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領銜,蘇州歷史上曾閃耀一時的藝術家天團

2019-08-12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自古以來,大家普遍都認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藝圈想要證明誰比誰強恐怕要比登天還難,所以曹丕早就在他的代表作《典論·論文》中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年的金句:

文人相輕。

不過奇怪的是,相輕的文人有時候也很相愛,他們會與志同道合的友人扎堆在一起。

翻開歷史幾乎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文人小團體,唐宋時期初露鋒芒,明代以後更是迅速發展,最著名的要屬東林黨了,各個地方的小社團更是遍地開花,復社、幾社、直言社、聽社……

江南地區長期以來就是我們國家南方的經濟與文化中心,所以這裡的社團自然特別多。近代蘇州就有一群書畫界的頂級大咖們成立了一個叫做「正社書畫研究會」(簡稱「正社」)的組織,領頭的正是鼎鼎大名的畫家張大千

其實,事情得從張大千和他兄弟張善孖兩人搬到蘇州說起。當時他們兄弟倆被友人邀請居住在網師園內,有「虎痴」之名的張善孖還在園內養了只老虎陪伴、作畫。

聲名在外的兄弟兩人在網師園內住久了自然吸引來了不少文人雅士,有著近千年歷史的網師園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像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晚年在蘇州定居講學的國學大師章太炎等人都慕名而來。

張大千、張善孖和親友在網師園擼大貓

而聚會最多的當然還是書畫家圈子的友人,比如蘇州著名畫家吳湖帆

當時以吳湖帆為中心還聚集著一大批蘇州的書畫家,大家一來二去,在切磋畫技、交談藝術心得後最終是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幹個大事,於是正社就這樣誕生了。

1933年,張大千、張善孖和蘇州畫家吳湖帆、陳子清、彭恭甫等人圍繞「切實研究藝術」的宗旨,走上了共同討論國畫藝術真諦的道路。

1934年,蘇州正社北平畫展

而這個當時文藝圈的頂尖社團一出手就技驚四座,名字在熱搜榜上居高不下。1934年元旦,正社在蘇州城內舉辦了第一次會員作品展覽會,轟動了整個長三角,上海、蘇州一帶的報紙爭相報道,被盛讚為「風流雅士薈萃之區」。

同年秋天,張大千兩兄弟決定趁熱打鐵,借著第一次在蘇州展覽大獲成功的勢頭組織、徵集了200多幅高水平的畫作,集體北上,趕到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平做一次正社的大型專題展覽

為了這次畫展,張大千與張善孖兩個人忙前忙後,籌備這樣的大活動需要多少的工序可想而知,幸好所有的辛苦最終都有了回報,在北平中山公園正社的書畫展一連展出十天,整個北平城都為之震動

吳湖帆參展作品《春雲曉靄圖》

有報道稱這次畫展光是售出的畫件就打破了當時的畫展紀錄。而之後各路報紙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來自江南的這一批書畫家的作品得到了極大的曝光,蘇州正社也因此成為業界的新寵。

張大千自然成為輿論的焦點,他的畫作,無論從構圖、意境、技法、用筆、著色哪個角度出發,都是給整個畫壇吹來了一股強烈的生氣與新風。於是有人就把他的作品與北平本土畫壇高手溥心畬作對比,提出了後來著名的「南張北溥」的評價。

溥心畬作品

張大千作品

後來,蘇州正社還在南京舉辦了一次展覽會,依然反響強烈。不過隨著抗戰的爆發、張大千兄弟等人離開蘇州等原因,蘇州正社逐漸淡出了畫壇,但在中國近當代藝術史中,它永遠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且正社還有一個難能可貴的特點,它的成員雖然一開始主要是江南地區的畫家,但隨著後來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其他地域的大家紛紛加入,讓這個社團不再是某個地域某個小圈子裡的人孤芳自賞的遊戲

對此作出貢獻的人正是正社的「社長」,大家一定很奇怪,說了這麼多原來張大千兄弟不是這個社團的領導啊?

何澄,別名何亞農

說起這個「社長」也與蘇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就是何亞農,國民黨元老,退休後買下了網師園隱居,而他的兒女們更是赫赫有名,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何澤慧就是她的女兒,兩彈一星的元勛錢三強是他女婿……

何家三姐妹,大姐何怡貞(左);二姐何澤慧(中);三妹何澤瑛(右)

原來當初正社發起時,何亞農介紹了許多來自北方畫壇的名士、大腕加入,他的另一個女兒、同樣是著名物理學家的何怡貞這樣回憶道:

「張大千和父親他們成立了一個正社,也許是人家客氣,稱他為社長的。張大千的哥哥張善孖也有一幅送給父親賀春的畫,現在在蘇州博物館,上面稱父親也是社長。」

近年來蘇州有畫家想要恢復正社,儘管昔日的盛況也許很難複製,但我們仍舊期待,吳門畫派或是蘇州的文藝圈有朝一日能夠再次突破地域與空間,站在更廣的舞台上讓世人聽到我們的聲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VltiGwBvvf6VcSZ6G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