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韓愈《晚春》,晚春景色猶可喜,最可喜是有愉悅的心

2019-10-10   聆思贅言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唐代: 韓愈《晚春》

春天遲暮,而絕望傷憐之意,可謂新穎。大概是因為心中沒有悲傷的事,則眼前所見,無不美好。人與草木,同屬於天地間的生命,本也相等,人也不能自視甚高,而居高臨下。人關心春天的景色,用眼睛去觀賞,取其美好,用心去體會。而景物則沒有眼睛去觀賞人,各自忙碌於自己的事業,更無心思去覺察周圍來往的人。

草樹果然知道春天不久將要歸去嗎?百般紅紫是在爭奇鬥豔嗎?韓愈只是想當然而已。正是莊子在濠梁觀魚之意相似,自認為水中游魚是快樂的。春不久將歸去,是韓愈知道的。百般紅紫,那時正在他眼前,正是以自己之意著於草木之上。心中猜想草木本應該是那樣的。在他看來草木同人一樣,也是有生命,是活的,也有思想,也有感情,飄飛的楊花與榆莢也是一樣的。

眼前的一切與自己相等同而存在,我看萬物,一如萬物看我。可以相融成一體,即我亦是萬物。草木斗芳菲,楊花、榆莢作雪飛,此時人在做什麼呢?也在這樣的所剩不多的春天裡,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所謂喜歡的事,就是觀賞奼紫嫣紅的群芳,意隨楊花、榆莢緩緩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