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烈火男兒》中的李明亮到《宋文博》中的姚中隊;從電視劇《戰地花開》中的偵緝隊長馬六到《殺狼花》中的白信文,也許是因為當過兵的緣故,在楊俊平所參與的影片里有不少都是軍旅題材。《街頭之王》上映以後,楊俊平遵守了與劇組演職人員的一個集體承諾——每個人做一件對自己有紀念意義的事情。由於喜歡駿馬,又希望像動物一樣生活得簡單,因此楊俊平做的這件有紀念意義的事情便是將名字改為楊駿。
親歷「開荒」延續「南泥灣精神」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一曲《南泥灣》傳唱了半個多世紀,融入了幾代人的記憶,然而1942年前的南泥灣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電影《南泥灣》講述的就是1941年春,在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連長老周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勝重重困難,廣大官兵硬是用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影片著眼於前輩們的艱辛生存細節,表現了他們在特定歷史空間精彩的生命歷程,展現了他們在南泥灣艱苦奮鬥的一幅幅動人畫面,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南泥灣》是在陝西發生的故事,對身為山西人的楊駿而言,語言關是不存在的。因此拿到劇本後,他只做了兩件準備工作,一是從外形上著手,一個月沒有刮鬍子,另一件就是堅持跑步、打球,進行一些體育鍛鍊。劇中每當部隊一有矛盾發生,楊駿飾演的二排長就會立刻站出來解決問題,起到了政委和指導員的作用,而詮釋這個人物的過程,仿佛讓他又回到了十年前的部隊生活。
《南泥灣》的拍攝條件比較艱苦。影片剛開機時,所有人穿的都還是春裝,幾天之後劇組轉場到山裡拍攝,天氣就開始變得寒冷,又是下雨又是下雪。楊駿幾乎把帶的衣服全穿上了,整個人還是被凍得像個冰雕。50多天的拍攝經歷讓劇組的全體工作人員度過了春、夏、冬三個季節。按照導演的話說:「根本沒有想到5月份還能夠碰到下雪,讓我們的拍攝更加真實,這也算是一次意外的收穫吧。」
《南泥灣》的拍攝也是一次心靈的凈化過程,就好像是再現當年三五九旅去開荒時的景象,從導演、演員到每一名場工,大家互幫互助。在深山老林中拍攝的日子裡,每天的來迴路程達到4個小時,從駐地發車直到汽車不能進入的路段,所有人轉換乘坐三輪蹦蹦車,大約半小時後,再步行50分鐘才能到達拍攝地,而這中間所有的機器設備都要人工扛進去。「因為每天帶到現場的道具多,道具部門人又太少,所以我們每天除了拿自己的行李,還會主動幫著拿一些拍攝用的道具,推著兩個輪子的木輪車,在荒無人煙的老林中穿梭行進時,真的有一種原生態的感覺。」劇組的拍攝日程中,有15天是最為辛苦的,每天都是下午出發,第二天凌晨回到賓館睡覺。連續15天的大夜戲,很多演員和工作人員在現場都撐不住睡著了。在一次走戲的過程中,楊駿正和飾演老周的任帥對戲,輪到一個詞不算太多小演員說台詞的時候卻沒了動靜,大家走近一看,他困的坐在地上睡著了。
體會製片人的艱辛
電影《街頭之王》講述了主人公岳峰在一次打架中意外殺人,被判八年牢獄,出獄之後重新振作,用一己之力幫助孤兒院與實力雄厚的財團抗爭的故事。在這部純格鬥的小成本動作影片中,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街頭格鬥,雲集了包括導演岳松在內的多名泰拳高手,真槍實彈地演繹大量熱血格鬥戲份,展現了原汁原味的武打精髓。劇中楊駿成功的飾演了冷酷、殘忍、狼性十足的財團老闆李少,他成熟帥氣的外表使這個反面人物更加富有個人魅力。
由於影片拍攝成本低,不僅導演岳松身兼多職,作為好哥們兒的楊駿更是挑起大梁,除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外,還擔任了製片人、製片主任、外聯製片、演員副導演等多個職務。從演員到製片人,楊駿不僅要把自己的戲演好,還要把握整部戲的方向和今後的發行運作,這其中需要承受太多的艱辛。當聽完老友岳松的生活經歷後,楊駿欣然接受了這次挑戰,而整部影片的創作過程也成為他從藝以來最煎熬的一部戲。楊駿坦言:「其實當初我完全可以不參與影片的製作,因為如果我選擇幫他,我可能會累得『脫一層皮』,但如果選擇不幫他,我有可能會後悔一輩子。我能夠理解在一個人最困難的時候被別人幫助的那種感受,所以我選擇了接受挑戰。」
從影片籌備到製作完成,3個月的創作歷程在楊駿看來簡直是度日如年,他幾乎每天忙得只能睡3個小時,從選演員到談住房和外景地的價格,楊駿都要親力親為。由於資金少得可憐,為了找到物美價廉的賓館,楊駿幾乎跑遍了整個通州,在與一家賓館老闆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價格商討後,他終於按耐不住自己的脾氣,衝著老闆一拍桌子發火了:「如果我們是哥們兒,我相信你今天一定會拉我一把,但我們是有機會成為朋友的,就看你給不給我這個機會……」老闆聽完愣了,想了3、4秒鐘後也一拍桌子:「行,那我就破例給你們50塊錢一間房,相互交個朋友。」影片上映後,楊駿特意自掏腰包買了幾張電影票請老闆及賓館員工前來觀看,老闆告訴楊駿,就是他拍桌子後的那些發自肺腑的話語觸動了自己,讓自己想起曾經受人點滴之恩時的情景,最終決定與楊駿成為朋友,幫助他們。
影片中的一些打鬥鏡頭是在倉庫里完成的,倉庫的灰塵很大,演員化裝後,不一會兒臉上就又沾滿灰塵。每當看著大家沒有怨言的坐在通州運河邊上吃飯時,作為製片人的楊駿都會有種酸楚,感覺很對不起所有的演職人員。回憶艱辛的拍攝過程,楊駿笑稱:「我當時真的是有點撐不住了,我還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一個人跑出去喝完酒直接開車出去,讓警察把我帶走,等我出來,影片也拍完了,我也逃過了這一劫。」
身份的蛻變
楊駿出生在山西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初中畢業後便到軍營,成為了一名空降特種兵。5年服役中,他參加了』98抗洪、』99國慶大閱兵等一系列活動,部隊培養了他工作中雷厲風行、原則性和時間性強的優秀品質。退伍後楊駿開始在深圳闖蕩,特警、保鏢、健身房老闆等職業他都嘗試過,一次偶然的機會,經常來健身房鍛鍊的一個學員告訴並鼓勵他去參加模特比賽,也是那次經歷,讓楊駿獲得了中國首屆牛仔服飾模特大賽「十佳風尚先生」的榮譽,又在第二年獲得健美健身大賽「十佳健身先生」的榮譽。
楊駿有了一些積蓄後決定圓大學夢,他開始在網上查尋一些院校的招生簡章,一個名叫東莞亞視演藝學院的廣告進入眼帘,打電話尋問後了解到這是一所表演學校,並且承認學歷,想到之前自己也曾拍過一些廣告,楊駿當即就決定報名參加考試。上學後的第一天,老師讓每位同學站起來發言,由於在部隊時楊駿是排長,早已習慣了開會發言講政治思想,結果上台一說便是一個小時,開始還有些同學崇拜他的演講能力,不一會兒同學們便聽著他的長篇大論睡著了。
』06年,楊駿成了為電影夢想而奮鬥的北漂一族,從生意人一下子變成處處遭冷眼的小演員。而就是這種逆境,讓軍人出身的他更加有了鬥志,迎難而上。楊駿說:「一開始,我會去自己跑戲,到各大劇組投簡歷,只要對方肯給我機會,我就會用實力去證明自己可以。」這種日子大概持續了兩年多,』08年楊駿的演藝事業漸漸步入了正軌,主動找他的劇組也變多了。然而在電視劇《南北大狀》拍攝一半的時候,汶川地震的噩耗讓全國人民憂心忡忡,楊駿在第一時間打通了自己原部隊的電話,以一名退伍老兵的身份請求跟隨部隊上前線。導演及劇組其他演職人員得知楊駿即將上前線的消息後,也都給與極大的支持,在一天之內將他剩餘的戲份全部搶拍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AyVz3AB3uTiws8KmY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