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證阿羅漢果的前後因緣
以前,凈飯王手下有一位極賢大臣,婚後一直都沒有子嗣,夫妻倆常常祈禱梵天、帝釋天、地神等,但都沒有效果。
後來,凈飯王生下悉達多太子,婆羅門相士預言:「太子若在家,將成為金輪王;若出家學道,將證得無上正等覺。」
聽到這個預言,極賢大臣非常痛苦,心想:「如果有孩子,將來可以作悉達多太子的侍從,我的職位也可以傳給兒子,只可惜我現在沒孩子。」想到這裡,極賢大臣心裡倍加難過,夫妻倆又想盡辦法,再三祈求,仍然無濟於事。
悉達多太子長大後,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後來出遊四城門,親眼目睹人間的生、老、並死苦,他深深思維世間的諸苦,生起猛烈的出離心,獨自夜半越出城門,拔劍削髮,出家修道。在苦行六年之後,在尼連禪河接受牧羊女的羊奶,以及婆羅門的吉祥草等供養後,他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發誓:
「在未現證菩提以前,我永遠不起此座。
後來,夜睹明星,而大徹大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接著,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攝受陳如等五位比丘,也度脫很多人,皆得聖者果位,後來又去迦毗羅衛國等印度各地演說妙法,弘法度眾。
這時,極賢大臣心想:「我已經七十多歲了,膝下無子,應該將財產供養佛陀,不然,我死後,財產無人繼承,將全部充歸國庫,沒什麼意義。」於是,他發心迎請佛陀及僧眾應供,親手供養各種甘美的飲食。供養圓滿後,佛陀對他傳了法。他受持讚嘆正法,對正法生起歡喜心。同時,他對佛陀誠懇地說出內心話:「佛陀,如果我家有個男孩,就可以像我侍奉凈飯王一樣地侍奉您……。」
佛陀安慰他:「如果您真是如此希望,那非常好,我們就這麼約定。」
不久,極賢大臣的妻子果然懷孕了,十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他們為他舉行隆重的誕生儀式,並取名為「賢者」。賢者很快長大了,他學會八觀察及一切世間的學問。
佛陀觀知賢者出家的因緣已成熟,便親往極賢大臣家,對他說:「您家的賢者,在未生之前,你已答應給我作侍者。現在,我來接他了。」
極賢大臣很歡喜,把賢者叫到佛陀面前,吩咐他:「賢者,在你未出生以前,我已承諾把你交給佛陀作侍從。今天,佛陀親自來接你,你一定要好好地侍奉他,千萬不要辜負父親對你的期望。」
賢者高興地說:「我一定遵守您的教誨,謝謝父親給我這個機會,孩兒非常樂意。」
佛陀把賢者帶回經堂,為他剃度、授戒、傳法。賢者精進修行,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這時,他心想:「我現在已斷除一切痛苦,獲得無上安樂,這些都是佛陀給我的。而報答佛恩的唯一方法,就是度化一切眾生。」
賢者以神通觀察了知,應該先調化自己的父母。那間他回到家裡,躍入虛空,對父母示現雷、火、雹等各種神變,父母親對他生起歡喜心和信心。他傳法給父母,當下父母二人都摧毀薩迦耶見,證得預流果。
父母告訴賢者:「我們想出家修道。」
賢者說:「你們怎麼決定,都可以。」於是,父母布施所有的家產,安排好一切,就一起出家。出家後,各自精進努力,都成為阿羅漢。
這時,比丘們請問世尊:「世尊,賢者是什麼樣的因緣出生在富貴之家,身相莊嚴,能於佛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他的父母又是什麼因緣被賢者度化,也能出家得阿羅漢果?請世尊為我們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說:「這是因為他們前世的願力。在賢劫人壽四萬歲時,人天導師拘留孫佛在度化眾生圓滿後,示現無常,入了無餘涅盤。當時的國王準備為佛修建一座遺塔,命令一位大臣全權負責。但這位大臣對佛沒有太大的信心,因而把修建遺塔的事推給兒子做,他對兒子說:『兒子,我在王宮裡國事繁忙,若再兼管修建遺塔,恐怕會忙不過來,你來負責修建遺塔吧;
大臣的兒子聽從父親的命令,掌管整個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務。在修塔的過程中,他對拘留孫佛生起很大的信心,並皈依受戒。他的父母受他的影響,也漸漸對佛生起信心,進而也皈依受了居士戒。
遺塔圓滿竣工後,國王召集全國人民,舉辦一場大法會。大臣的兒子,在塔前恭敬地供養,並發願:『以這個善根因緣,希望未來能令佛歡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
他的父母問他發了什麼願,他如實回答,父母聽後,也一起發願:『希望我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能依孩子的引導,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證得阿羅漢。』
比丘們,當時大臣的兒子就是現在的賢者,當時的父母就是賢者的父母。因為我和拘留孫佛的功德事業是相同的,所以他對我生起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他的父母也因為同時發願,現今願力已經成熟,而能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
另外,在迦葉佛出世時,他們三人出家,曾共同發願:『希望將來能在佛的教法下一起獲得解脫。』
因此,今天這三個人能同時得到究竟涅盤的果位。這就是全家人一起共證阿羅漢果的前後因緣。」
世間是最珍貴的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裡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輕易間地抬頭,看見了橫樑上的蛛蛛。佛主停下來,問這隻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見解,怎麼樣?」蜘蛛遇見佛主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主問到:「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樑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你可還好,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麼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颳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 又颳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主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朝吧,體驗一下姻緣。」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主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二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的感覺?
幾天後,皇帝下召,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空霹靂,她怎麼也想不同,佛主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靈魂就將出殼,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那麼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主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裡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愛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再來問你,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象一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主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抱在一起。
克制身口意的行為
如果錯抓孤沙草,手會受傷,同理,比庫若造作邪行,也會趣向惡果。
懈惰,犯戒,修梵行時卻心生懷疑的人都得不到大善報。
應當作的事就盡力、堅定地作。放蕩的比庫,徒然增長慾望的塵垢。
有位比庫後悔曾經愚痴地砍伐一些樹木,就向另一位比庫透露他的心聲。
但這位比庫卻說:「砍伐樹木不過是極其微小的戒而已,你已經向我表達悔意就好了,沒什麼好自責的。」
說著說著,這比庫為了證明自己不把這種小小戒放在心上,就用雙手連根拔取一些樹木。
甚至當佛陀告誡他時,他一開始也是桀傲不馴,頑強任性。
但是當佛陀說法後,這桀傲頑強的比庫才明白,身為比庫,要克制身、口、意的行為。從此以後他嚴謹地遵守戒律。
後來,更因為修習止觀,而證得阿拉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