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首次在病例家中門把手查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些地方也很危險

2020-02-04     貴州長安網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剛剛了解到,日前,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提示市民應更注意手衛生。

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圖為疾控人員的演示過程

市疾控專家提醒,日常家居細節中,有許多可能造成病毒間接傳播的途徑,容易為人所忽略,如手機螢幕、電腦鍵盤、水龍頭等等,都需要日常清潔。

在確診病例家中防盜門把手上測出病毒核酸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介紹,市疾控檢測實驗室目前的日檢測量已經達到660份左右,已接近實驗室的極限。檢測樣本來源於醫院上送的排查標本,包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後密切接觸者的標本,在對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對居家環境中也會采外環境標本採集。

「隨著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入,現在知道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也有接觸傳播。」張周斌表示,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即直接接觸到感染病例,會對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


而對於普通社區居民,風險更多來自於間接接觸,「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後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


張周斌介紹,市疾控中心對於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會了解病例近期的活動和接觸人員情況,對於居家環境中經常觸碰的門把手、水龍頭、電腦鍵盤和滑鼠等都會相應採樣。


圖為疾控人員的演示過程


「在我們近日監測中,對一個病例的防盜門的門把手採樣中也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提示我們,一定要做好居家清潔工作,勤洗手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居環境中這些清潔盲點 易導致傳播風險

餐前便後、接觸食物前、外出回家第一時間都應該用流動的水和洗手液洗手。


家居清潔方面,張周斌介紹,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對含氯消毒劑敏感、對熱敏感,但是在不同家居環境和衛生習慣,病毒的存活情況不一樣。

在日常家居環境中,手機、電話、滑鼠鍵盤、電燈開關、水龍頭、門把手等,都是經常觸碰的地方,但衛生情況又經常被忽略,造成潛在的間接傳播風險,需要高度重視。

手機: 「我們家消耗最大的兩種清潔用品,一個是84消毒液,一個是消毒濕巾。」張周斌介紹,自己的家裡一向以來都有兩個習慣:「回到家洗手後用消毒濕巾擦拭清潔手機,晚上用84消毒液兌水拖地板。現在來看,這兩個習慣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了。」鍵盤、滑鼠、電燈開關等,也可以參照手機的清潔方式,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注意是消毒濕巾,不是普通濕巾。」張周斌說。


地板:地板等表面可使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張周斌提醒市民,選擇消毒液時,要選擇背面有「消衛證字」許可證號的產品,消毒效果比較有保障。使用消毒液,按照產品說明書中對於不同物品消毒的配比說明進行配置即可。


水龍頭: 「有自動感應水龍頭的家庭不多,大部分人洗手都是打開水龍頭,洗完後又關上水龍頭。假如有手上有病毒,洗手後關水龍頭又會沾染上。」張周斌指出,水龍頭也是一個清潔盲點,應在洗手中也注意水龍頭清潔。


馬桶: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子再按沖廁鍵。上廁所、沖廁所後要及時用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並且最好定時對馬桶蓋進行沖洗。


//

電梯里紙巾、手套有用嗎?

要不要隨身帶一隻無芯筆?

疾控專家這樣說:

//


最近幾天,很多人都發現自家小區的電梯里多了紙巾或者手套。



也有推薦隨身攜帶一支無芯筆來按公共電梯電鈕的。


杭州市疾控中心傳防所副所長金慧回應:這些舉動是挺貼心的,但是她不建議這麼做。

劃重點


相比設紙巾、手套,隨身帶無芯筆,電梯里消毒更為重要!

市民們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最重要!

「從大方面來說,無論是一次性手套還是紙巾,都被放在一個公共場所,被污染的風險是很高的,很難控制,還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她進一步解釋,紙巾的防護效果不確定,一次性薄膜手套的製作標準達不到醫用手套的標準,防滲性差。相對於在電梯間放紙巾和一次性手套,她更加建議大家做好個人手衛生和清潔


金慧副所長說,國家印發了《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對公共場所,如賓館、商場、影院、候車室、辦公樓等人群經常聚集性活動的場所進行具體的操作指導。包括大家比較關注的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像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等。


一旦飛沫沾染在電梯按鈕、門把手等公共部位,容易感染上嗎?


金慧副所長解釋,公共場所一般採取預防性消毒,預防性消毒是指對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場所進行的消毒,按照國家和省里的指南一天一次的消毒就可以了,小區的預防性消毒也可以參照公共場所,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劑或復合雙鏈季銨鹽類消毒劑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進行一天一次的消毒。


消毒是一方面,自我防護也很重要。「飛沫和接觸傳播廣泛,一旦手接觸到,再摸摸臉,就會從口、鼻、眼等部位的粘膜處感染。」金慧提醒,只要去過公共場合,觸摸到公共部位,不要摸臉,先找到流動的水和皂液,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皂液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以讓病原微生物從手表面浮起來,用流動水衝掉皂液時我們要把手好好搓一搓,沖乾淨。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也可以用含醇的濕巾或者速干免洗手消毒劑等。免洗手消毒劑要注意使用劑量和作用時間。在沒有明顯污物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含醇免洗手消毒劑,量要用足,用七步洗手法進行手部揉搓,沒搓洗幾下就發乾的情況,就是沒有到消毒作用時間,那是不行的。」


洗手的方法很講究,次數也要頻繁些。「到任何公共場所回到家就要立即洗手,如果戴著口罩,回家後在做完手衛生後,摘除口罩(避免雙手觸摸口罩正面)後,再次洗手。


家居環境中的這些清潔盲點 易導致傳播風險


在日常家居環境中,手機、電話、滑鼠鍵盤、電燈開關、水龍頭、門把手等都是人們經常觸碰的地方,但衛生情況又經常被忽略,造成潛在的間接傳播風險,需要高度重視。


  • 手機

張周斌介紹,他自己有兩個習慣:「回家洗手後,用消毒濕巾擦拭清潔手機,晚上用84消毒液兌水拖地板。現在看來,這兩個習慣非常重要。」張周斌建議鍵盤、滑鼠、電燈開關等,也可以參照手機的清潔方式,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 地板

張周斌提醒,地板等表面可使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選擇消毒液時,要選擇背面有「衛消證字」許可證號的產品,消毒效果比較有保障。


  • 水龍頭

水龍頭也是一個清潔盲點,應在洗手中也注意清潔水龍頭。張周斌指出,「有自動感應水龍頭的家庭不多,大部分人洗手都是打開水龍頭,洗完後再關上水龍頭。假如有人手上有病毒,洗手後關水龍頭又會沾染上」。


  • 馬桶

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兒再按沖廁鍵。上廁所、沖廁所後,要及時洗手,並且最好定時對馬桶蓋進行沖洗。


來源:廣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LV_D3ABgx9BqZZIF9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