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9年
王小團分享的第90篇原創文章
本文由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創,
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這句網絡用語曾經風靡一時。
意思是說:做人呢,多點真心實意,少點浮誇,尤其是買茶的時候,最怕遇到這種套路多餘真誠的掌柜。
一旦中了套路,那就意味著你要多交學費。
尤其是一些套路,簡直是防不勝防。
在普洱茶收藏當中,最怕遇到套路。
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一下近期買茶時常見的說辭。
說句真心話:請茶友們拒絕這五種套路。要是進了圈套,將會追悔莫及。
我的古樹茶是,是從千年古樹上採下來的!
古樹茶,這是普洱茶界的王牌。
之前說過,一旦普洱茶和古樹沾邊,身價百倍。
這就像是有了海外留學鍍金背景,海歸身份,仿佛自帶光芒。
但那也是光芒而已。
是精英,還是偽精英,一測就知。
同理,古樹茶,就是許多普洱茶的鍍金手段。
在雲南,在古茶山,要找到一百年,兩百年的普洱茶,不少難事。
這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關聯,雲南當地地勢險峻,許多地方人跡罕至,普洱茶樹得以繁衍,跨越百年。
但是,掌柜若是口不擇言,說他的古樹茶,是從一千年的茶樹上採下來的,大膽送他個白眼吧。
千年古樹茶,那都是茶王樹級別,說的誇張些,那就是「神仙」茶樹,一旦發現了,會被鐵架子牢牢保護起來。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才是千年古樹茶的狀態。
要吹牛,還是要先打個草稿吧。
看,我的普洱茶是大葉種,葉片很大!
什麼叫做普洱茶?
定義如下。
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
在這裡,提到了一個概念——大葉種。
什麼叫做大葉種?
是不是葉片大的茶樹,都是大葉種?
當然不是。
茶葉的大小,會受營養物質高低,生長環境等外在因素影響。
所謂的大葉種,並不是說它的葉片很大很大。
也有的茶葉,它的葉片小。
所謂大葉種,它的特點是——植株喬木型,樹冠高大,自然生長樹高5-6m,最高達20m以上。
就遇到過一掌柜在給新入門茶客介紹普洱茶特點。
「你看,我的普洱茶,是傳統的大葉種,是好茶。瞧,葉片大大的,是它的特點。」
貓耳朵聽了,要哭暈在雲南。
誰說葉片大的才是好茶?
別再被忽悠了!貓耳朵就是普洱茶中的小葉種,但它的品質卻不比大葉種茶。
說白了。
茶葉品質,不是看葉片大小,而是要看山頭,看工藝,看倉儲。
真正的古樹茶,喝起來就是特別甜!
甜度,成了許多人的判斷茶葉的一個標準。
曾經和一位喜歡喝紅茶的朋友聊天,問到為什麼會喜歡喝紅茶?
「因為它喝起來甜甜的呀。」
還遇到一位朋友,對茶葉品質的判斷,也有誤區,他也是認為茶越甜越好。
要是這類茶友,遇到了舌燦蓮花的掌柜,八成也會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你喝喝看,我這才是正宗的古樹茶,喝起來甜甜的。」
難道說,喝起來不甜的,就不是古樹茶了?
我們喝茶,又不是喝蜂蜜,甜度並不是唯一標準。
要真正辨別是不是古樹茶,還要根據茶湯醇厚度判斷。
古樹茶胺基酸含量比台地茶的要高,所以古樹茶的茶湯粘稠感強,厚實度更顯著,口感更為飽滿。
真正的古樹茶,才不會只是根據甜度判斷。
當然,原料正宗,也不會一直在強調甜度,除非掌柜心虛。
喝完之後會出汗,這才是好茶
還有一種特別神棍的說法:喝完茶之後會出汗,就是好茶。
瞬間佩服掌柜的腦洞。
喝熱茶,都是會出汗的,這並不能成為判斷茶葉品質的一句。
其實,熱飲都有讓人出汗的效果。
哪怕你喝的只是一杯普通的白開水,只要它足夠熱,喝完後,依舊會汗流浹背。
難道說,白開水它也是一杯好茶?
反之,要是喝茶的時候,茶湯的溫度低,不足以刺激你的汗腺分泌液體,難道就說這茶不是好茶了?
這個邏輯,也讓人拜服。
當然,要是信了這個說法的茶友,更讓人五體投地。
喝普洱茶,要是真的這麼簡單,那就好了。
你還不抓緊買茶,我這茶就剩兩桶了!
典型的飢餓營銷。
大概就像是「跳樓大甩賣」、「老闆帶著小姨子逃跑了,虧本賺點血汗錢」的做法。
要是掌柜的茶,真的賣了只剩兩桶,我們應該恭喜他,銷量不錯。
但是,要是你真的相信「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做法,那很有可能,你就是那隻被宰的羔羊。
興許,隔兩天,掌柜又用這樣的套路,套路別人呢?
茶值不值得買,還是要靠自己判斷,茶喝著暢快,好喝,舒服,才真的是好茶。
要是茶不好,哪怕只剩一片,也別心動,說不定買單的就是你。
買茶,最怕遇到套路。
這些看似美好的措辭,其實就是裹著糖衣的炮彈。
買茶要想拒絕套路,還是要自己在普洱茶界多多深耕。
如此,才能避免被套路。
打鐵還需自身硬。
全文完!
本文歸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