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鹽湖要免費開放了,雖然對全國人民只有兩個多月時間,但這條消息猶如一條重磅炸彈,迅速在青海人的朋友圈走紅,網絡上,各大旅遊博主也是紛紛轉發,畢竟,景區免費大家都受益,興奮之情可以理解。寫過很多次的茶卡鹽湖,但既然鹽湖要免費,作為青海人,必須要在助力一把,也算為家鄉盡點綿薄之力吧!
我的土生土長的海西人,雖然我生長在海西州府德令哈,但對於茶卡鹽湖並不陌生,不僅是因為德令哈和烏蘭縣的距離很近,更重要的是我多次去過這裡,也曾多次路過這裡。
對於茶卡鹽湖最早的印象並不是今天天空之鏡的這番美景,而是小時候家中常吃的那種大青鹽,用它來燒熬茶,腌酸菜,味道都是極好的。
後來上了大學,乘坐往返與西寧和德令哈之間的班車上,總能遠遠望見它的身影,那個時候的茶卡鹽湖,只是一個普通的鹽湖,完全看不到一絲景區的影子,非常的原生態。工作以後,茶卡鹽湖也火了,好幾次陪著朋友來過這裡,所以說,對於茶卡鹽湖,我算是老朋友了。
茶卡鹽湖位於海西州烏蘭縣茶卡鎮,如今這個鹽湖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鏡」,它之所以能成為這幾年炙手可熱的旅遊景點,網絡功不可沒。正是網絡視頻的興起,讓茶卡鹽湖從默默無聞成為了萬眾焦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的風頭遠比青海省的兩大王牌景點青海湖和塔爾寺還盛。
在成為景區之前,茶卡鹽湖的功能自然是產鹽,可以說,整個青海省的食用鹽中,茶卡的鹽是品質最好的,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曾經乾隆皇帝對茶卡鹽也特別偏愛,每日必定要用青鹽水漱口。
其實茶卡青鹽的歷史非常久遠,究其歷史,據說有3000多年,那個時候的採鹽也其為方便,在《西寧府新志》上有過這樣的記載:「在縣治西,五百餘里,青海西南……周圍有二百數十里,鹽系天成,取之無盡。蒙古用鐵勺撈取,販玉市口貿易,郡民賴之。」就如同盛水一樣,人們只需要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就可以輕易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
茶卡鹽湖也有一個傳說,據相傳很久以前,這塊地方災害頻頻,周圍的牧民們饑寒交迫,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天,一位著名的活佛路過此地,當地的王爺就去向活佛求救,活佛說,在這個鹽湖裡住著1000個巴里登拉牧(蒙語女神),那一顆顆晶瑩透明的青鹽,就是她們辛勤汗水的結晶,能夠給他們帶來吉祥和幸福,於是採鹽之風興起,通過採鹽販鹽,當地人的生活越來越好。畢竟是傳說,但也能說明茶卡鹽湖對於當地群眾生活的重要性。
相信每一個來茶卡鹽湖旅遊的朋友,無不是被網絡上那醉人的照片所以吸引的。在一望無際的空曠,極致的寧靜,似乎整個世界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映入眼帘的,只有天上的藍天白雲,和地上那分不清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的倒影,這樣的景致,似乎只是從照片中便能感受到那亘古的美麗。
也許有朋友會說,為何我看到茶卡鹽湖完全不是這樣的呢?因為茶卡鹽湖是一個非常跳時間的景區,陰雨天根本看不出她的魅力,完全是灰濛濛的一片,但是當藍天出現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平靜的湖面一絲波瀾也沒有,似一面鏡子,遠處的藍天白雲倒映在湖面上,而這樣的景致,似乎沒有邊界,一直延伸到了遙遠的天際,和那連綿聖潔的雪山融為了一體。
正因為茶卡鹽湖的景區如此之美,所以才被遊客們稱呼其為 「天空之鏡」很多人因此背上行囊遠赴青藏高原,或將其列為一生中必要見一次的景色,只為那天地一色的無邊風光。
茶卡鹽湖最佳拍攝時間是清晨以及日落前後,那時日光較為溫和,天光色彩也較為美麗,儘量避開大中午把,太曬了。到青海旅遊,太陽鏡一定要戴,尤其是到茶卡鹽湖,最好戴偏光鏡,因為如果天氣晴朗的時候,陽光照在鹽湖上,反射很強,會對眼睛造成一定傷害。
鹽湖最美的就是海天一色的倒影照了,鹽湖深處是最佳拍攝點,拍攝時儘量靜止不動,若一動倒影就糊了。此外,最好帶上一些鮮艷的衣服,這樣拍攝效果會更佳。如果想深入湖中拍照,儘量帶上鞋套,以免鞋底弄髒湖面,或被鹽水浸濕,若能忍受鹽粒粗糙,也可以赤腳踏入。
最後,在說下此次優惠的相關政策,4月26日至6月30日,景區面向全國遊客免門票。2020年全年,對全國醫護工作者、湖北籍醫護人員及我省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同行兩名家屬、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湖北籍和青海籍遊客免門票;7月1日起,逢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門票全年執行半價優惠政策。
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就是這麼給力,你準備好來打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