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移栽後,再過50天,第一批白關絲瓜就能上市了,預計純利潤可達1.5萬元每畝。」看著大棚里忙碌的農技師們,株洲市農家一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冬雲眼裡有著遮蓋不住的笑意。
3月12日,蘆淞區白關鎮,農技師正在忙著移栽白關絲瓜秧苗。記者 賴傑琦 攝
目前,蘆淞區白關鎮形成了白關絲瓜、長青冬瓜、香玉甜瓜的「白關三瓜」產業格局,尤其以白關絲瓜為甚。絲瓜在白關擁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在一代代白關人的努力下,白關絲瓜聲名遠揚,成為株洲市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之一,不僅種植技術獲得專利證書,產品也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根據計劃,白關鎮將新建大棚800多畝,大棚總面積將達2000餘畝。記者 賴傑琦 攝
預計再過50天,首批白關絲瓜即可上市。記者 賴傑琦 攝
2月27日,白關絲瓜申報的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證明商標結束公示期,這一利好消息對接下來白關絲瓜的種植將產生持續影響。「我們將打造白關絲瓜產業帶,也就是蠶梅——東山——卦石的白關絲瓜種植帶,總面積預計達1萬畝左右。」蘆淞區白關鎮黨委副書記萬里介紹,產業帶的基礎設施(也就是道路)將全面鋪設瀝青馬路,並新建大棚800多畝,「整個大棚面積達到2000多畝,解決第一季第一輪白關絲瓜貨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在品牌推廣方面,目前,白關鎮已聯合一些企業和大型商場簽訂協議,計劃將白關絲瓜推廣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同時,通過果蔬協會開展第三方包裝,對絲瓜品牌進行全面推廣。「我們還準備引進台灣企業,進行白關絲瓜生產附加值的再提升,從絲瓜里萃取精油。」萬里說。
除了白關絲瓜外,目前,白關鎮正在全力開展春耕工作。該鎮黨委、鎮政府聯合當地鄉賢企業、村級經濟合作社,全面做好種子、化肥購買、儲備工作,幫助農戶順利復耕,目前已完成土地復耕16000畝,種植白關絲瓜、長青冬瓜、白玉甜瓜、四季豆、豇豆、辣椒、黃瓜、茄子、西葫蘆、空心菜、莧菜、西瓜、草莓、無花果、桑葚、火龍果等果蔬20多種,涉及一萬餘農戶,全鎮復耕復產率達96%。
來源/株洲市新媒體中心 記者/賴傑琦 通訊員/羅金鵬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343331570(唐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