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黃金20年,重慶城市建設交出滿意答卷

2019-11-11     搜狐焦點網

1999年到2019年,是重慶發展歷程中非常重要的20年。這段時期內,重慶城市建設邁入發展黃金期。伴隨著城市骨架不斷拓展,伴隨著綜合交通體系逐漸成形,伴隨著人居環境更加舒適,重慶的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城市品質也顯著提升,活力競相迸發。

魔幻立體交通為城市「加速度」

從居民樓穿行的輕軌列車、把導航迷暈的黃桷灣立交......這些熱門景點每天都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打卡。誰能想到,從前受地形制約的山城重慶有朝一日能憑藉魔幻立體交通火遍世界。

事實上,這些走紅的輕軌、橋樑、立交多數都於重慶的黃金20年里建成。

例如「圈粉」無數的軌道2號線,就是2000年正式動工,2005年6月正式開通運營。

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去年,重慶主城已開通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4號線、5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和環線共8條軌道交通線,覆蓋主城九區,運營里程長達315.3公里。

就在2號線開通運營的同一年,重慶憑藉橋樑數量多、橋樑規模大、橋樑技術水平高、橋樑多樣化、橋樑影響力強,被茅以升橋樑委員認定為中國「橋都」。

作為山水城市,橋樑在重慶的交通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99年,重慶直轄後主城建成通車的第一座跨江大橋——黃花園大橋正式通車,不僅縮短了江北、渝中和南岸之間的距離,更帶動了整個江北區的發展。

來源:視覺中國

此後重慶主城建橋速度明顯加快,朝天門長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東水門大橋、寸灘長江大橋等陸續建成,拉近了重慶主城各區之間的距離,極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在過去的20年里,同步推進的還有快速路網、主次幹路、隧道、立交等建設。統計顯示,直轄之初,主城區城市道路通車裡程不足2000公里。去年底,主城區城市道路通車總里程達5664公里。

「現在出門,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快捷、選擇方式更多了。出門可以坐公交、地鐵,出重慶可以選高鐵、飛機。」這是重慶市民的普遍感受。

空間擴大給城市帶來大發展

交通地不斷完善,同時帶動著城市迅速擴張。而每一次城市空間的擴張,都是重慶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

1999年,一場變化正在醞釀之中。那個時候,重慶城市建設還未突破中梁山和銅鑼山兩山屏障,各個組團之間受地形制約聯繫有限,而如今炙手可熱的禮嘉,以及城市新富人區照母山在那時更是難覓蹤跡。

直到2002年,「內環」建成,重慶城市中心區域原有組團之間開始無縫連接起來。江北國際機場到市區的帶狀建成區在快速蔓延;茶園新區、大學城開始起步,標誌著城市建設根據總體規劃即將衝破中梁山和銅鑼山兩山屏障。也就在這一時期,重慶向北的口號提出,開啟了十餘年的北區造成運動。

來源:視覺中國

2009年,重慶主城的城市建設已經走出內環外,北至江北國際機場北部空港園區,南至巴南魚洞,西至沙坪壩大學城,東至南岸茶園新區,主城區進入「二環時代」。

2010年,重慶迎來又一個關鍵性年份,兩江新區的成立為北邊的龍興、水土、蔡家等多個組團的發展帶來有力支撐。

隨後,主城二環21個聚居區規劃出爐。根據規劃顯示,二環聚居區規劃總範圍約404平方公里,均分布在主城中心區周圍,雖然定位各不相同,但都擁有完善的配套。

2015年,《重慶大都市區規劃》首次亮相。該規劃借鑑了大巴黎、大倫敦、大東京等大都市區的規劃發展經驗,把重慶劃分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與城市發展新區,是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主城區由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組成,是重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載體。而都市功能拓展區則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建設區域,也是重慶未來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區,該區域的一項建設任務,就是「有序拓展城市空間,加快建設悅來、茶園等21個大型人口集聚區。

歷經20年,重慶從侷促空間突圍,向東南西北不斷拓展,最終在一步一步的擴張步履之中,整座城市的發展思路日漸清晰,即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房地產開發提升城市居住品質

人居的變遷無疑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在重慶的都市化進程中,房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使得城市的居住形態不斷進化,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和人居環境也得到極大提升。

1999年,是中國結束福利分房,邁進商品房時代的第一年,而這時重慶已有不少市民從單位的筒子樓住進了商品房。

以南方花園、加州花園、龍湖花園為首的商品房小區,不僅是重慶最先富起來的人居住區,也是當時重慶人居高度的代表。 

同年,重慶還舉辦了首屆房地產開發企業50強評選,渝海、南方、華宇、協信、新原興等企業榜上有名,渝派房企一時風光無限。

進入新世紀,重慶樓市隨著城市建設的腳步不斷加快更上一層樓,無論是開發規模還是開發品質都有了進一步提高。

融僑半島、藍湖郡、融創奧利匹克花園、魯能星城、富力城等超級大盤,氣勢洶洶,不僅開啟了重慶的大盤時代,拉開城市外擴的序幕,甚至還影響了樓市的走向。

與此同時,江北、南岸、等主城各區域步行街相繼崛起,商業地產概念開始深入到房地產行業。

來源:視覺中國

2004年,軌道2號線初步開通運行,主城區的購房者和開發商相繼進入城市西部,並給重慶樓市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樓市業態——軌道物業。

2007年,國家批准重慶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一好消息,使得重慶樓市再次迎來黃金期,以萬科為代表的地產開發商入渝,多藉助了這一波城市發展的紅利。

隨後「二環時代」到來,重慶房地產市場範圍再度延伸,各大房企開始抱團開闢新城,向北有照母山、禮嘉、蔡家、悅來、中央公園、水土,向南有彈子石、茶園、龍洲灣、鹿角,向西有西永、大學城、二郎、華岩、釣魚嘴等板塊。

從昔日被遺忘的角落,到區域新興,房地產開發已經成為新興聚局區快速崛起的重要手段。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住房條件又得到進一步改善,不僅品質更好,環境更優美,也變得更加「智慧」。

當然,令人驚喜的變化不僅表現在交通、居住、城市拓展等方面,20年來,重慶在生態、人文、公共服務、創新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使得居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2018年,《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出台。該《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本世紀中葉,重慶全面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如今,站在新起點上,重慶豪情滿懷,未來必將譜寫更加壯闊的城市篇章!

【1999-2019年重慶城市建設大事記】

1999年

黃花園大橋通車,這是重慶直轄之後主城區修建的第一座跨江大橋。

2002年

主城區路橋收費改革自2002年7月1日起征至2018年1月1日停徵,歷時16年,為發展重慶交通設施的建設、保障路橋設施管護資金、提高路橋設施的管護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4年

重慶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較新線」  開通觀光運營。

2005年

因橋樑數量多、橋樑規模大、橋樑技術水平高、橋樑多樣化、橋樑影響力強,重慶被茅以升橋樑委員會2005年年會認定是中國唯一的「橋都」。

2009年

重慶建成全國最長的環城高速公路——重慶繞城高速公路。

同年9月,成渝兩地間首次開行最高速度為200km/h的「和諧號」動車組,標誌著西南鐵路正式邁入快速時代。

2010年

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重慶城市繼續往北、往東、向西發展,繞城高速附近的水土、龍興、魚復等片區相繼被開發,成為產業熱土。

同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慶要建成大西南綜合交通樞紐,成為西部走向世界的門戶,機場路拓寬改造、機場路專用快速路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

2015年

重慶首條高鐵——成渝高鐵建成通車,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客運里程308.2公里。

2017年

重慶機場T3航站樓正式啟用。

2018年

《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出台。該《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

《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實施方案》出爐。該實施方案提出,將主城區「百公里兩江四岸」打造成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城市品牌的典範,使「山、水、城、橋」相互輝映的美景成為重慶城市名片。

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智慧城市管理行業標準——《重慶市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技術規範》發布

搜狐焦點重慶站 代媛媛

搜狐焦點重慶站獨家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5rSZG4BMH2_cNUgQE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