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座「留都宮殿」,僅次於紫禁城,有什麼不一樣呢

2019-10-18     心語視畫

瀋陽之旅,有一個地方最不能錯過,那就是瀋陽清故宮。提到故宮,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北京紫禁城,這座明、清二朝的宮殿建築群,以其600多年的人文底蘊,精美的皇宮建築及其收藏的眾多國家珍寶,成為遊客絡繹不絕打卡的古蹟。無論是去與沒去過的,都能從文學作品和諸多影視劇中感同身受。在歷史的風雲中,我們知道明朝的前皇宮在南京,可惜只剩下一些殘景,而滿清的前都城在東北的瀋陽,這裡有著以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和皇太極開創的大清前皇宮—瀋陽清故宮,它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知道瀋陽故宮,最早來源於剛剛開始的網絡,當時就覺很神秘。這個國慶前夜,帶著疑問,特別選擇乘坐綠皮火車來把記憶帶到遙遠,在搖晃的車廂中尋覓著它的故事。瀋陽故宮的歷史雖沒有北京故宮的深遠,但影響力也是非同一般。它始建於1625年,算算也有近400年的歷史,又叫「盛京皇宮」。順治元年遷都北京,這裡成為「陪都宮殿」,留下數不勝數的文化古蹟,不僅成為東北的第一大勝跡,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盛京皇宮」位於瀋陽市中心,它占地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從外觀整體上看,瀋陽故宮建築的色調也是沿用的硃紅色,格外耀眼,十分的氣派,讓人似有穿越之感。相比北京故宮,似乎是它的縮小簡化版,但如果仔細看下,會發現無論在建築規模、樣式、和典藏文物等方面,都是獨具特色,充分顯示著清初宮城建築的風貌。

大清門前東西各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牌坊,叫文德坊和武功坊,雖沒有護城河環繞,但高高的圍牆仍具有一股難以抗拒的氣勢;各個殿頂鋪的是黃琉璃瓦,鑲的是綠剪邊,飛翹的屋頂上脊獸排列也是略為不同;方形的殿內大柱,少了江南味而多的是散發著北方蒙、滿民族之風,外觀上的種種與之不同,讓人不由產生極大的興趣與探索欲而慢慢細探。

東路大政殿、十三王亭建築依照八旗行軍帳殿,安主次分布二邊,形成國內外獨一無二的「帳殿式」風格,讓人遙想當年八旗子弟銳不可擋、英勇善戰的雄風。中路則是「宮高殿低」,居住部分位於高台之上,與北京故宮的「殿高宮低」正好相反。這些古建築大多採用的是木質材料,榫卯結構,不用一個鐵釘,巧奪天工的建起一座座巍峨宮殿,具有一種質樸、原始的美,令人讚嘆。

這正是瀋陽故宮令人心動之處,原汁原味。代表著清初文化的遺存,更具有滿、蒙民族的生活特點。其中大政殿、崇政殿、鳳凰閣等,是瀋陽故宮中最重要的古建之一,規模宏大,內涵深厚,在建築上除了極盡皇家精美氣派,也體現著當時皇權的威嚴和奢華。

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大政殿可以說是前清建築傑出代表作,也是瀋陽故宮最早的建築。是清朝奠基者清太祖努爾哈赤1625年始建。金龍蟠柱帳幄式的建築,結合了漢、蒙、藏、滿多民族藝術特色,殿兩邊如雁行的十王亭,既象徵民族融合,又體現君臣聽政和諧,視野開闊,倍具莊嚴威儀。這裡不僅舉行過清太宗汗位典禮,順治帝入關前的登基;也成為當時盛京皇宮的標誌性建築,更成為今天瀋陽的城市地標之一。

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興建,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典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里都明顯感覺到氣宇軒昂的皇家氣勢。清太宗臨朝後,於1636年將後金改國號為大清,並在此舉行了典禮。這裡也是歷代皇帝東巡時,臨朝聽政、接見群臣的大殿。至今殿內多處懸掛有用康熙、乾隆題詠詩章手跡製成的匾聯,及嘉慶、道光御題「崇政殿」金字木匾,珍貴無比。

敬典閣:特別的它獨門獨院,於1748年乾隆繼位後建成,這裡有清皇朝的珍寶精髓,曾經是一座保存著清皇朝的族譜「玉牒」的院落,是清朝的檔案館,也是瀋陽故宮近年才開放的院落。「玉牒」是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皇族家譜,共1060冊,其中滿文528冊,漢文532冊,如今已存放在遼寧省檔案館收藏。

鳳凰閣:原名翔鳳樓,精美、雅致。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沉澱了三百餘年的古韻。它在整個宮殿中最高、也最為醒目;二十四級台階之上再築的三層的樓閣,巍峨壯觀;正門上額是乾隆皇帝御筆「紫氣東來」的金字橫匾,剛健雄勁。這條通往後宮的大門只要關上,帝後寢宮區不僅成為一座居高臨下的森嚴城堡還兼具軍事瞭望功能。站在這裡俯瞰整個瀋陽故宮,似乎體會到了當年皇帝登高望遠,君臨天下的風範。

文溯閣:1781年乾隆時期所建,這是聞名於世的《四庫全書》的珍藏之所,是建在宮廷中最大的一所存書館,堪稱世界圖書館之瑰寶。黑色的琉璃瓦綠剪邊,取之黑色代表水,書忌火,寓意「以水克火」之意,極為講究。

無論是孝莊太后的太福宮,還是清太宗的清寧宮,海蘭珠宸妃的關睢宮,當走進室內,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神秘與富麗堂皇,似乎大炕、桌子、搖籃、鐵鍋就是這裡每個寢宮的標配。起初看見室內的大鐵鍋還以為是他們取暖的火炕,其實這是滿族人信奉薩滿教用來祭祀用的工具。這些難得一見的滿清文化風俗,古樸鮮明而又富有著人情味。

宮內的各個博物館,既可以了解滿清的近三百年歷史,也可觀大清皇帝的御用之物,及各式滿、藏服飾,琺琅、漆、瓷器和書畫、雕刻等無數珍貴藝術品,真是大開眼界。其中一把皇太極御用的鹿角椅,據說椅的扶手和椅背是用皇太極親手捕獲的一頭麋鹿角所作,靠背的正中,還精心雕刻著乾隆皇帝的御製詩一首,極為珍貴,堪稱世界唯一,成了瀋陽故宮內的鎮館之寶。

遊走其中,鳳凰台下亭台樓閣、假山流水,顯得玲瓏有致、結構緊湊。大家都知道,古建築保存不易,歷史上的「龍興之地」亦是未能倖免列強鐵蹄的踐踏,幸運的是,如今仍能完整地保留古建築100餘座等,實屬不易。

從瀋陽清故宮出來,回望秋日下的皇城,無限感懷,它見證了二代帝王的戎馬倥傯,梟雄一生,從一個馬背上的古老民族,一躍成為央央大國的民族英雄,其曾有的非凡雄心與磅礴的氣勢十分清晰的留在歷史的長河中,縈繞不散,耐人尋味。

我是心語視畫,用心看世界,分享身邊美好。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贊,多收藏哦。

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7zT5W0BMH2_cNUgAK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