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朝大詩人杜牧的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多少能夠讀出歷史上江南一帶佛教的興盛、佛寺數量的眾多。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佛寺有些已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只能在故紙堆中見到一些蛛絲馬跡;有些幸運地保存至今,享受信眾的香火;還有些雖然尚存於世卻早已被人們所遺忘,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談一談寧波的一座佛寺,藏於鬧市之中,卻幾乎無人知道。
在寧波鬧市區的鼓樓步行街周邊,保留著幾條歷史悠久的街區,如廣仁街,秀水街等。這些街區內還藏有眾多古樸的民居,歷史從明清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各具特色,這其中不乏舊時的名門大戶。在這些雜亂的民居之間,一座飛檐吸引了筆者的目光。飛檐來自於一座古樸的建築,在這片破敗的民居中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這座建築的屋頂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頂,這在江南一帶的佛寺建築中比較多見,這座建築應該是一座佛寺。
筆者對於佛寺建築一直有著獨特的好奇心,於是想去一探究竟。沿著廣仁街在周邊轉了好幾圈卻不得其門而入,詢問了附近的住戶才知道這個地方是進不去的,而當筆者問起這座佛寺的名稱時,那位住戶大姐似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從周邊的建築結構上看,筆者更加肯定這個地方是一座佛寺,那座重檐歇山頂的建築應該是佛寺的大殿,而在大殿左側,一座兩層樓的木質房子依稀可以看出佛寺廂房的樣子,只不過這裡似乎住著人。
打開網絡地圖卻沒有找到這座佛寺的痕跡,於是筆者從網上搜索這一帶的一些歷史資料,從隻言片語中了解了這座佛寺的「前世今生」。這座佛寺叫做白衣寺,始建於後唐長興元年(930年),算是一座千年古寺。佛寺幾經興廢,現存的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所建。雖然這座佛寺如今已籍籍無名,但是在其全盛時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在軍閥混戰的1918年,社會動盪不安,許多孤兒流離失所,白衣寺的住持在寺內辦起了白衣寺孤兒院,接納孤兒兩百餘人,此善舉在當時被廣為傳頌。當代眾多高僧大德如虛雲大師、建國後第一任佛教協會會長圓瑛法師以及弘一法師都曾在白衣寺掛單駐錫。
這座佛寺的周邊還有一座白衣小區和一條叫做白衣巷的小巷,這些名字的由來與白衣寺不無關係。恰好筆者有一位同學就住在白衣小區,前陣子筆者問起白衣寺的時候,這位自小在這一帶長大的同學卻未曾聽說過這座佛寺,看來這座佛寺早已被這一代人所遺忘了。這座佛寺於何時衰敗,筆者無從得知,想來應該已經衰敗了幾十年了。如今白衣寺的大殿成了撲克廠的倉庫,大殿內的佛像估計早已沒有了蹤影。在白衣寺的後面的撲克廠內我們還能看到一段黃牆和一飛檐,筆者想進入探究的時候卻被保安攔住,只能遺憾離開。
動畫片《尋夢環遊記》里有一句台詞讓筆者印象深刻「......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這座千年古寺,雖然它早已破敗得只剩下一座大殿和半座廂房,卻依然堅強的「活著」。聽說永壽街、廣仁街這一帶的老街區將要進行改造,不知道這座佛寺是否能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只不過,即使恢復了原貌也找不回原來的感覺了吧。那麼,您知道寧波的這座千年古寺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