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鹽茶關:陝西茶馬古道的重要關卡

2020-01-04   申威隆I關中拍客

我國的茶葉和茶文化最初起源於巴蜀,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曰知錄》中記載:「自秦人取蜀後,始有茗飲之事。」公元前306年,秦王伐蜀,鑿金牛道,地處川、陝、甘三省交界處的寧強縣,便成為當時的交通要道——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2019年11月18日上午,我和家人開車去九寨溝的途中,經過漢中市寧強縣安樂河鎮時,在公路拐彎處的小廣場上看到一塊寫有「鹽茶關」三字的巨石。於是,我操作自己的無人機,對這裡的鹽茶關和安樂河鎮進行了航拍。

當無人機升上天空後,周圍的景象一覽無餘。首先,無人機自東向西,順著山谷飛進去,公路蜿蜒曲折地伸向遠方,崇山峻岭,氣勢磅礴。

這裡便是著名的金牛道,陝西與四川的重要通道,經過廣坪抵達四川省青川縣,然後沿著白龍江河谷,通往廣元市昭化區,最後轉入劍南閣道。古代,四川的茶葉就是經過這條金牛道,翻越巴山,銷往各地。

鹽茶關設立於何時,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蹟。但是,從這裡重要的地理位置來看,古人必然會在此設立關卡,查禁私販鹽茶,確保商道安全。

陝西茶馬古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唐宋、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先後以山南茶、漢中茶和紫陽茶為主打產品,以西安、漢中和安康為茶馬古道的起點和集散點。陝西茶馬古道四通八達,官辦為主,民間參與,負載著強國強軍、外事交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使命。

隨後,無人機掉頭,向東邊飛去,秀美的安樂河和安樂河鎮瞬間呈現在眼前。安樂河自北向南緩緩流過,在鹽茶關東側繞了一個灣,從高空中俯瞰,好像一個月牙。

安樂河鎮位於寧強縣西南角,東臨燕子砭鎮,西與廣坪鎮接壤,南依四川朝天區陳家鄉,北靠甘肅省康縣陽壩鎮。千百年以來,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鹽茶關腳下,守望著陝西茶馬古道的輝煌。

據說,有一種叫做「金牛早」的茶,便是產於寧強縣「金牛道」附近的茶區。由此可見,茶葉沿著金牛道進入中原時,茶葉的種植區域也不斷北進。漢中地處秦巴腹地,冬寒陰短,夏無酷暑,降雨充沛,山地肥沃,很適合茶葉生長。這裡由茶葉的運輸地,逐漸變成了茶葉的重要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