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買房的壓力還落在一些男生甚至男生父母的肩頭時,其實已經有一批90後女孩靠自己的雙手買房啦。本篇我們將注意力聚焦在她們身上,一起來看看,「90後」「女孩」「靠自己」這三個詞語的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我的第一套房不是買給自己的,而是給媽媽買的。我在單親家庭里長大,跟我媽相依為命,我從小也很爭氣。
十年前爭氣地考了全市第二、五年前爭氣地保研上了top2、三年前爭氣地拿到了大廠offer......工作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媽開通了微信親密付,每個月兩千的額度。當然了,她也會花得一乾二淨。
上個月,我的「爭氣」又上了一個高度——在老家給媽媽買了一套電梯房。
我媽這輩子都住在50平米的舊房子裡,五樓且沒電梯。能給她換一個電梯房,是我目前能想到最能讓她開心的事。再加上手上這點積蓄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在北京買房肯定不夠,索性就給她先把房子換了。
付款的那天,我在銀行里簽了若干個名字,辛苦攢了三年的錢,轉帳只是幾秒鐘的事兒——媽媽在城郊有了一套小房子,而我瞬間回到了赤貧。
一回到家,我突然開始崩潰大哭,積蓄已久的失落和不安涌了上來。這些錢攢得很難,從無數個為工作爆肝的夜晚中來,從捨不得的吃穿中來......別人都是爸媽支持買房子,而我卻要獨自承擔所有的壓力。
晚上的時候,收到了我媽發來一個樣板間的平面圖,那是個很敞亮的房子,有陽台。我想像著我媽住進去的樣子,客廳很大,她可以重新布置布置,讓陽台連著客廳,這樣採光也好。還可以養一條狗,可以是一隻科基。想著我媽抱著科基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樣子,突然覺得很安心。
而我媽,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自從買了這套房之後,就再也沒用過我的親密付來買東西了。
我在Top 2讀書,從開學那天算起,已經在北京近10年了。但其實我從沒考慮過買房的事,這事太難了。直到生活有了一個很現實的契機:我要結婚了。
我倆畢業後就一直在五百強外企工作,這幾年來生活習慣、工作經驗和累計的人脈資源早已和這座城市深深綁定了。如果回老家安家落戶,那麼現在擁有的一切都要推倒重來。所以我們的選擇只有一個:在北京買房。
但雙方的家庭都無法在經濟上給予幫助,買房只能靠自己。於是我倆當時的策略就是,一邊開源節流、一邊尋找能負擔得起的房子。拿開源節流這件事來說,我們真的是做到極限了。
我們倆每天早餐都是固定的牛奶麥片。牛奶每兩周買一次、一大包麥片可以吃兩個月,這樣每人每頓早餐的成本只有3、4塊錢。午餐公司免費提供,晚飯自己在家做,通常是早回家的那個人去小區附近的菜市場買菜。只做素菜的話,兩個人吃頓晚飯的成本是12元。下館子這一項開支被徹底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每周末做一次烤翅犒勞自己。
除非天氣實在惡劣不然決不打車(感謝這幾年北京的空氣品質大幅度提高了)。男友花40塊買來一輛二手自行車,解決了到地鐵的「最後一公里」問題。這樣每個月又能省下3000塊的打車費。娛樂消費也取消了,要麼用iPad看綜藝,要麼打遊戲。連看電影都去掉了,一張票35塊,一個月看兩次,140元雖然看著不多,但也抵得上半個月的伙食費了。
服裝和日用品,每三個月買一次。牙膏從60元一隻國外品牌改成了12.9的佳潔士。買衣服就去優衣庫、ZARA等快時尚品牌店,但不考慮淘寶——淘寶時總會在購物車裡塞太多不相關的東西,於是我和男友互相強迫著刪掉了所有的網購app。
以這樣的消費水平,算上房租水電,我們每月的消費控制在了4000塊,能攢下4萬塊。那段日子痛並快樂著。一面看著存款上的數額一點點增多,一面反問自己:「你這樣過日子,真的值得嗎?」
經濟壓力也帶來了精神壓力。那段時間我常和男友吵架,臨近婚期時吵得最凶,甚至提過分手。印象最深的是在拍婚紗照的店裡,我想選價格便宜的婚紗照,而男友覺得一生一次的事情值得多花點錢,我深切地產生了對自己無力的厭惡,在婚紗店裡崩潰得大哭。
好在這一切都隨著買房完成而結束了。我們攢了兩年多,為一套南三環上世紀末的二手房付了一百多萬的首付。現在回想起買房當天,已經沒什麼印象了,但對那段為了攢錢買房而像苦行僧一樣生活的日子記憶猶新。雖然兩個人今後還要為房貸繼續開源節流,雖然買房的位置離工作地點很遠、還是要租房生活,但北漂近10年,現在我終於可以說,自己在這座城市有了一個家。
讓我真正鐵了心要買房的,是我相戀六年的前男友。
發現出軌後,他不僅沒有任何歉意,反而冷冷地說出,「既然你都知道了,那你明天就從我家搬出去吧」這樣絕情的話。我當晚就氣得把所有東西打包搬去朋友家擠客廳,渣男連當初訂房時我交的押金都沒還給我。
後來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小三搬進了我們曾經的小屋。那天的我躺在床上刷了一整夜的租房網站,也想明白了男人終究是靠不住的,能讓自己踏實的只有房子。
買房的過程坎坷又狼狽。
我看中的一居室首付要30萬,而我的存款不到十萬。也不好意思找父母要錢,本來家裡就不寬裕,打電話給我媽說我打算買房時,我爸在電話那頭大喊,「你瘋了」。輾轉打了幾十個親戚好友的電話,只有三個肯借。最後的十來萬還得從信用卡里套。
剛好那段時間我也沒有工作,就去想買房的那個樓盤應聘了售樓小姐,居然還真錄用了。忍受著油膩上司的壞脾氣又兢兢業業地乾了一段時間,買房時走了內部價也小小地省了一筆(具體來說是省了3k)。
總算是十分艱難地湊齊了我的安身立命之所,簽字的時候我的手都在發抖。扣完錢後收到簡訊提醒,看著卡里光禿禿的數字甚至覺得有點恍惚。走在回到那個幽暗潮濕出租屋的路上,我沒忍住迎著夕陽大哭了一場。
哭完後就踏實了,終於有了家的感覺,在爸媽面前也有了底氣。我馬上拍照發朋友圈惡狠狠地炫耀給渣男看,不為別的,就想在心裡出口惡氣。
之後赤貧的狀態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來不下館子也不喝奶茶,連買口紅都省了。工作很拼很累,也從不敢奢望旅遊,畢竟身上還捆著房貸這座大山。
我其實幻想過許多次收房時的場景,以為當鑰匙插進門鎖里的那一瞬間自己一定會非常非常激動,甚至預演過那時臉上的表情,不要顯得過於喜出望外讓人笑話。
但當那天真正來臨時,我卻出乎意料地平靜,像是在迎接等待已久的親密老友。
我大二的時候就想買房了,當時還是8000每平,但爸媽死活不同意。
為了攢錢,我開始接各種各樣的活兒。文案、短片、電影劇本、當槍手、還做過藝考老師,四五點就得起床,去南京長途客運站坐大巴,然後輾轉到小城市,一天12個小時的課,晚上就在小賓館裡湊活一夜。
在忙得雞飛狗跳的日子裡,我的焦慮逐漸減退,也終於有了錢交首付。快畢業的時候,我就月入過萬了,還保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買房的那天我凌晨飛到成都,準備簽完字後馬上飛回南京。房產銷售說已經提前準備好了需要的手續,合同一式七份,簽下來很快,只要二十分鐘。
可一切都和想像中的不一樣,簽完合同已經中午。還要去開發商指定的銀行開戶辦卡,然後再去公證處做貸款公證。那天的其他計劃都被擠掉了,中午只和媽媽在路邊吃了一家賣肥腸粉的蒼蠅館子。肥腸粉6塊錢一碗,我和媽媽同吃一碗。
手續辦完,爸爸送我去機場,路上他說:我希望你記住今天,你現在22歲,如果未來你運氣好而且繼續努力,你可能還能給自己掙出更多的房子和車。這些東西會讓你越來越現實,但你要清楚自己真正的價值不在這裡。
這個房子花掉了我幾十萬的積蓄,還讓我背負了三十年的月供,好在房租足夠cover掉月供。買時房價已經漲到了一萬四,跟大二時的8000相比差不多一番,但到了現在又已經翻了一番,直逼三萬。
人在北京的我隔段時間就會在手機上看看成都的房價,幾秒鐘就能得到內心的滿足,這房子我從沒想拿來住,只是放在手中經營,就好像我自己經營著自己的人生。
如果力所能及的話,女孩最好還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這和它能不能升值沒關係,一套房子是你的底氣,你的安全感來源,讓你知道無論生活有多糟,你都永遠有路可退。房子也是你的銀行,讓你把錢存下來而不是莫名其妙就「月光」。房子還是你的私有空間,當男人只能畏畏縮縮地躲在車上獨處時,你能回到你的兩室一廳里打滾兒。
願你早日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經營好屬於自己的小日子。
監製:Roro
編輯:贊
撰文:大力、艾米醬、Gavin、董旭、樂然
視覺:aub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ReDFm4BMH2_cNUgBL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