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孩子報補習班,被覺得很另類!這位媽媽的回答,眾人啞口無言

2019-04-25   曦曦媽說教育

朋友是一個極其開明的家長,她一直覺得孩子的成績過得去就行,只要品格品性端正就OK,所以自己根沒有必要逼著孩子去學習,哪怕孩子的成績不是很拔尖,她也依然堅持不給孩子報補習班。

可是每次朋友聚會的時候,別人都會好奇:「你給你閨女報了哪些課程?在哪裡學?質量怎麼樣?快給我推薦推薦。」

當朋友淡定地回答:「一個也沒報。」

身邊的人淡定不了了,開始進行批次拷問:「你竟然不跟孩子報補習班?」「你孩子的自覺性很好嗎?你咋不給孩子報補習班呢?」「你女兒不偏科嗎?你這麼自信,竟然不給孩子報班?」「你不怕別人超越了你的孩子?」「你不覺得不讓自己的孩子上補習班,就等於讓孩子落後嗎?」「你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嗎?」「你覺得你這樣做是對孩子負責任嗎?」「天哪,你怎麼做到的?我什麼就覺得不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家長,都是縱容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家長」「不會吧,你怎麼這麼奇葩?」……

朋友說,自己這些年回答類似問題,都已經回答得口乾舌燥了。關於為什麼自己不給孩子報補習班這件事兒,我覺得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她說:「補習班其實就是學校課程的翻版和重複,如果在平時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抓好了,孩子既然能夠保證學校上課時的聽課質量,又為什麼要去輔導班再一次進行枯燥的重複學習呢?這不等於消磨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越補越差嗎?」

為此,朋友還羅列了好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1)輔導班廣告打得火熱,可師資力量著實令人擔憂

朋友說,只要走在路上,大街小巷都是補習班的廣告、傳單。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各種建築里,更是藏著琳琅滿目的補習班,有的補語文的,有補數學的,有補英語的,有補作文的,有補化學的……

可自己身邊有好幾個認識的人,都在輔導班上班,並且從廣告單子上面還能看出被加上了什麼資深老師等頭銜。但其實,他們很多也是半路出師,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資質,把孩子交給這樣的機構,自己也確實不放心。

(2)讓孩子重複學習枯燥的內容,不僅起不到鞏固的作用,還會消磨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孩子在結束了學校的課程之後,是渴望得到休息的。而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還要孩子成日裡奔波於各種輔導班,這無疑加重了孩子的學習壓力。

就拿考前模擬來說吧,在學校的時候,基本上考前都會進行一次模擬,而到了補習班,老師又會拿不同的卷子來測試孩子。結果呢?孩子感覺自己本身在學校就已經做過相關科目的模擬測試了,到補習班又要進行測驗,重複的操作讓孩子感覺很不爽。

學習興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靠補習就能夠抓起來的。因為補習大部分都是重複講解學校的內容,這又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平時多注重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這遠比上補習班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3)盲目跟風,就是摧殘孩子

朋友說,她曾經遇到一個親戚,其實孩子學習成績挺好的,每次都是班上前幾名,可是他們對孩子超級嚴格,告訴孩子必須每次考班級第一,要不然就是學習不努力,就得補課。不管是不是孩子比較弱的科目,他們統統都給孩子報了一遍,結果孩子整周下來,沒有半天休息時間,甚至周一到周五放學後的時間,都得花在輔導班。這樣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吃不消了,開始覺得家長有些變態,於是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

不是說別人給孩子報了什麼補習班,自己就非要給孩子報,不然就顯得自己對孩子不負責任。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應該是學會選擇,學會取捨,而不是把家長認為對孩子好的,通通都給孩子報上。盲目跟風,就等於摧殘孩子。

(4)比起學習成績,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品德等更應該被重視

在這個發展非常迅猛的時代,很多家長都有著一種明顯的急功近利的態度。他們覺得讓孩子好好讀書,才是唯一出路,所以總是半句話不離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在朋友看來,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也僅僅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比起學習成績,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品德等方面更應該被重視。

孩子不應該是學習和考試的機器,學習只能被當做讓孩子變得更加出色的其中一個工具,而不是全部。如果家長總是成日裡拿孩子的學習成績說事兒,不僅不會激起孩子努力上進的心,反而容易讓孩子養成破罐破摔的習慣。

————————

你給孩子報了補習班了嗎?你覺得效果如何?關於給孩子報補習班這件事兒,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