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送積極生活的人一朵小紅花

2021-01-07   陳大咖

原標題:2021,送積極生活的人一朵小紅花

與 你 共 享 美 好 的 生 活 導 師

可能是因為人到中年,身邊生老病死的事情變多了。之前忽然被拉進一個微信群,這才知道高中一位挺活躍的同學得了癌症,還沒來得及唏噓,元旦前又聽說另外一位朋友體檢時發現腸癌晚期,還沒一個月就走了。

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顯示,截止2019年,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而在這些冰冷的數據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和家庭。

前段時間,一個被網暴的抗癌女孩「上上」離開了人世。

她是個樂觀的女孩,一直在網上分享健身、生活的片段。而她被網暴的原因,居然是她看起來太幸福了,違背了部分人心中固有的癌症患者畫像:化療禿頭、面容憔悴、臥床吸氧……直到她離世,網友這才願意相信她不曾騙人,這和剖開肚子證明吃了涼粉,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癌症分種類、分病期,和癌症搏鬥的鬥士們,完全有資格樂觀,就像下面我想說的這部新上畫的電影。

2021開年,《送你一朵小紅花》(以下簡稱小紅花)刷屏了。它 講述的是兩個抗癌家庭的兩組生活軌跡,用兩位十幾歲的孩子視角去展現患癌之後的所見所聞和心態變化,並把觀眾帶入了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人生課題:死亡。

儘管電影從一開始的8分掉到了現在的7.5分,我還是覺得它有可圈可點的地方,起碼它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里體會患者本身的故事,還有他們背後與家庭的故事。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們從未對健康如此渴求。經歷過這一年再看這部電影,有些話藏在心底里燙乎乎的,不吐不快。

癌症發生了,

但生活卻沒有停下。

我變了,可能因為是文字創作出身,我一直以來對煽情的片段都帶有天生的警惕,我甚至會站在更高的立意去揣測創作者的意圖。但是現在,只要我看到關於孩子、親情的故事,都會忍不住潸然淚下,看到《流金歲月》里蔣南孫的爸爸跳樓,我為奶奶哭到打嗝。

片中有好幾個飆淚的片段,同樣發生在親人之間。人一生中都會為親情所羈絆,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人生的故事才令人動容。

身為一名癌症患者,男主韋一航是幸運的,媽媽是會計,爸爸也有穩定的工作,一家子住在外公單位分配的房子裡,只要韋一航的癌症不復發,只是堅持複查吃藥,家裡就能維持正常的生計,不至於砸鍋賣鐵、露宿街頭。

《百年孤獨》有那麼一段話,大概意思是: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因為他們,我們所看到的死亡只是抽象的。

為了省錢,韋媽媽會在菜市場掐菜葉子減重,會為停車超時費跟保安磨嘰;韋爸爸不捨得換新家具,飯桌不穩就用紙張墊著,周末還偷偷外出開專車補貼家用。

為了照顧韋一航的身體,全家人每天都堅持吃著抗癌蔬菜,不但如此,媽媽還會叮囑爸爸把抗癌蔬菜前十的名單列印出來貼在冰箱上,可以每天換著蔬菜給孩子做:

為了鼓勵韋一航外出社交,韋爸韋媽還結識了愛人患癌自殺後,組建了抗癌群的假髮店老闆,讓他有空就帶著孩子去參加病友群的活動,多多感受積極的狀態:

癌症發生了,但生活卻從未停下前行。

影片中有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在奶奶的生日聚會上,她說要賣房子給孫子治病,身旁的親戚也說實在不夠就賣我們的。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錢就能在治病的時候少受罪,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而沒錢,就是硬要湊錢也得讓那條命延續下去,除非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

這也是多數患癌家庭在面對癌症時的狀態。

看到這個片段,會想起余華在《活著》里寫的話: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一家人一顆心,再難也會扭成一根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面對、抵抗,畢竟日子還是要繼續的,人也是要吃飯的。

你的人生里,

最害怕失去什麼?

問問自己:你目前為止的人生里,最害怕失去什麼?

你第一反應出現在腦海里的人事物,就是迄今為止最為珍惜的。

影片中,韋一航跟媽媽坐在床上給患癌女孩做相冊,韋一航問媽媽害怕什麼。韋媽說,以前膽子小,怕黑怕蟲子,後來生了他,原本覺得天不怕地不怕了,後來發現害怕的更多了。

怕孩子生病,怕孩子被欺負,怕孩子不學好……最後,其實最怕失去孩子。

原來那個樂觀洒脫的爸爸,那個從來不會揍孩子的父親,也會因為韋一航說到「死」字,沒忍住扇了他一巴掌。

為人父母,都特別能理解這樣的感情,有孩子之後,心的柔軟都給了他們,堅強一面只留給自己。

不想自己的孩子受苦,也同樣看不得別人家的孩子受苦。

曾經在菜市場掰菜葉省下幾毛錢的媽媽,在停車場出口跟保安耍嘴皮子省五塊錢的媽媽,看到抱著病童乞討的母親,竟然從錢袋子裡掏出一百塊施捨。

她並不大方,也不偉大,她只是擁有天下媽媽都同樣的一顆心罷了。

假髮店老闆吳曉昧對跟父母吵架的韋一航說:「你得了病難,周圍的人更難。比起身在病痛中的患者,至親們受的心裡罪同樣不少。

韋一航說,上天不喜歡自己,所以才會在他過得舒坦一點時,就立馬把他的生活調成Hard模式。可當他碰巧路過醫院,發現那位失去女兒、 坐在醫院門口悵然失神的路人叔叔後,他偷偷點了一份紅燒牛肉飯送給他。

看到那位父親邊吃邊哭的時候,韋一航發現上天確實沒有喜歡過任何人, 當失去發生時,我們能做的,卻是悲痛之後繼續活著。

一天晚上,媽媽給韋一航發了一條視頻,裡面記錄著韋媽韋爸的一天,藉此回答兒子的問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有想過沒有我的生活嗎?」。

視頻中記錄著韋爸韋媽簡單的日常,就像在告訴兒子, 失去你是件很殘酷的事兒,但我們依然要帶著你所期望的那一份,認真努力地活著。

健康活著,

就是最好的福祉。

2020真的不容易,前幾天朋友聚會,本來準備了一肚子苦水想倒給他們聽,卻得知好友的太太因抑鬱症自殺離世,頓時我覺得啥都別提了,再提就真的凡爾賽了。

就像《紅樓夢》裡面襲人被寶玉誤傷踢到吐血,「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眼中不覺滴下淚來」,不到失去的時候都不知道回到尋常是多麼珍貴。

電影末了,韋一航想像了一個沒有癌症的平行時空。在那個世界,韋一航和馬小遠是健康的孩子,路人奶奶的孫子也沒有走失,醫院的父親沒有失去女兒……這樣簡單的期盼,其實不就是日常嗎,哪怕瑣碎,哪怕小煩惱不斷,但對於生病的他們來說卻是如此遙不可及。

一直覺得,幸福沒有一種國際標準的存在,幸福就是一種理解,你也可以說是一種智慧。

我們所擁有的最大幸運,莫過於身體健康、父母尚在。 從小學的畢業冊,到後來每一次聚會,身體健康的祝語幾乎從不缺席,誰也沒辦法預料到未來還會發生什麼。

助理說,她的姨媽前幾年確診了乳腺癌時,一開始全家覺得覺得天都塌了。幸運的是尚算早期,積極治療加定期檢查,狀態還可以。

回想起姨媽化療剪光頭的日子,助理總是感嘆著,姨媽太辛苦了,但還好是早期,沒有太受罪。後來她幫姨媽選假髮,姨媽還打趣說道,以前染髮怕傷頭髮,現在好了,有那麼多顏色讓我選擇,那我就一天換一頂吧。

姨媽也在苦中作樂地尋找自己的幸福感。

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活著,沒有人能定義哪種方式比較高貴。活著不是容易的事兒,但只要能健康地活,就已經是最大的福祉。

回歸電影本身,它在人們需要心靈安慰的時候上映了。 消極的少年遇到了樂觀的女孩,他被治癒,重新拾起對生活的希望,與其說是給患者們勇氣,不如說我們每一個普通個體都需要這樣的鼓勵。

過去的一年,我們失去太多,新的一年,就要學會好好珍惜。

在跨年時立flag好像是常規動作,2021年轉眼就要過去十天,不知道小夥伴們又為自己樹了什麼flag,但別忘了這幾點:

第一,記得給自己和父母安排定期體檢。

第二,重疾險和醫療險,安排上。

第三,學會在尋常的日子裡感悟幸福,愛自己,愛家人。

活著很難,

但活著很好。

我們都是積極努力的人,

我們被天父愛著,

請堅信,

生活會嘉獎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 微信聯繫:chendakaka -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