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原產中國,卻被紐西蘭的品牌營銷打造成自己的特產

2020-04-05     讀懂本星球


如果有一種水果叫「熊貓果」,您會不會自然的以為這種水果原產於四川,或者至少也是中國的水果吧。

但獼猴桃的英文名卻十分具有欺騙性,這種100多年前都只在中國野外生長的國產原生水果,英文名字卻叫kiwifruit。kiwi是紐西蘭的國鳥幾維鳥(又稱奇異鳥),在紐西蘭的地位相當於熊貓之於中國。而kiwi和fruit(水果)連在一起,讓獼猴桃有了一個洋名——奇異果。

從此,很多英語世界的人們,因為看到kiwi這個紐西蘭標籤詞,都會誤以為獼猴桃也是紐西蘭的特有水果。而紐西蘭也以此為賣點,大量種植獼猴桃,並遠銷世界,在獼猴桃產業上賺的盆滿缽滿。

是誰將獼猴桃這個物種帶到了紐西蘭?又是誰誤導了全世界,將中國的獼猴桃變成了紐西蘭的奇異果?紐西蘭又是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將獼猴桃賣到全世界的?


1.誰將獼猴桃帶到了紐西蘭?

獼猴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原生物種。2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專門描述獼猴桃(古稱萇楚)的文章,甚至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將其作為一種藥物進行記錄。

中國的獼猴桃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但在溫潤的長江流域,各種水果品種繁多,獼猴桃在未全熟時有一點點酸澀,全熟後又不太易被保存。

所以,這種既美味又營養的水果,在中國一直處於呈野蠻生長的狀態,並未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種植。

獼猴桃的命運在二十世紀初悄然發生了改變。當時的中國宜昌,是長江上游的一座內河港口城市,在這個山青水秀的城市周邊,野生獼猴桃品種繁多且十分常見,也常常有小商小販採集過來在市集裡販賣。

當時,中國大地(尤其是長江流域)上活躍著不少白皮膚、藍眼睛的外國人。他們比大多數中國老百姓都善於發現中國的寶藏。現在國外很多博物館裡面陳列的中國文物不少就是那個時代由白人搜羅去的。

不過這次,我們說的,卻是發現中國水果物種寶藏的一名紐西蘭人。

1903年,來自紐西蘭某女子學校的校長弗雷澤第一次來到了中國宜昌,她在市集裡遇見了獼猴桃這種她從未見過的水果,酸酸甜甜的口感讓她很是喜歡。

她開始有意識的收集不同品種獼猴桃的種子,並在1904年帶回了紐西蘭。

弗雷澤居住在紐西蘭的北島,她將帶回的獼猴桃種子分成了好幾份,其中一份種子在幾經轉贈後,來到了育種專家阿利森手中。紐西蘭北島地處南半球的溫帶,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獼猴桃。在阿利森的多次嘗試後,1910年,獼猴桃終於在紐西蘭成功結出了果實。

而後的幾十年,在農學專家的反覆試驗下,獼猴桃的種植技術在紐西蘭逐漸成熟,並培育出了一些新的品種。雖然品種有所改良,但獼猴桃畢竟還是獼猴桃,直到1950年代之前,它的英文名字都叫「Chinesegooseberry」(中國醋栗)。

醋栗本是一種生長在印尼、菲律賓、巴西等熱帶地區的水果,洋人發明了「中國醋栗」來命名獼猴桃


2.紐西蘭是如何將獼猴桃變身為奇異果的?

獼猴桃的育種技術在紐西蘭逐漸成熟以後,紐西蘭北島開始逐漸開發大規模的種植基地。紐西蘭人口稀少,獼猴桃種植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因此基地大都建的比較集中。

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附近的豐盛灣,因其氣候適宜,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成為了獼猴桃農場主們的首選,至今,紐西蘭獼猴桃種植園有7成以上仍然建在這一區域。

豐盛灣地理位置

豐盛灣農場鳥瞰圖

經過多年的發展,紐西蘭的獼猴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紐西蘭人很愛吃獼猴桃,但紐西蘭是個人口稀少的國家,獼猴桃的產出遠遠大於國內的需求,因此出口成為了紐西蘭獼猴桃農場主們迫切的需求

雖然地處世界的邊緣,但在二戰時候,紐西蘭卻深度融入全球戰爭中。全國當時人口160萬左右,就有10萬軍士在海外作戰。更有美軍、英軍駐紮在紐西蘭,以應對太平洋戰局的變化。

就是這次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深入軍事合作,讓紐西蘭的獼猴桃口碑有機會傳遍歐美。駐新美軍和英軍都嘗到了獼猴桃這種幾乎沒見過的水果,戰後,那些回到家鄉的美國軍士,在和別人談到海外見聞的時候,也提到了在天之盡頭的紐西蘭,有一種綠瓤水果,甘甜清爽之味遠勝於美國的牛油果。

1947年,紐西蘭獲取了獨立,作為大英國協國家和農業大國,紐西蘭一直為英國輸送著農副產品;而同在澳洲的澳大利亞則是紐西蘭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紐西蘭的獼猴桃的出口之路,首先從英國和澳大利亞打開,1952年,紐西蘭的獼猴桃第一次出口到了這兩個國家。

為了儘快的將紐西蘭的獼猴桃推向世界上更多的地方,紐西蘭的果農們成立了果農聯合會,並遊走於美國、歐洲和亞洲的日本進行推銷和宣傳。

果農們很快發現,酸甜可口的獼猴桃很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但他們也意識到,由紐西蘭人來叫賣「Chinesegooseberry」(中國醋栗)會讓其他國家的人感覺這東西應該去中國買才最正宗。

於是,他們決定給獼猴桃換個名字,並將其打造成紐西蘭的水果品牌

怎麼才能讓獼猴桃聽起來像是紐西蘭製造呢?幾維鳥(又稱奇異鳥)很快進入果農們的視線,幾維鳥是紐西蘭國鳥,這種當地特有的鳥類恰好有著棕黃色絨毛,和獼猴桃的外形頗有些相似。

就這樣,從1959年開始,紐西蘭國鳥的名字(kiwi)被安到了獼猴桃身上,中國的獼猴桃搖身一變,成為了紐西蘭的奇異果(kiwifruit)。

從此,紐西蘭的獼猴桃產業逐漸形成了從育種、種植、存儲、運輸、銷售、再到出口的完整產業鏈,銷量越做越大,銷售地也越來越廣。

由於紐西蘭獼猴桃產量越來越大,而本國的消費能力恆定有限(二戰後紐西蘭人口長期保持在二三百萬這個區間,人口僅僅和中國的一個地級市差不多數量級),紐西蘭獼猴桃的出口比重也越來越大。

到1970,紐西蘭獼猴桃出口比重占全國產量的六成;到1978年,出口比例已經增長到全國產量的八成。獼猴桃產業也為紐西蘭帶來了豐厚的外匯收入。


3.山寨奇異果,讓紐西蘭市場氛圍驟降

樹大容易招風,紐西蘭獼猴桃產業獲得的巨大成功和利益也讓其它農業大國分外眼紅,紛紛躍躍欲試的想要在獼猴桃產業上分一杯羹。

種植獼猴桃需要適宜的自然環境,對光照、水分、氣溫、土壤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世界這麼大,從原產地中國所在的北溫帶到紐西蘭所在的南溫帶,適合種植的區域非常的多。


從上圖可以看出,作為獼猴桃原產地的中國長江流域,是全球最適合種植獼猴桃的區域

紐西蘭人可能並沒有想到,他們處心積慮將獼猴桃的英文名變成了自己國鳥的名字kiwifruit,但當kiwifruit成為了獼猴桃的英文名稱後,它不代表任何品牌,所以其它國家生產的獼猴桃也可以用kiwifruit這個名字。一時間,從歐洲的義大利,到南美的智利,各個國家出產的奇異果魚龍混雜,讓人傻傻分不清。

種類繁雜的奇異果

位於地中海的義大利成為了紐西蘭獼猴桃產業的第一個對手,義大利氣候溫潤、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植獼猴桃,而義大利果農們有著豐富的葡萄種植等農作物種植經驗和技術,獼猴桃產業迅速在義大利發展了起來。

義大利的獼猴桃主要產區

義大利地處歐洲,便利的地緣位置優勢使其迅速吞噬了紐西蘭獼猴桃產業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義大利獼猴桃零售商們非常熟悉歐洲嚴苛的農產品標準,為了進一步搶奪獼猴桃銷售市場,他們以紐西蘭獼猴桃殺蟲劑的殘留量超過了歐洲標準為名,威脅和抵制紐西蘭出口的獼猴桃,使得紐西蘭獼猴桃產業遭受重創。

此消彼長,到1999年時,義大利超越紐西蘭,以39%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首次成為獼猴桃出口第一大國。

前有狼後有虎,在義大利搶占了獼猴桃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的同時,身處南美洲的智利又開始搶奪美洲市場。

智利也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今年年初我國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時候,在世界各國給中國捐贈的物資中,有兩個非常有特色的,一個是蒙古捐贈的羊,一個就是智利捐贈的水果。

智利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都相對偏低,生產的獼猴桃比紐西蘭更具有價格優勢。更要命的是,與義大利處在北半球不同,智利與紐西蘭共處於南半球,獼猴桃生產成熟和銷售的時間完全同步,直接的正面競爭讓紐西蘭的獼猴桃產業更感壓力山大。

除了義大利和智利,日本、美國、阿根廷等多個國家都開始種植獼猴桃,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沒有獨特性和差異性的產品是很難長期保持壟斷地位的。

1980年時紐西蘭還是全世界唯一出口獼猴桃的國家,市場占有率100%,而到1999年其國際市場占有率已經下降至21.1%。


4.涅槃重生,紐西蘭獼猴桃產業再出發

紐西蘭人意識到,此時的獼猴桃市場早已不是當年的獼猴桃市場了,全球性的產業競爭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研發新型品種、推行綠色種植、樹立獨特品牌,成為了紐西蘭獼猴桃產業再出發的幾大法寶。

在激烈的競爭中,產品的優質與獨特決定著產業的生死,而研發和創新才能產生優質的產品。紐西蘭就著力開發新型獼猴桃品種,這些新型品種有的是味道更甘甜,更多的是在顏色、形狀上與傳統獼猴桃相比更加奇異(真不愧叫做奇異果)。

部分獼猴桃種類:A軟棗獼猴桃、C中華獼猴桃、D美味獼猴桃、E毛花獼猴桃、P葛棗獼猴桃

歐美的餐飲習慣比中國八九十年代的餐食比起來,「色、香、味」三個元素中更重視「色」,此消費習慣延伸到水果消費上,也對水果色彩和外形的多元化有更多需求,這才促使黃心、紅心和其他色彩繽紛的獼猴桃新產品的開發。

當然,紐西蘭獼猴桃的黑科技也是很厲害的。曾經,義大利的零售商詬病過紐西蘭獼猴桃的農產品殘留,但1992年紐西蘭正式啟動了綠色獼猴桃計劃後,紐西蘭果農們開始使用礦物油等軟性殺蟲劑,並使用科技的手段對害蟲進行監控,在減少有害農藥的前提下保證獼猴桃質量。從此,紐西蘭獼猴桃不但達到了歐洲標準,還成為了綠色獼猴桃的代名詞。

用於監控害蟲和其他信息的獼猴桃傳感器

有了優質的品種,改善了綠色的種植環境,紐西蘭獼猴桃產業迎來了第二春。為了迅速奪回獼猴桃產業的霸主地位,紐西蘭人使勁了全身解數。

獼猴桃直徑傳感器

雖然紐西蘭常常宣揚市場應該自由競爭,但別的一些國家靠壟斷經營來霸占市場嘗到了甜頭,紐西蘭人也顧不了長期宣傳自由競爭的道德標準,自己開始了國家層面的壟斷經營。

紐西蘭決定將本國需要出口的獼猴桃集中起來,由一個公司進行統一管理。果農們負責提供獼猴桃並參股享受分紅,而出口和銷售包括品牌打造都由公司統一來運營。

1999年,紐西蘭以法規的形式,宣布某沛公司(為避免商業廣告嫌疑,這裡用化名)成為紐西蘭唯一的獼猴桃出口機構,負責紐西蘭獼猴產業的全部出口業務。從此,該公司也成為了紐西蘭獼猴桃的品牌名稱和專屬代言。

某沛公司通過宣傳紐西蘭獼猴桃在自然、純凈的環境中生長,以健康美味、富含維C等作為賣點,打造了紐西蘭獼猴桃的品牌形象,使其成為區別於其他國家,具有紐西蘭原產地特徵的高端獼猴桃品牌。

獼猴桃開花也很美

如今,紐西蘭的獼猴桃產業已恢復了昔日的輝煌,國際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攀升。這種原產於中國的獼猴桃,在紐西蘭華麗轉身成為奇異果後,遠銷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賣向了全世界。

法國市場售賣的來自紐西蘭的獼猴桃,售價不到2歐元(約16元人民幣)一公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xZtUnEBfwtFQPkdQA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