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那些滇池草海中蟹嶼螺洲上的園林經典

2019-06-06     嫻娛有話說

明代,滇池水位下降,曾經淹沒在草海中的島嶼露出水面,常在滇池訓練水師的沐英把現大觀樓一帶的島嶼開闢為「西園」,因這一帶與滇池相連,且與太華山隔「海」相對,故得名「近華浦」(今大觀公園一帶)。明代,徐霞客乘船途經這裡,將所見景致記述在《徐霞客遊記》中,而當時「十里田盡,萑葦滿澤」的景象就是當年沐英開闢的「西園」一帶,也是如今的大觀公園一帶。


古代園林初造

大觀樓不僅與草海相連,還與昆明城內河道相接。清康熙初年,吳三桂疏挖了小西門外到近華浦最後通往草海的河道,並以此道將滇池沿岸的糧食運進昆明城中,這條河當時稱為「運糧河」。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雲南巡撫王繼文、石文晟,布政使佟國襄等人見近華浦「遠浦遙岑,風帆煙樹,擅湖山之勝」,便大興土木、挖池築堤,相繼建成大觀樓、涌月亭、催耕館、牧夢亭、觀稼堂、澄碧堂等一批館、閣、亭、堂組成的中式園林建築群,還在自然天成的島嶼上點綴建有浴蘭渚、喚渡磯、送客島、適意川等景點。

當時近華浦一帶位於水中島嶼之上,須乘擺渡船才能登島抵大觀樓,在天光雲影間泛舟登島頗具浪漫情懷,正因如此文人雅士都樂於到此,於大觀樓上飲酒賦詩好不熱鬧。其中,孫髯翁就是在大觀樓上遠眺煙波浩渺的滇池時,有感而發寫下180字的長聯,將登大觀樓所見「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的壯闊、「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的滇池美景,以及雲南數千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落筆成文,為後世敬仰。200多年來,這首對仗工整、氣魄宏大的長聯已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還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海內第一佳長聯」。

近代大觀公園景觀打造

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大觀樓,後來成為滇池草海水域上最具代表性的一處中式園林建築群。

到了1919年,唐繼堯將大觀樓闢為公園,開放至今。1930年時任昆明市長庾恩錫仿照杭州西湖蘇、白二堤,在大觀樓外圍築起柳堤,形成三橋鼎峙,環浦同行的布局,還將狀元樓外三個白石墩移到大觀樓前的湖中,形成「三潭印月」之景。如今漫步柳堤水岸、遊走於迂迴長廊中,亦能感受江南園林的風韻,可見當時庾恩錫構建大觀公園景觀時的審美和造詣。

近代私家園林相繼建成

後來隨著滇池水域的縮減以及滇越鐵路的開通,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昆明湧現出大量法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築佳作,其中滇池草海的東北岸更成為民國時期名流富豪們、達官顯貴、軍政要員爭相構築私家宅院的佳地,藉由草海暢遊滇池,遠眺西山群峰,觀賞沙鷗翔集,將自然景色納入自家園子是多麼愜意的事!於是在大觀樓東面及南面,李園、庾園、魯園等一批私家花園別墅紛紛建成,在老昆明的記憶中草海儼然成為名流貴族的隱秘世界。

位於大觀樓南園的魯園(抗日名將魯道源宅邸)與庾莊(民國時期昆明市長庾恩錫宅邸),就是當時中西合璧園林建築的典範。民國十六年(1927年),魯園和庾莊同時興建,兩家同時請造園藝術大師趙鶴清規劃設計園內建築及布局,或許是兩家人關係十分親密和睦,故而共用一牆,穿庾莊便可進入與草海相連的魯園。

庾莊主人庾恩錫(其後人庾澄慶為大眾熟知)是雲南機制捲菸第一人,他創辦了雲南規模最大的「亞細亞煙草公司」,還創立了雲南名煙牌號「大重九」以紀念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因其學過園林建築,他在建造庾莊時保留中國傳統園林景觀的風貌之餘,還融入西方哥特建築的特點,系我省中西園林結合的典範。

可惜後來庾園遭到損毀,現僅剩下兩層融匯了東西建築風格的「晉侯樓」(今「紅樓」),以及部分石拱橋、荷塘、柳堤、假山和融合東方元素與西方哥特風格的「尋芳深處」石坊,這些殘留的建築不禁讓人遐想彼時名流往來於此,觥籌交錯的景象。

和庾莊一牆之隔的魯園,是草海沿岸現存較為完好的私家別院之一,因與草海相連且三面臨水,據說當時魯家出入別院除臨街的正門可行,還能從滇池泛舟草海直接進入府邸,十分愜意。

除自然天成的草海外,魯園內的不系舟石舫(仿頤和園石舫建成)、道源崖、九曲橋等中式園林景觀,與極具法式風格的別墅「子泉別業館」相映成趣,讓這座隱匿草海之中身處鬧市之下中西融匯的園林,成為當時彰顯身份和地位的豪華居所。

如果你在當時,是否也想擁有一處草海邊的私宅呢?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f3m5WwBJleJMoPMh_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