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9月是個忙碌的月份,「慈善」是個關鍵詞。5日是第四個「中華慈善日」,近期,全國各地持續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展示著公眾對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新華財經記者觀察發現,隨著全社會慈善意識不斷提升,公眾通過網際網路參與慈善事業的方式漸趨多元,「80後」「90後」已成為網際網路慈善事業的主力軍。
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行的一場主題為「愛滿社區」的相關活動上,白領張建洋和記者分享了自己參與慈善事業的經歷。「工作比較忙,沒有專門的時間去做慈善,更多通過社交平台參與一些捐助項目,數額不多,每次幾毛錢到一兩塊錢不等。」
捐步數、捐積分、捐雞蛋……和張建洋一樣,越來越多年輕人藉助網際網路平台參與慈善事業。
——參與群體不斷壯大。據支付寶統計,在該平台上,今年上半年捐款達到6億元。在淘寶和支付寶平台的捐款中,47%的捐款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或農村。在所有的捐款中,95%的捐款金額沒有超過1元,小額高頻的慈善捐款方式成為主流。
浦東新區民政局副局長徐紅說,慈善事業是大眾事業,人人都可以參與。從2015年首次發起至今,騰訊公益通過科技+文化與公益的連接,「99公益日」捐款人次從最初的205萬增長到2800萬,擴大了近13倍;善款總額從最初的2.28億元增長到超過14億元,提高了5倍多。
——參與方式更多元。「我在支付寶參與一個螞蟻莊園的公益小遊戲,通過喂小雞獲得『愛心雞蛋』,捐雞蛋就可以參與先心病救治等慈善項目,挺有成就感的。」上海市民王女士對記者說。
記者發現,慈善事業和日常消費場景結合越來越緊密。在美團點評,已有5000多家酒店參與該平台的公益酒店項目。美團點評相關負責人表示,「參與酒店每獲得一筆訂單都將捐贈一定金額,用於幫助偏遠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在滴滴平台,用戶也可以將自己打車累積的里程捐贈相關公益項目。
——年輕人參與熱情高。統計顯示,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台發布募捐信息1.7萬餘條,募捐總額超過18億元。按年齡群體劃分可以發現,「80後」「90後」成為網際網路慈善事業的主力軍,其中,「80後」捐款數額占比最高,達到45%,而「90後」參與人數最多,占比達到48%。
此外,部分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平台特點和優勢,開展針對特殊人群的公益幫扶項目。58同城方面表示,計劃投入100萬元,在全國多個省份合作舉辦針對殘疾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的就業賦能培訓班,在增強殘疾人求職者技能的同時,也促使更多企業向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藉助網際網路平台,社會大眾可以更多參與到小額捐贈當中。未來,網際網路慈善也將成為我國慈善事業的重要增長點。(記者楊有宗)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蔣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