這6點,多長5cm!
很多人說:身高是由父母遺傳來決定。但除了遺傳,我們可以藉助其他因素來幫孩子提高他的身高。
充滿愛的環境
恐懼感是影響兒童身高不達標的頭號殺手。
心理學上有一句話:在愛里毫無懼怕。美好的、寬鬆自由的環境將讓孩子毫無壓力,自由地成長。
營養均衡
穀物類、魚肉蛋豆類、蔬菜水果類、奶製品等等,這些統統都要吃,光吃米飯可不行。
另外,要糾正孩子吃垃圾食品的習慣,垃圾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劑等添加劑,對孩子的身體不利,不但抑制生長激素的生長,有的還影響孩子的健康,促進孩子過早發育,致使他們成為「小大人」,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高質量的睡眠
生長激素主要在晚上進入深層睡眠後分泌,想要長得高,必須睡好覺。
家長不要讓孩子超過10點睡覺。(每天保證八小時的睡眠時間)
注意:我們說的是10點前入睡,而不是10點鐘才上床,所以,孩子最好在九點半前就躺下。
多運動
懸掛練習對長高的效果非常好。當孩子懸掛在雲梯或者單槓上時,由於重力作用,會對身體有向下的拉伸的力,這對長高有幫助,還能鍛鍊臂力。
跳繩跳得好的孩子,身體會很挺直,這對塑造形體很有幫助。
另外,快走、慢跑、游泳、兒童瑜伽等有氧運動,也可以長時間、不間斷、有節奏地擠壓刺激骨骼,幫助長個。
少生病
孩子生病是會影響身高和體重,特別是使用抗生素後。
家長也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如果孩子長期咳嗽、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病,需要及早治療。
不要「拔苗助長」
有時候孩子矮只是家長這麼認為,只要孩子的身高在正常範圍內,就沒有必要擔心,離那些偏方和增高劑遠一點。
最後,想知道你們家孩子的身高是不是在正常範圍內?看下錶!
*(-1sd~中位數~+1sd)屬於「正常範圍」;
*(-2sd~-1sd)或者(+1sd~+2sd)屬於「偏矮/偏高」;
*(-3sd~-2sd)或者(+2sd~+3sd)屬於「矮/高」。
女孩身高參考表(單位:cm)
男孩身高參考表(單位: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