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上海地產集團投資建設、隧道股份市政集團承建的世博文化公園市政道路配套工程正式開工。
該項目以世博大道改造為主,同時新建經七路、濟明路、夏滌路三條路,世博大道的改造是疏通、規範交通的重要舉措,既能夠保證世博文化公園的完整性,充分發揮「綠肺」功能,又能在地面上留出更多旅遊、漫步、休閒的公共空間。
本工程位於上海中心城浦東後灘濱江的世博文化公園片區範圍,處於黃浦江東岸,盧浦大橋西側,包括4條市政道路建設,其中世博大道西起通耀路,東止長青北路,全長2353米,為城市主幹路,將改建下穿式地道,地道長1350米,黃色區域為敞開段,藍色區域為暗埋段。
整個地道為雙向6車道,局部設置1根容錯車道,在地道段上方的地面設置2根輔道。
質量保障,工藝為先
基坑工程是本項目的重點工程,地下部分總長1350米,地道在國展路和經七路之間大劇院處設置容錯車道和大歌劇院進出匝道。地道基坑開挖最大寬度43.4米。西敞開段長度為160米,東側敞開段為155米。最大開挖深度7米,基坑安全等級為三級。暗埋段長1080米,最大開挖深度12米,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在東側接近敞開段設置的泵房挖深12.6米,安全等級為一級。世博大道工程基坑圍護形式主要為SMW工法樁圍護。
敞開段0-2.5米挖深區域基坑圍護為水泥土攪拌樁重力式擋牆,2.5-7.5米挖深範圍基坑圍護為SMW工法樁,型鋼插一跳一,設置一道鋼支撐。
基坑示意圖
暗埋段7.9-9.5米挖深區域基坑圍護形式為SMW工法樁,型鋼插二跳一,設置一道混凝土支撐和一道鋼支撐。
暗埋段9.5米-12米挖深區域基坑圍護形式為SMW工法樁,型鋼密插,設置一道混凝土支撐和兩道鋼支撐。
環境複雜難點多,集思廣益解難題
世博大道處於重要交通位置,施工環境複雜,在施工過程中將面臨各類困難點,項目部實地勘察,集思廣益,力爭尋求最優方案,攻克技術難點。
重難點一 :場內外交通組織和工期緊張
項目施工路段實行全封閉施工,且內側為在建世博文化公園,外側為現有後灘公園,均為封閉式區域,南側基坑邊線緊貼世博文化公園和規劃大歌劇院紅線,更改交通組織難度大,工期緊張。
為此,項目部積極與交警、城道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溝通,促進施工期的交通分流路線規劃。提前與世博大道的管線和綠化搬遷單位簽訂合同,辦理相關手續,在世博大道封閉後的第一時間開展搬遷工作,並精心進行場地布置和工作段優化,整合管線搬遷和圍護結構施工的進度計劃,進行有效的工序搭接,減少管線搬遷對主體工程的時間影響。
重難點二:世博公園板塊雨水總管改造
原世博板塊雨水總管為DN2400頂管,自上鋼路由南向北進入後灘雨水泵站,該頂管與敞開段結構相碰,所以設計規劃將其改建至地板下,新建箱涵並且與規劃雨水管相連,但施工改造期間必須考慮其上游雨水排放問題。所以項目部計劃在上鋼路DN2400雨水井設置臨泵排水系統,明敷鋼管接入後灘雨水泵站。
此外道路管線相對複雜,在實施管線搬遷時,需要集合施工總體布局、場地布置以及工序轉換等因素,合理地進行管線搬遷,儘可能減少臨搬次數,對於無法避免的臨搬和遷排,做好必要的管線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