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遺囑"功能開通後,有人體驗了一把,最後淚流滿面…

2020-04-06   970女主播電台

疫情期間

很多人開始重新感悟生命

中華遺囑庫在非常時期

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

線上諮詢和預約量暴增了幾十倍

微信遺囑,情感表達的新渠道

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重新感悟生命,萌生了為至親好友留下囑託與寄語的念頭。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中華遺囑庫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緊急開通了「微信遺囑」服務功能,在3月21日發布。

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一進門,就能看到其使命。

之所以選擇這一天,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表示,既是因為這個倒計時的日子能讓人們更珍惜當下,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思考人生的意義,也是為了紀念中華遺囑庫在2013年3月21日啟動。

「這些天疫情鬧得人心惶惶的,悶著胡思亂想,害怕自己來不及做好安排就走了,體驗了一把微信立遺囑,最後淚流滿面。」網友康湛使用微信遺囑的初衷和很多人一樣。

真要直面生死時,人們大都會反覆思考自己究竟能寫下些什麼,最後落到筆端的都是最深的表白和祝願。她說:「生命總是無常,寫完遺囑反而多了幾分釋然,心裡踏實了很多,不再懼怕未來與可怕的病毒了,沒想到立遺囑也有療愈效果。」

中華遺囑庫上海分庫負責人黃海波解釋,微信遺囑其實是一種「情感遺囑」,主要是用來傳遞叮嚀和囑託,也是一種對後人的寄語。「對於子女,遺囑就是最後一次聽父母的話,我們希望遺囑更多地跟愛與責任掛鉤。」

從2018年開始,中華遺囑庫就推了出「幸福留言」情感服務,除了遺囑,可以再給親人留一封信,書寫自己一生的體會和遺憾,對子女的叮囑等,中華遺囑庫會按要求時間傳遞給指定收件人。

每個分庫都有一個綠色郵筒,上面寫著「幸福慢遞」的字樣,「因為絕大部分人都將傳遞時間定在去世後,所以我們希望那一天來的越慢越好。」黃海波說。

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

線上操作更方便,人們也能敞開心扉。

有女兒對媽媽說出感激:「作為母女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彼此有共同語言,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只要是方向正確的事你從來不會阻攔我,愛你哦。順便說一句,我那些專輯、海報、各種周邊都是限量的,千萬別誤扔。」
也有人寫下對愛人的依戀:「願餘生身體健康,萬事隨心,所有的煩惱都與你無關,所有的疾病都能痊癒。如果有來世,但願依舊可以一起。」
還有人感念:「2020年我們與祖國母親一同經歷了一場生命的較量,深感生命的脆弱及祖國母親強有力的庇護。」
一位在社區工作的媽媽給孩子留言:「寶寶,媽媽永遠愛你,因為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媽媽作為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必須沖在前面,為居民們做好預防的一線工作,很辛苦,但回家有你等著我,我就不累了。媽媽希望你健康,平安和樂,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很害怕,所以決定立個遺囑,不能去到中華遺囑庫,就用微信記錄一下。如果有一天媽媽遭遇不測,媽媽名下的房子,轉到你名下,歸你所有,其他的就你爸爸處理好了。」

黃海波提醒,微信遺囑雖然是表達情感的方式,但不是法律意義的遺囑,涉及財產的內容還是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辦理。「如果要立正式遺囑,可以先預約,之後再來現場辦理。」

遺囑里的正確生死觀

疫情期間,中華遺囑庫各登記中心的現場接待和登記服務一直暫停著,網絡諮詢、預約以及「微信遺囑」的參與人數都有了明顯的增加。

中華遺囑庫的後台數據顯示,以往一天網上諮詢量一般在十幾人次,但2月疫情最嚴重時每天諮詢量曾達到400人次。統計數據顯示,40歲至50歲這個年齡段的諮詢人數和預約人數最多,30歲至40歲之間的諮詢人數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且女性明顯多於男性。

幸福留言卡上是一個三折的精緻卡片。

前兩年,有的老人就連看到「遺囑」這樣的字眼都會覺得不舒服,能在70多歲來辦遺囑的人,工作人員都會覺得其思想已經很先進了,還要小心翼翼地不能使用「去世」「百年」這樣的詞。現在情況變了,老人們更開朗、更不避諱了,還會笑呵呵地直接說自己死了之後要如何安排,還有「90後」走進了登記大廳。

訂立遺囑看似簡單,但在登記流程上,因為面對的人群千差萬別,必須確保流程中每一環節都符合規範,從密室登記、精神評估、錄音錄像、指紋和人臉掃描到最後的登記保管都有嚴格的法定流程。

黃海波說,中華遺囑庫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立遺囑的重要性,可以防範糾紛,傳遞和諧家風,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自己最親愛的人們,「遺囑不是可有可無,是對家人的愛與責任。」

一對老夫妻在登記中心一起寫下「幸福留言」,老阿姨偷看到老伴筆下的稱呼,就哭到不行,「他一輩子從來沒叫過我親愛的」。幸福留言冊里還留下了他們的一張照片,兩位老人坐在長椅上,老阿姨的拐杖放在一邊,頭髮被風吹亂,老先生的背有些微駝,頭向右斜向老伴,遠處無盡的水面被陽光照得刺眼。

3月28日,中華遺囑庫正式向社會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首次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對遺囑大數據進行解讀。《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中華遺囑庫共協助2333位60歲以下中青年人訂立登記遺囑,其中「90後」就有344名。從區域分布上來看,立遺囑的中青年主要分布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你可能還想看:

他們結婚了!

13名外籍人員沿山脈攀爬入境廣西,已被依法遣返

遇到這樣的套路,一定要拉黑你的女朋友!

高顏值硬碟組

FM970編輯整理

圖文來源:上觀新聞、北京日報、澎湃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今日編輯:搖一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