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高手的神來之筆,俏色就是創意的開始

2019-10-13     華哥覓玉

「俏色」是玉器雕刻工藝中常用的一種專業術語,多是利用玉料上天生的、固有的、面積小、色調鮮明,且區別於原料上大面積的其他顏色的一種色彩,進行設計創作,並將這種色彩強化成具體物象。

在雕刻大師妙手天成的經營下,將這一小塊顏色運用得非常巧妙、自然和靈動,使其在作品中達到極致的效果,以充分展示出天然造化藝術感染力。這種俏色玉雕作品往往是妙趣天成,猶若神來之筆,且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往往具有不可複製性。

玉雕高手的神來之筆,俏色就是創意的開始


目前已知最早的俏色玉雕作品為玉鱉,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距今3000年前殷商時代。玉匠對玉料的色澤和紋理把握準確,將黑褐色皮保留,琢成鱉的背甲,頭部、腹部和足皆為青白色,妙韻天生。


俏色設計的原則

著名的雕刻大師潘秉衡生前常說:「俏色要寧少勿多,俏要俏到點子上,一點為絕,二點為俏,三點為花」。

在俏色中,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 設計不能匠氣,必須巧妙利用原有的皮色。在玉雕中如果只是在皮色上進行陰刻或減地陽琢,使皮色凸現出來形成玉雕圖案,嚴格來說,這種雕琢不能稱之為「俏色」。

2、 設計不能俗氣,俏色的運用體現出了設計師的藝術修養和素質。

3、 設計要有靈氣,要依據玉料顏色進行設計,並將其強化,使得顏色的利用充滿靈動之氣。

作品鑑賞



「俏綠色」,巧妙利用材料中的綠色雕刻成樹林,以小見大,實則幾抹綠色,但讓人感覺到的是蔥蔥鬱郁的一片。佛現當來,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用南紅做「火焰」,赤紅火焰是整件作品的點睛之筆,取名《祈福》


喜上眉梢瓶,絲絲相扣,細緻入微,點面結合,比例恰當,構圖嚴謹,古典耐看,加之那幾點俏色恍若神來之筆,更顯珍貴。


蓬勃碧綠的春芽,從細潤淡黃翡中破土而出,微風輕拂,幾支嫩芽傾俯於地,更多壯碩飽滿的葉片迎風招展,顯現出勃然生機。


濃厚的紅褐色皮巧雕為兩隻金蟾,最妙的莫過於金蟾下面的黑褐色玉質巧雕為金蟾的卵,化腐朽為神奇。


金黃色玉皮的分布猶如金絲猴的毛髮,作者俏色巧雕為金絲猴。渾圓獨籽,在皮色最深處,寫意雕琢猴眼圓睜,手掌下垂,其身形融於玉中,不見其形,卻進人心。用最少的雕刻、虛實的結合、繁簡的搭配來表達出富有想像空間的畫面。


由青海玉料中的翠青雕刻而成,為淺翠綠色,似嫩綠色翡翠。作者立體雕刻為一隻辣椒,椒葉翻卷較為自然,辣椒略微鼓起的弧面,增強了把玩時的舒適性。


黑白青花,俏色琢鶴兩隻,大面留白,形成繁簡的對比,韻味十足。


黃褐色玉皮,雕琢為兩片銀杏葉和一隻小鳥,秋意濃濃,充滿文人意趣。


這件阿拉善瑪瑙的顏色分為三層,保留了瑪瑙的天然形狀,僅利用顏色的變化,陰刻線來展示酋長的面部表情及頭飾,神態尤為自然詼諧。


將牧童的天真頑皮、牛兒的憨態,清晰的表現出來。黑白分明,對比強烈


將玉質中的一個黑點俏色巧雕為魚的眼睛,宛若天成


作者將斑駁的顏色設計為少女的頭巾,頭部的白色瑪瑙設計為一朵繁花,純凈部分則雕琢為少女的側面,恬靜之美,溢於言表。


兩個小和尚,面對面談論道家哲學。


因果通過正面和反面來說明,事實上是沒有一個絕對的因,當然更沒有一個絕對的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4mPym0BMH2_cNUgkk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