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全程參與,全程發揮作用,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也使得中醫藥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變得愈發重要。為推動更多中醫藥抗疫經驗傳播海外,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全球抗疫中的作用,4月24日下午,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海客健康》欄目推出首期線上沙龍,以「全球疫情影響下,中醫藥的未來」為主題全球直播,並在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同步直播,受到廣泛關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 2020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直播現場
戰疫一線,中醫藥優勢明顯
在當天的直播連線中,中醫專家、中藥企業代表、地方政府官員與關心中醫藥發展的海外媒體代表等嘉賓暢所欲言,討論熱烈。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突發公共事件中醫藥應急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景源介紹,疫情發生以來,4900餘名從全國各地調集的中醫藥人馳援湖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劉景源傳承工作室有4位醫生直接到了抗疫一線,「我們在治療中用了黨參、黃芪,增強免疫力,效果很好,這是我們在臨床中總結的新經驗,應該向世界各地推廣。」劉景源說。
湖北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沈紹平在直播中介紹說,湖北神農架是中醫藥的最大受益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湖北是疫情嚴重地區,神農架用中藥方法有效地阻隔了疾病傳播。「在治療期間,我們對確診病人加用中藥治療,縮短留院時間,同時,各醫療機構堅持治療關口前移,對疑似患者、留觀患者、普通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均增用中藥預防、治療,切實提高中醫藥使用率,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治療方面優勢,大力推進中藥下基層。」
據介紹,中醫在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優勢明顯,尤其是對於輕症病人,能提高治癒率等,現已形成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和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方案」,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藥方。
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相君說:「從臨床反饋來看,連花清瘟膠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比如陝西、湖北黃岡、貴州等地的多名患者使用連花清瘟後治癒出院。」
「受益匪淺,中醫大有可為」「以嶺藥業厲害」「沈區長積極的狀態是湖北人民現在精神面貌的縮影」「希望中醫藥的價值,能被更多人了解」……當天的直播累計近10萬海內外網友觀看,其中不乏專業人士給予了積極評價。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王新佩點贊直播「講得好!我們好好觀看學習。」東直門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劉寧表示:「講得挺好!」
海外抗疫,中醫貢獻多多
2019年,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被外媒解讀為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傳統醫學的正式認可。今年2月,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外宣布,通過對214名患者的臨床救治,中醫藥的治癒率達90%以上。中國對中醫藥的有效利用,使海外媒體對中國傳統醫學的討論熱度顯著提升。
法國新歐洲集團董事長陳翔介紹說,法國僑界通過「雲診所+中成藥」解決了很多華人對病情的疑問,通過中藥有效降低了輕症轉重症的發生率,好幾位患有輕症新冠肺炎的華人患者都痊癒了,中醫成為法國華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中醫在海外抗疫中做出了貢獻。
「在非洲,華人有慈善基金會,經常和中國援非醫療隊在當地開展免費醫療活動,我也會把中醫和中醫的針灸、按摩療法都融入進去,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中醫。很多人在接受完中醫療法之後,症狀都得到明顯的改善。」非洲華文傳媒集團董事長南庚戌分享了自己推廣中醫藥的經驗。
「在疫情初期韓醫學會就開設了韓醫諮詢電話,免費提供了中醫處方。中國的一些治療機構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向韓國韓醫們提供技術和治療手段。借鑑中國政府採用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韓兩國如果繼續促進中韓傳統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必將推動兩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奮鬥在韓國」網站創始人王俊霖總結道。
在沙龍中,人民日報海外網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醫藥海外口碑的轉變》報告,分析海外媒體對中國傳統醫學的報道口碑變化和中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直播結束不久,多家媒體轉載並引用報告內容。
中醫藥出海,大有可為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醫藥被證明對治療新冠肺炎效果顯著,但中醫藥在海外要進入醫院抗疫卻並不容易。在一些國家,醫藥法律尚未承認中醫藥的地位,目前中藥湯劑還無法在醫院內使用,國內捐贈的中藥多用於華人社區和醫護人員的預防性用藥。
據悉,連花清瘟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一是國際註冊,目前只在少數國家註冊,各國對中藥產品的註冊要求各不相同,制約了連花清瘟在全球的上市推廣;二是國際物流,由於疫情影響,國際物流通道不暢,影響了藥品的全球市場覆蓋。「希望能得到世界各國的支持,加快連花清瘟等中藥在各國的註冊,同時,結合各國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建立國際物流綠色通道,讓中醫藥為人類健康發揮更大的作用。」吳相君認為。
這種情況出現,既有觀念文化差異影響,也有不同國家之間法律法規的限制。劉景源表示,中醫藥走向世界,可以從中成藥開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病人不同的體質,中醫根據氣侯的特點和人的體質特點,根據不同的國家可以制定不同的方案。「所以,我們應該多跟國外聯繫,如果有國家請求我們支援,中藥可以根據當地的氣侯特點來治療。」劉景源說。
主辦方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包括中醫藥的振興。對祖國中醫藥的自信也是堅定的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作為媒體,既要增強媒體的使命感,做好中醫藥發展的記錄者;同時增強媒體的認同感,做好中醫藥發展的推動者。主辦方希望,以本次沙龍為切入點,將《海客健康》搭建成為中醫與政府、社會之間的溝通平台,形成媒體牽頭、社會支持共話中醫文化,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良好分享機制和公共的輿論環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 2020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