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錯誤不斷!百萬年薪的保薦人,小學老師喊你去補課……

2019-10-18     中國金融信息網

來源:上海證券報(ID:shzqbwx

日前,A公司在上會前夕被爆出其招股書被證監會公開diss,直接在IPO反饋函問題的第61問中指出「招股說明書存在較多文字錯誤」,要求「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仔細校對,切實提高申報文件質量。」

類似的故事不只發生在這家公司身上,縱覽歷年來公開披露的招股書,寫錯數據、搞錯名字、弄錯單位……各種「低級的」「高級的」錯誤簡直不要太多。

投行保薦人是證券行業中處於收入金字塔塔尖的群體,年收入以百萬計,怎麼就老是犯些小學老師都看不下去的錯呢?

邏輯混亂 病句頻出

語文老師掩面而去

招股書出錯的不少,但被證監會書面點名批評的,A公司卻是近年來頭一次,誰做的投行?

據悉,這份被證監會公開批評的招股書由國信證券製作。公開資料顯示,簽字的保薦代表人均為資深保代,從事投資銀行工作十餘年。

裡面都有哪些文字錯誤?

小編隨手翻了幾頁,挑出一些與讀者「共賞」。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承諾不以公平條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輸送利益」?這樣直白大膽的承諾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再看最終版本,果然改成了「承諾不無償或以不公平條件……輸送利益」。

歐洲諸國看到此處也不知該欣慰還是惱怒。整個大洲被降格為國家固然丟人,但在英國「脫歐」沸沸揚揚的今天,歐洲在遙遠的東方被幾個保薦人視為一個整體,這也許會讓仍懷有一份歐盟夢的人感覺「吾道不孤」。

以上的例子僅是小編隨手挑出的個別邏輯混亂的例子,其實這樣的病句在招股書中並不罕見。

萬、億、萬億「傻傻分不清」

數學老師淚流滿面

某證券公司在科創板保薦數量上一直穩居前列,不過其製作的招股書上也曾鬧出了令市場貽笑大方的烏龍事件。

其保薦的B公司,在上交所官網上披露的擬融資金額一欄寫著「70000億元」。在招股說明書中,募資額則顯示為70000元。而實際上,募資金額為7億元。

也就是說,投行人員在數字單位上犯了兩次錯。在招股書中,表格的單位漏寫「萬」字。接著在申報系統中,默認融資規模的單位是億元,保薦機構直接填入70000,導致融資額直接被放大了一萬倍。

數字列隊對不齊

體育老師憂心忡忡

以上例子都是雖然存在瑕疵,不過好在有驚無險,順利過會。下面這家公司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在C公司的IPO反饋函中,證監會直接發問:

前五名供應商中,2015年對公司採購鋅錠5783.67萬元,而招股說明書P122原材料採購構成中2015年鋅錠為0,其他年度也存在類似情況,請說明出現上述差異的原因。

C公司招股書(2016年申報稿)具體披露如下:

而在新一稿招股書(2017年版)主要原材料供應情況更新了披露:

看來可能是排版錯行導致,應該是2014、2015年度塗料、鋅錠、熱鍍鋅鋁板、冷軋板的採購金額、占比都寫錯行了。

證監會否決了C公司的首發申請,發審委提出的問詢主要集中客戶集中度等幾大問題上。

誠然,小錯可以一笑而過,一旦出現了低級的原則性錯誤,或者造成惡劣影響的錯誤,可就悔之晚矣了。

有句話叫「人無完人」,其實,書也無完書,任何文書都很難拍著胸脯說,我絕對沒錯。

監管真的是不能寬容 「有文字錯誤」這件事嗎?恐怕更讓監管和投資者在意的是,這些錯誤太低端、太密集。只要稍微用心,就能看出來,就能糾正。

然而,保薦機構並沒有做到。這樣的錯誤不僅會讓監管和投資者對招股書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同時也會讓保薦機構的專業性遭受質疑。

所以,面對層出不窮的招股書錯誤,對於每家中介機構來說,一定要繃緊仔細這根弦,沉穩冷靜、踏踏實實,保證文書正確率,因為仔細和踏實不僅是基本的要求,更是中介機構的基本專業素質。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通過中介機構和發行人一齊努力,大家再也不會看到類似因招股書錯誤產生的「笑料」供大家「噴飯」。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鄒晨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bOZ4G0BMH2_cNUgKU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