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娜。即使你不愛聽音樂,不關心歐美樂壇,但一定聽過這位流行樂女皇的名字。1982年出道,90年代達到巔峰,43首冠軍舞曲的成就讓人望塵莫及。她是20世紀銷量最高的女歌手,《時代》周刊評價她是上世紀最有權力的女人之一。
但就是這樣一個曾經用勁歌熱舞征服過世界的女人,卻為了一部音樂劇,給導演寫了滿滿4頁的長信陳情,並專門學習聲樂3個月,只為獲得出演女主角的機會。
這個讓麥當娜拼盡全力都想飾演的女人是誰?
1996年,麥當娜出演艾倫·帕克執導的音樂劇《貝隆夫人》(Evita)
是她,伊娃·貝隆。
阿根廷的前第一夫人,「苦難中的鑽石」,也是阿根廷人心中「永不凋謝的玫瑰」。
瑪麗亞·伊娃·杜阿爾特·德·貝隆(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1919-1952),阿根廷總統胡安·貝隆的第二任妻
註:她本名「伊娃」(Eva),阿根廷人親切地叫她「艾薇塔」(Evita)
1948年成為第一夫人後的正式畫像。伊娃身穿Jacques Fath設計的長禮服,戴三股珍珠項鍊
1945年,26歲的伊娃嫁給了當時還是上校的胡安·貝隆。他對下層民眾的悲憫、對平等公正的渴求讓伊娃幻想已久的完美世界開始有了清晰的形狀。
1945年,伊娃嫁給貝隆時戴著的紅寶石鑽石項鍊,2003年以466,700美金(摺合人民幣3,300,000元)的價格成交
她認定眼前這個男人是可堪重任的國家領袖,於是動用自己以前的媒體關係,以一次次振奮人心的廣播演講帶來了雪花般的選票。
麥當娜在劇中完美的再現了伊娃演講時的激昂
終於,貝隆以56%的得票率登上了總統寶座,伊娃成為了實至名歸的第一夫人。
1946年,與胡安·貝隆入駐總統府
於她而言,拯救窮苦的阿根廷同胞,讓貝隆當上總統只是第一步,建立完善的福利體系才是根本。所以伊娃在婚後第三年就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走訪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法國、瑞士和摩納哥,將西歐先進的福利制度帶回南美洲。
1947年7月會晤義大利總統及其夫人
與法國第一夫人談笑風生
熱情的態度、大方的談吐、優雅的舉止、精緻的著裝讓這朵阿根廷玫瑰征服了倨傲的歐洲人。西班牙人高呼伊娃的名字,羅馬教廷向她敞開大門,時人稱總統夫人這次出使為「彩虹之旅」。
現在阿根廷首都的博物館還保留著伊娃當時的禮服
這頂冠冕是荷蘭王室送給伊娃的禮物,曾在2009年失竊,2011年12月17日在米蘭找回,價值3,500,000美金(摺合人民幣約25,000,000元)
伊娃去哪兒都要戴著一枚紅寶石胸針和一對紅寶石耳環,音樂劇中(圖右)忠實地呈現了這一點
看著伊娃的照片,你根本不會把她和寒微的私生女,或者在風月場所努力刨食的女人聯繫在一起。事實上,伊娃有著與第一夫人身份極度不符的過去。
1919年,伊娃出生在阿根廷的一個小村莊。
幸福的童年一開始就不存在,因為她是農場主與女裁縫的私生女。父親的早逝不僅讓她和母親陷入困頓,還要在葬禮上忍受正房太太的破口大罵,且不被允許進入靈堂弔唁。小伊娃與父親從此天人兩隔卻連道別都無法說出,「私生女」便是她的原罪。
這麼可愛的小女孩,但是從小喪父,母親也沒有能力給予她更多
「總有一天,我要成為阿根廷的大人物。」
看著張牙舞爪的正房太太,小伊娃淚痕猶在卻冷靜地說道。
少女時期的伊娃,眼神里已有了堅毅
為了有朝一日成為「大人物」,伊娃抓住一切搖搖欲墜的機會。三流歌手來小鎮巡演,伊娃竟委身於他,只因那人是首都出生。她相信自己可以隨他離開泥濘的鄉野,顛簸的車會將她帶到那個夢中的大都市。
16歲,伊娃提著單薄的行李箱到達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那個被稱為南美洲的巴黎的地方。
上帝是公平的,既然不能給伊娃溫暖的原生家庭,就賜予她傾城的美貌
從歐洲運來的大理石鋪滿長街,巴黎情調的小咖啡館三兩坐著西裝革履的人,這熙攘喧囂與伊娃夢中別無二致,一切美妙得不真實。
「但唯獨缺一個我。」
伊娃眉眼尚且青澀,卻野心勃勃。她要成為獨一無二的演員,她要融入這座浮華的大都市。
伊娃的足跡開始遍布酒吧、劇院、賓館,輾轉於攝影師、導演和製片人的臥榻,只為在舞台上獲得一個露臉的機會。成為劇院常駐模特,結識一個接一個權貴……8年間,她頂著「交際花」的名號左右逢源,用身體交換機會。
穿戲服的伊娃
她是天生的社交女王,有她在的晚會總是人滿為患,男人來看她的傾城之貌,女人來學習她的談話技巧
伊娃這幾年當演員的收入都被用來買首飾了,梵克雅寶還舉辦過特展回顧伊娃的鑽石項鍊收藏。珠寶既是她出入名利場的盔甲,也是陪伴她度過一個個寂寞長夜的朋友。
伊娃的梵克雅寶鑽石項鍊,採用了當時流行的自然主義風格花葉形制
五股鑽石編成的項鍊,華貴又大氣
1927年卡地亞出品的幾何胸針,由18k金鉑金鑲嵌海藍寶石
伊娃8.77克拉的粉鑽戒指,估價5,500,000-6,000,000美金
3.81克拉藍寶石戒指,估價2,500,000-3,000,000美金
1944年,阿根廷爆發大地震。時任副總統兼勞動和福利部長的胡安·貝隆,為了籌得善款,舉辦了一場慈善音樂會,並在晚會上發表了救助窮人、實現公平的演講。就是在那個夜晚,伊娃與貝隆相遇了。
貝隆認為,過大的貧富差距是國家內部矛盾的主要來源,貧困的產生是因為富人的掠奪與外國資本的侵入
這不是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而是一條平民王后與草根國王的荊棘之路。
初遇貝隆時,伊娃眼裡的綻放的光芒,是偶遇心上人時的情難自抑,還是夢想出現曙光時的欣喜若狂?
音樂會上的初遇
貝隆那一番濟貧的宏論猶在耳畔,伊娃忽然覺得,自父親逝世那年就掛在臉上的淚珠,終於被一雙大手抹乾了。
所以伊娃撥開人群,徑直向貝隆走去。她說:
「謝謝你的存在。」
她還說:
「我會對你非常有用的。」
誰能拒絕如此深情又直接的表白呢?貝隆牽起了伊娃的手,共跳一支舞,接著再不願放開。
貝隆同樣出身農村。踏過貧瘠的土地,見過死寂的眼神,聽過幼童的哭喊,他們知道下層人民心中流淌的淚。正因如此,他們對民主和公平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但貴族富紳帶來的阻力無處不在,軍方也對貝隆心懷忌憚。
1945年,貝隆被軍方逮捕。
軍方內部不喜歡貝隆的親民,更憎惡伊娃的野心
一般攀上高枝的流鶯看到自己的權貴丈夫入獄後都是迅速抽身,但伊娃與她們有著雲泥之別。貝隆被捕,那個長袖善舞的伊娃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敏感度與強硬手腕。
她洞察到人民的意志遠勝過幾個政要的反對意見,於是審時度勢,讓貝隆從軍方辭職,化身反高壓政權的鬥士,與赤貧工人們融為一體。在貝隆都萌生退意時,伊娃到處奔走疾呼,動用全部的媒體資源為丈夫發聲:
「你們的苦楚,我嘗過;你們的貧窮,我經歷過。貝隆會拯救我,也會拯救你們;貝隆會支持窮人,愛護窮人。如果不是這樣,他怎會對我寵愛有加?」
-- 伊娃
激昂的演講如一隻號角催醒民眾的渴望,他們要生活,要自由,更要未來!30萬人從不同街巷走出,匯成一股無法忽視的龐大人流,他們為貝隆吶喊,只因相信那句話:你們的苦楚,我嘗過。
僅僅5天,貝隆無罪釋放。
出獄後,貝隆迎娶伊娃,整個阿根廷都是他們炙熱的愛的見證。次年,貝隆在人民的呼聲中就職總統。貧困與壓迫成了人民公敵,阿根廷人如此堅定地相信,貝隆夫婦會帶給他們尊嚴與驕傲。
這場婚姻,是貝隆對伊娃救命之恩的感謝,亦是與她惺惺相惜的開始
年幼時多少忍辱偷生、年少時多少次掙扎紅塵,才能換來一次在公眾前的一呼百應,還有枕畔那人的生死契闊?那個出身村野的伊娃逐漸隱去,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金光閃閃的貝隆夫人。
穿著迪奧高定的伊娃,在總統府為Life Magazine拍攝封面
才26歲的年紀,伊娃已經有了一個普通女孩所夢想的一切:富足的生活,美滿的婚姻,以及良好的聲譽。但若說伊娃只滿足於做個富太太,那就太小看她了。她曾經拯救過自己,現在想要拯救阿根廷人民。
這是她珍愛的阿根廷國旗胸針,由梵克雅寶出品,幾十顆黃寶石、藍寶石和鑽石鑲嵌而成。2013年在紐約以992,5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000,000元)的價格成交
伊娃身處高位卻毫不避諱自己的出身,這樣的坦誠反而為丈夫帶來無數張選票。她對人民說:
「我在貝隆身上看到了救贖,希望他可以拯救阿根廷,就像他救贖我一樣。」
-- 伊娃
言語間,已經將自己同阿根廷民眾劃了等號。
伊娃的珠寶收藏
華服,珠寶,精緻的妝容。這不是鄉村姑娘的化裝舞會,而是阿根廷第一夫人該有的風範。她就像一部鮮活的貧民奮鬥史,人們了解她的過去,又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光輝的未來。
1946年,戴祖母綠鑽石項鍊的伊娃。僅中間的祖母綠在70年前就價值200萬美金
這枚梵克雅寶出品的黃金鑲嵌藍寶石鑽石胸針曾被她戴著出席不同的場合,自然主義花葉造型甚合總統夫人心意
這一條梵克雅寶的鑽石項鍊是伊娃最貴的首飾之一
伊娃毫不掩飾自己對鑽石、珍珠、翡翠的喜愛,即使與貧苦的孩子們在一起,她也不曾「樸素」出場,反而一貫地珠光寶氣,因為她是窮人們的希望,苦難中的鑽石,阿根廷的未來。
珍珠項鍊就要配珍珠耳環和珍珠手鐲
Jean Fouquet1925年設計的新藝術風格翡翠手鐲,估價80,000-100,000美金
Harry Winston設計的祖母綠鑽石耳環,估價450,000-650,000美金
伊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成立了婦女黨,然後賦予女性投票權,讓她們反過來給自己的丈夫投票。這樣的思維方式讓今天的我們嘆為觀止:政治技巧可以後天培養,但政治眼光卻只能是天選。
伊娃依舊美麗,只是沉重的國事讓皺紋悄悄地爬上了她的眼角眉梢
她沒有忘記總統選舉時許下的諾言,成立第一夫人基金會與窮人救助中心,把四面八方湧入的善款拿來修建住房、成立學校、扶持醫療,為失業者、流浪漢、單身母親、未婚媽媽謀福利。
民眾感激的笑容是對伊娃的最高讚許,從未有人像她那樣得到全阿根廷人的愛戴。她是灰暗生活中的一顆鑽石,堅毅、耀眼又珍貴。
伊娃建立的福利制度就像憑空撒錢一樣,不假思索也不加節制
1951年,連她當副總統的想法都有人支持,無數底層人民願為她投上莊嚴的一票,但最終還是被軍方否決,而且,伊娃病了。
繁重的工作沒有將她壓垮,政敵的攻擊沒有讓她退卻,但這朵鏗鏘玫瑰卻被宮頸癌折磨得不成樣子。
災禍來的總是比幸福更快一步
將發綹梳齊,給嘴唇抹點紅色,換一身精緻的套裝,再次出現在人民面前時,她還是那個靚麗的貝隆夫人,只是眉宇間有了一絲揮之不去的疲態。厚重的連衣裙下,是為支撐病體專門打造的金屬網盔甲——她早已站不穩了。
「我要為窮人燃燒生命」
-- 伊娃
1952年6月4日,伊娃出席丈夫的第二次就職典禮。她站在總統府的露台上,對著台下萬千民眾說:
「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
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
這是她最後一次公開亮相。
一個月後,伊娃在貝隆的懷抱中安詳地閉上了眼,年僅33歲。
人們常說,要判斷一個人的聲望如何,不是看他生前有多風光,而是看他死後的送葬隊伍有多長。伊娃去世後,阿根廷全國罷工停課,70萬人走上街頭為她悼亡,有人當場哭暈,還有人在擁擠中死去。
整個阿根廷都在為伊娃哭泣
1952年,伊娃在總統府露台上對著民眾做了最後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講,45年後,麥當娜在阿根廷總統慷慨出借的陽台上唱出《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台下4000名群演與攝製組無一不潸然淚下,此情此景在以前的好萊塢電影拍攝中從未有過。
這穿越時空的感動,是真情的力量
伊娃一生經歷複雜,難以評價。但當《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音樂響起時,我相信她對祖國那份深沉雋永的愛。
「我想改變,我不想一輩子屈居人下。
我不想坐在窗邊,
看著明媚的太陽卻無能為力。
我想爭取自由,我想大聲疾呼,
後來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說句心裡話,我從未離開大家,
即使當年任性墮落,我仍遵守我的承諾。
不要拒我於千里之外,好嗎?」
--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想了解更多藝術八卦?快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