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整個人類歷史上歷時最長,參戰國家最多,給人類自身造成傷亡最大的一場戰爭。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戰爭也是激發人類智慧的最好舞台,在這場席捲全球的大戰中,出現了無數經典的戰例和戰將,其中日本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策劃的"偷襲珍珠港"就是至今為止依然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次經典作戰。不過,我說其實山本是抄襲了別人的戰役策劃,您相信嗎?
時間撥回到1940年6月,當時歐洲的地面戰爭已經打了快一年時間,而在這年的5月底,英法聯軍被德軍擊敗,33萬英國遠征軍從敦刻爾克狼狽逃回本土,法國則迅速向德國投降,納粹的鐵蹄已經踏遍了大半個歐洲。在這種狀態下,義大利趁勢加入軸心國一方,並對英國宣戰。雖然英國作為老牌海上強國,其海軍總體實力強大,但是由於英國陸軍在歐洲大陸上遭到慘敗,雖然人員大多撤回英國,但是已經損失了全部的重武器和技術裝備,而此時德軍正磨刀霍霍,準備渡海遠征英倫。所以英國龐大的主力艦隊只能留守本土,以協助陸軍防範德國的進攻。所以在地中海上,英國海軍對陣義大利海軍時幾乎是處於絕對的劣勢。
因為義大利雖然比不上英法美等海上強國,但是畢竟是列強之一。當時在地中海上義大利海軍擁有有6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2 艘輕巡洋艦、61艘驅逐艦、105 艘潛艇;當時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只有4艘戰列艦、2艘航母、1 艘戰列巡洋艦、9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儘管英國很快從本土艦隊抽調了1艘航母、1艘戰列艦和2艘巡洋艦支援地中海艦隊,但是義大利海軍在艦隊規模方面依舊遠遠超過英國地中海艦隊。和義大利海軍相比,英軍僅有的優勢就是手中有3艘航空母艦,這讓英國地中海艦隊在作戰行動時多數能得到航空兵的有利支援,而恰恰是靠著艦載航空兵的支援,英軍得以在地中海上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
地中海地域狹長,義大利像一隻靴子深深插入地中海,塔蘭托位於義大利靴形半島的腳後跟,分為海外港格蘭德和較小內港皮克洛港,港面寬闊,是義大利最大的海軍基地。義大利海軍在該港駐紮了龐大的艦隊,其中包括4艘戰列艦、8艘重巡洋艦、5艘輕型巡洋艦、16艘驅逐艦和21艘潛艇,並且還有其他各型艦隻若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1940年6月開始,塔蘭托就駐紮了義大利海軍幾乎全部最精銳的艦隊力量。當時義大利海軍司令伊尼戈·坎皮奧尼深知義大利海軍水面艦隊雖然強大,但是缺乏必要的航空兵掩護,雖然義大利海軍可以在作戰中呼叫空軍支援,但是畢竟海軍和空軍互不統屬,而且往往在呼叫過後,等義大利空軍抵達戰場時,勝負已分。所以坎皮奧尼採取了消極避戰的作戰方針,將精銳的義大利艦隊主力全部部署在塔蘭托港,處於義大利空軍戰鬥機以及港口海岸炮和高射炮的層層保護之下。只有為北非的德意聯軍運送補給時才出港為運輸船提供護航,其他時間只要發現英國艦隊,便首先撤退。
這種戰術看似消極,但是由於英國人找不到機會圍殲義大利海軍艦隊,因此其航母艦載機也就派不上用場,而義大利海軍一天不被消滅,英軍的海上運輸線就時刻處於義大利海軍的威脅之下,如果不想海上運輸線被義大利海軍威脅,從英國本土到來的補給必須要經過義大利控制的水域才能抵達埃及,否則就得繞過整個非洲,經印度洋、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抵達埃及。這樣就導致英軍的補給線漫長,而補給量極為有限,但是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國陸軍一旦缺乏補給,敗給德國名將隆美爾只是時間問題。為了消除義大利海軍對英軍的威脅,地中海艦隊的航母艦隊司令官利斯特海軍少將向坎寧安提出了一個大膽冒險的方案——派遣航母艦載機夜襲義大利海軍重鎮塔蘭托港,把義大利艦隊擊毀在自己家裡。深諳海上作戰的坎寧安上將隨即批准了這一計劃。
按照坎寧安上將和利斯特少將最初的計劃,他們計劃派遣當時地中海艦隊最新銳的"光輝"號航母(Illustrious,又譯為"卓越"號)和老式航母"鷹"號,共同2艘航母,對塔蘭托港發動奇襲。但是由於"鷹"號航母被義大利空軍意外擊傷失去了行動能力,因此整個突襲行動就只剩下"光輝"號航母一艘。1939年才下水的"光輝"號航母,是當時英國海軍最新銳的航母,標準排水量達2.3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2.9萬噸,和當時美國的約克城號、列剋星敦號等重型航空母艦基本相當。有趣的是,儘管當時英美航母排水量差不多,但是美軍航母的載機量普遍在80~100架左右,而英國的"光輝"號航母最大載機量卻只有48架,大概相當於美式航母的一半。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是因為英國認為,未來航母有可能會遭遇敵方艦載航空兵的空襲,因此為了提升航母的生存能力,便以犧牲載機量的方式,大幅提升航母的裝甲防護水平,所以"光輝"號航母還有一個奇特的別名:裝甲航空母艦。
光輝號航母裝備有8座雙聯裝114毫米高射炮、6門八聯裝桌球炮、20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45門厄立孔20毫米高炮,說是個"刺蝟"也不誇張。不僅如此,光輝號航母的甲板也敷設了裝甲,而且厚度達到了76毫米,足以對抗在5000米高空扔下的227公斤高爆彈的直接命中!這在當時各國航母中堪稱是首屈一指的設計。1940年11月6日,"光輝"號航母在英軍4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的護衛下悄悄離開亞歷山大港,前往義大利,準備虎口拔牙,空襲塔蘭托。為了迷惑義大利人,英軍還同時組織了4支海上護航運輸隊,目的就是給義大利人造成"光輝"號出航就是為了給運輸船隊護航的假象。
和後來的日本偷襲珍珠港相比,命運之神對於英國人要苛刻得多。就在英軍艦隊啟航後,英國人發現,由於航母上航空燃油的油槽內混入了沙子和海水,這導致有3架"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失事,在一艘航母故障、艦載機又遭到損失的情況下,能夠用於空襲塔蘭托的英軍魚雷轟炸機僅剩下21架。而且不僅如此,11月8日,義大利方面就發現了英軍"光輝"號航母編隊,並連續出動兩波轟炸機對英國艦隊進行轟炸。但是由於英軍防衛得當,戰鬥機和艦隊配合出色,意軍的空襲並未給英軍造成什麼損失。但是英軍"奇襲"的條件已經失去,也就是說,義大利人其實已經知道英國艦隊來了。
雖然僅剩21架可用的"劍魚"魚雷轟炸機,但是英軍依然準備的2個攻擊波。第一攻擊波有12架劍魚式魚雷轟炸機,第二攻擊波為9架。1940年11月11日19時,隨著夜幕的降臨,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光輝"號航母放出了第一個攻擊波的12架劍魚。英軍第一波的12架劍魚飛機有6架各攜帶1枚545公斤魚雷,4架攜帶6枚112公斤炸彈,還有2架則只掛4枚112公斤炸彈,同時再掛載16枚照明彈。英軍"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是一款十分老舊的雙翼單發魚雷轟炸機,完全無法和當時美國、日本等國單發單翼艦載轟炸機相提並論。特別是該機最大速度只有222公里/小時,在攜帶了沉重的魚雷和炸彈後,速度更是直接下降到140公里/小時
11日23時,英軍飛機抵達塔蘭托港,並開始對義大利海軍發動空襲。在65分鐘的時間裡,英軍兩波劍魚式轟炸機一共擊沉義大利戰列艦1艘、擊傷戰列艦3艘、同時擊傷巡洋艦和驅逐艦各一。英軍僅損失2架"劍魚"式轟炸機、11枚魚雷和52枚112公斤炸彈。以極其微弱的損失,讓義大利海軍實力損失過半。驚慌失措的義大利海軍隨即將剩餘艦隊北撤,從而將地中海的制海權拱手讓給了英國人。
毫無疑問,英軍空襲塔蘭托的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儘管英軍一共僅動用了20架"劍魚"式魚雷轟炸機(第二攻擊波有1架劍魚式飛機故障返航),而且僅損失2架飛機,就能缺的如此重要的戰果,確實令人驚嘆。不過由於當時世界主要海軍強國依然沉浸在"大艦巨炮"的戰列艦時代中不能自拔。所以塔蘭托的輝煌並沒有引起太過關注。只有當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認真研究了英軍的戰術。一年後的1941年12月7日,山本將複製的"奇襲塔蘭托"擴大9倍,締造了令世界震驚的"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正是英軍對塔蘭托的成功空襲,堅定了山本的決心,從這個角度上說,坎寧安和利斯特還是山本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