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陳歡歡
1980年8月28日《科學報》三版
1980年的一天,美國猶他大學,CUSPEA(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留學生劉平宇在狹小宿舍的書桌旁,讀著國內寄來的一份《科學報》(《中國科學報》前身)剪報,淚流滿面。
這是1980年8月28日的《科學報》,第三版頭條刊文《排除干擾被錄取入學的研究生劉平宇出國深造》,並配短評《勇敢地站出來保護人才》。短評稱:「在發現人才的同時,還要站出來保護人才,敢於與摧殘人才的舊勢力作鬥爭。」
2019年11月24日,在西安參加CUSPEA 40周年慶研討會期間,當劉平宇得知記者正是來自《中國科學報》,他驚呼一聲,隨即拿出隨身攜帶的自傳,其中就收錄了這份珍藏至今的剪報。這次意外的邂逅,也讓劉平宇得以再次講述他40年前的故事。
劉平宇出生於1941年,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因性格耿直,在「文革」中歷經磨難。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科學的春天」來了,劉平宇的春天卻沒來。他因為拿不到單位介紹信無法報考研究生,後來才趕在報名截止前最後一小時報上了名。當時,他報考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近代物理學史專業,導師選擇的是時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何祚庥。不料,幾個月之後卻收到一封「不錄取通知書」。
走投無路的絕境中,他意外獲得了一次出差的機會。1978年10月,劉平宇到達北京,直奔三里河中國科學院院部,沒想到教育局的幾位老師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你錄取了,你考得很好,我們知道。」直到劉平宇拿出那張「不錄取通知書」,幾位老師才相信他的遭遇,並承諾設法處理。後來劉平宇才知道,中科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在錄取過程中碰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不得已放棄了他。
1978年11月,已經37歲的劉平宇終於收到了隸屬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錄取通知書,成為當年新生中唯一一位既收到不錄取通知書又收到錄取通知書的人。這才有了《科學報》1980年報道中「排除干擾被錄取入學的研究生」一說。
1979年,劉平宇參加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政道組織的CUSPEA考試,進入全國前10名,獲得赴美留學機會。這是CUSPEA「試運行」的第二年,根據李政道先生的計劃,前兩年試點,效果好再擴大規模。因此這兩屆被稱為「負一屆」和「零屆」留學生,共有18人。
不料,劉平宇還是全研究生院唯一一位沒有檔案的學生。在當時,沒有檔案就無法通過政審,也就無法辦理護照。關鍵時刻,中國科學院再開綠燈,由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嚴濟慈拍板,直接辦理了護照。
40年後的今天,談起這段經歷,劉平宇仍然難掩激動。他說:「感謝李政道先生,感謝嚴(濟慈)老,感謝《科學報》伸張正義。」
到美國之後,在猶他大學滿分200分的物理系博士生資格考試中,劉平宇考了197分,創下高分紀錄。一位美國教授對自己的學生說:「給答案讓你們抄,大概錯的也會比他多。」
正是由於包括劉平宇在內18位「負一屆」和「零屆」留學生的出色表現,從1981年起,CUSPEA正式啟動,每年有100餘位優秀的中國物理學子得以進入美國各大學繼續深造,十年間共計915人。
開學不久,劉平宇收到哥哥寄來的《科學報》,讀著讀著眼淚止不住流了出來。在他看來,這代表著來自祖國的認可,代表著真理之光最終取勝,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中國科學報》 (2019-11-26 第1版 要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QXnpm4BMH2_cNUgQ-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