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大結局後,上海陵園人爆滿……

2021-04-11   聽海廚坊

原標題:《覺醒年代》大結局後,上海陵園人爆滿……

來源:視覺志

最近被兩張圖片弄哭。

今年清明節,在上海龍華烈士墓園,陳延年的墓前擠滿了鮮花,比往年熱鬧。

陳喬年的墓前,不知誰放了一個紅彤彤的蘋果,原來還有人記得喬年的可愛。

很多人是通過《覺醒年代》才知道他們,電視劇首輪播放已結束一段時間,欣慰的是,電視劇的熱度過去了,他們沒有被遺忘。

01

或許還會有人問,陳延年,陳喬年是誰?

這很正常。

畢竟他們不是初高中歷史課的考試重點,《覺醒年代》雖收視率喜人,但宣發很佛系。從播出到現在,上熱搜的次數屈指可數,還都在吊車尾的位置。

如果你之前不認識他們,聽完他們的故事,希望你能記住他們曾經來過。

《覺醒年代》劇照

如果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我希望他們可以永遠活著。

02

他們為了救國救民,所放棄的那些,不能因為他們心甘情願,我們就當成理所當然。

《覺醒年代》播出後,網上有個帖子說的好,話糙理不糙。

延年和喬年所出生的陳家,就是這樣。

家中長輩官拜四品,在當地和北京上海均有置業,絕對的大戶人家。

就算後來大清亡了,官職沒了,但家底還在,護延年喬年衣食無憂,不是問題。

但這對兄弟,卻一心想救國救民。

小時候,延年就帶著弟弟喬年去廟裡聽革命黨人講故事,心裡早就埋下了救國救民的種子。

等父親陳獨秀從日本逃亡歸來,他們就要求去上海求學,想見世面,想接觸新思想,想給中國找條出路。

03

到了上海,大城市的繁華,跟他倆沒什麼關係。

他們過著「食則夸餅,飲則自來水,冬仍衣袷,夏不張蓋,與工人同做工,故顏色憔枯,人多惜之……」的日子。

就算叔祖母多次主動提出要匯款資助他們,也均被延年拒絕。

當時的中國不獨立,處處掣肘,像個提線木偶。

想給中國找條出路,自己怎能不獨立。

喬年從小就和哥哥親近,哥哥說一不二的性子,他當然知道,而哥哥「自創前程」的原則,他也認同。

其實在他們離開家鄉的那一刻,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上法語補習班,之後考上震旦大學(現在的復旦大學),大學沒讀完就去了法國勤工儉學,都不是在為自己謀前程,而是給中國謀未來。

生活的困苦,對他們而言,更是磨練。

04

他們當然有更利己的選擇,但如果當時人人都想自保,中國還保得住嗎?

19世紀初的中國,黑暗到看不到一點光亮,苦難疊加,不知道何時才會結束。

延年和喬年就生活在這樣的中國。

中國還會變好嗎?

正等著瓜分中國的列強不會希望,給中國罩下層層黑幕,自己卻賺得盤滿缽滿的人不會希望,想去法國勤工儉學接受新思想的延年喬年這批青年們,是他們正希望著,更相信著。

如果黑暗中沒有了光,那就讓自己變成光,刺破這黑暗,照亮中國之未來。

所以才有了《覺醒年代》里最催淚的一幕。

上一秒,延年喬年面朝陽光,大步流星踏上赴法的郵輪。

下一秒,他們就深陷囹圄,滿身傷疤,腳戴鐵鐐,英勇赴死,在陰森的刑場上,他們的眼神依然堅定從容。

「他們一步步走向光明,共赴理想的同時,也走向了死亡。」

我們會哭,除了覺得他們偉大,覺得感動,也會覺得心疼。

他們是多意氣風發的少年,多美好的人。

05

延年去世後,同事們都很懷念他。

他們最知道延年是怎樣的人。

延年一生未婚,把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工作。

有人形容「陳延年工作夜以繼日,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平時沉默寡言,但在研究和討論理論問題時,卻常常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如同猛獅。

因為他的偶像是列寧,他要和列寧一樣,對理論和原則絕不含糊。

有同事朋友不忍他孤獨,催他結婚,給他介紹對象,卻都被擋回來。

但有同志因男女關係鬧矛盾,延年卻總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輕鬆幫忙化解。

他有談戀愛的情商,卻沒有給自己談戀愛的機會。

別人結婚,他出讓房子。

別人生孩子,他囑咐下屬這個月給這位同事多發些津貼。

他對得起所有人,唯獨在生活上對不起自己。

自立六不原則,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不閒遊、不看戲、不照相、不下館子、不講衣著、不作私交。」

如果不是專門查回憶錄去了解真正的延年,很難想像世上會有如此無私自律的人。

後來,延年做到組織上很高的位置,也未曾給自己謀半點私利。

甚至連工資,也只給自己留一小部分,剩下的不是分給因罷工失業的工人,就是給需要接濟的婦女。

他自己身上常穿的那件衣服,卻還是多年前在法勤工儉學時的學生裝。

延年被抓時,一身短衫褲,褲腿上扎著草繩,一副苦力打扮,他自稱是伙夫,敵人未曾懷疑。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常常和車夫扛工們一起幹活的延年,穿衣吃飯和普通工人無異。

如果不是因為在營救時出了差錯,延年不會暴露身份,本可以活下來的,這也成為同事們最大的遺憾。

06

延年犧牲時,29歲。

在刑場誓死不跪,被一群劊子手亂刀砍死。

最受打擊的是喬年。

延年去世後,喬年變了,那個活潑開朗的喬年消失了,留下了一個不會笑的喬年。

之前的喬年,被女同志夸眼睛可愛,皮膚白皙,臉頰總是紅紅的,有人叫他蘋果,還時常冒出些孩子氣。

尤其是遇到之前在法國一起勤工儉學的同學,玩鬧到床上打滾的時候都有。

但一提到工作,卻又變得嚴肅認真,面對危險,也絕不退縮。

1926年,日本軍艦駛入中國大沽口挑釁,劉和珍和同學們上街示威,後來被段祺瑞的士兵打死。

那場運動,陳喬年也參加了。

根據魯迅筆下那篇《紀念劉和珍君》中所描述的場面,可以探究其中兇險。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願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

「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然而我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延年在這場運動中,被刺刀戳傷,差一點就刺傷心臟。

他去醫院上完藥,沒過幾天,又開始在外活動。

剛逃離一場危險,又把自己置身於下一場危險里。

哥哥延年如此,弟弟也是如此。

這對兄弟太讓人心疼。

延年犧牲的第二年,喬年被捕,不久後犧牲。

離開前,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事關他和哥哥的理想,更事關你我。

「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07

所以在安徽合肥,有一條路叫延喬路,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

又想起清明節延年喬年墓前的畫面,除了鮮花簇擁,還有一個細節,更令人淚崩。

延年的墓碑旁放著一張照片,是前段時間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的楊潔箎主任。

照片中的場景,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這麼多年了,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中國卻早已不是那個任人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美國又想搞事情,對中國事務指指點點,還給自己安好人頭銜。

楊潔箎主任毫不嘴軟,直接懟回去,

「我現在講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說話。」

放這張照片的人,多想告訴延年喬年,你們當年的理想,中國正一步步實現,明年的中國,會給你們帶來更好的消息,這盛世如您所願。

很多人因為《覺醒年代》才認識他們,有人上網催續集。

其實我們就活在續集裡。

「你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

有些人為寫好續集,提前走了,但只要我們沒忘記,他們就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