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李嘉誠的「晚節不保」成為了時下熱點,人們對他呼籲「執政者對暴力分子網開一面」的言論嗤之以鼻。
同時,政法委、新華社與人民日報共同發聲,批評李嘉誠,並指出房地產才是香港問題的根本原因。
期間,人民日報措辭嚴厲:
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什麼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麼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
有人猜想,由於土地少、房價貴,香港的房子越蓋越高,未來高層衰敗之後,香港會怎樣呢?終究變成貧民窟嗎?
說到貧民窟,叔之前倒是看到過一個挺有趣的觀點: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高層住宅的價值不斷被壓榨,幾十年後將會變成貧民窟。
對於這個觀點,不知道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估計你可能會想,我花了幾百上千萬買套房,最後你告訴我這是貧民窟?你沒搞錯吧?
還真別說,網絡上為了讓這個觀點站住腳,列出了不少論據,叔給總結成了一句話:
修不動、賣不掉、拆不起
說句實話,剛開始叔還真被唬住了,畢竟人家說的頭頭是道,叔給你們簡單扒一扒:
論據一:修不動
一上來,就用了舉例法,回顧了一段曾經轟動一時的往事:
2010年11月15日中午,家住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728弄1號公寓26層的退休教授張老師和往常一樣,提著菜籃子前往附近的菜市場採購晚飯所需的食物,老伴帶著兩歲的孫子在家裡午休。
她不知道,當她一點鐘跨出家門口的那一刻,就是她和老伴以及孫子的永別之時。
兩點半,當張老師提著菜籃子回來的時候,她看見她家所在的大樓已經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熊熊大火從10樓已經燒至18樓。
站在警戒隔離線50米開外的張老師看著老伴抱著孫子在26層高的陽台向她和消防員焦急地揮手求救,老伴嘴裡在喊著什麼,但是在噼里啪啦的大火燃燒聲中,張老師什麼也沒聽清。
這場大火,就是當時震驚全國、驚動中央高層的「11·15上海靜安區高層住宅大火」。
這場洶湧的大火,最終導致58人死亡(找到遺體),56人永久失蹤(找不到遺體)。而張老師的老伴和孫子,就是那失蹤的56人中的兩個。
說句實話,火災造成如此慘痛的損失,就算有人禍,高樓本身的缺陷也致命原因。
高樓內的設計和設施,由於老化,年久失修,需要翻新或重新購買。
然而,一棟房子維修下來的成本,僅靠維修基金根本就不夠。
電梯需要保養、線路需要重新鋪設、牆體需要重新澆灌和塑造、道路需要翻新……
這些都是要花大錢的,而且還是長年累月的修修補補。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錢誰出?業主??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這樣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其中的彎彎繞繞大家心裡都清楚。
這樣一來,房子修不動了,有錢人可以買個新房搬走,那搬不走的呢?
只能留下來,成為老舊高樓里的所謂「貧民」了。
論據二:賣不掉
房子老化導致設施陳舊,還修不動,原來的業主自然是能搬走就搬走,誰不想住個舒服啊?
搬不走的業主,按常理來說,基本上是老人居多。
那麼空出來的房子,如果沒有什麼特別誘人的附加條件,估計也就剩下出租這條路了。
新的租戶,大多數都是正在城市努力奮鬥打拚的人。
而且很可能就是剛畢業沒多久收入不高、暫時住不上新小區的人,或者是收入並不高的家庭。
北京東三環一高層小區一樓大廳,頂上是小區住戶十年來丟棄的垃圾。
在舊房子與新房子當中,舊房子租金自然低得多、便宜得多。
那麼租戶的經濟水平,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老舊高樓的「貧民窟」地位。
論據三:拆不起
現在舊改、拆遷有多難,大家應該多少都能感受到。
開發商與其耗費人力物力跟老房子裡的人計較拆遷補償款,不如乾脆去新區拿地。
事實上,現在的狀況還真是這樣,北京這麼大一個城,五環內能拿出的地,已經寥寥無幾了。
北京限競房項目分布圖,基本上都是位於五環外郊區。
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地塊,都是在大興、昌平、順義等郊區。
由原來的市中心逐步向外擴大,是城市發展的趨勢,通州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如此一來,不管現在建成的小區有多麼好,總有被拋棄的一天。
如果不能拆遷,就只好等著廢棄了。
看完這三點論據,叔恍惚間也覺得對於高層住宅的擔心不無道理。
但細想來,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按照上面的那套說辭,高樓不斷被取代,拆又不能拆,那只能再找沒開發的地兒蓋樓。
那基本就可以理解成,老城區將會逐漸被廢棄,新城區取而代之。
等到幾十年後,新城區老化,又將出現更新的城區取而代之,如此循環反覆。
最終結果就是,地球上布滿了一個又一個廢棄的城市!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就拿北京城來說,幾百年以來,中心城區不都還是圍著故宮轉?
而且,隨著北京三環、四環、五環、六環……一環又一環地不斷擴大,二環的地位仍然傲視群雄。
現在,誰要說在二環內有套房,那絕對是可以抱大腿的存在。
所以,對於大城市來說,每一步的擴大,都是在不斷加強市中心的「中心地位」罷了。
後海20多年前的小區,房價依舊站在價格頂端,是郊區新房所不能比的。
這麼說不明白的,你隨便打開個房產APP查查,二環內的老破小,再老再破再小,單價也比五環外的房貴,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房子本身的折舊問題,是個房子都會存在,符合市場規律,沒什麼好說的。
而且房子一折舊、價格一低,這房子的地段優勢凸顯,又將開始吸引購房者了。
總之,關於「高層住宅將會成為貧民窟」這一論調,叔覺得對於一些人口流失嚴重的小城來說,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跟房子是「高層住宅」還是「獨棟別墅」沒關係,真正的原因是人口流失。
而在人口流入多、住房緊缺的大城市,市中心不會衰敗,市中心的「老破高層」自然也不會衰敗,更不會變成貧民窟。
房子當然會有折舊,但升值的部分能夠覆蓋這部分折舊,所以房產整體上是保值、增值的。
在價值這方面,高層住宅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有問題,那也一定是你選擇的城市、地段有問題,不要甩鍋給高層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