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零利率下,你該如何應對?

2019-11-09     第一財經廣播

不管怎麼說,美聯儲年內的第三次降息還是如約靴子落地,當然年底之前再降息的機率偏低。去年,美聯儲加了4次息,時間節奏和力度把握的較為平均,收緊貨幣政策的趨勢非常明顯,美元指數也從88點上衝到了97點;而今年即使是降息,但美指並沒有形成壓力,依然緩慢上升。如今,貨幣寬鬆對於促進股市,哪怕是拉低匯市的作用已經不再明顯。

降息潮下的近零利率是大勢所趨。普通投資者關注的是,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該作何調整?保守性的儲蓄、穩健型的債券、基金投資抑或是風險投資股市、匯市以及大宗商品的投資該怎樣布局?

投資者愈發感受到自己正處於進退兩難的處境。全球負收益債券總值已近16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由歐洲各國政府發行。如果投資者持有這些債券直至到期兌付,他們無疑將承受虧損。

然而,過去一年,這些債券扮演了避險資產的角色,在市場參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的憂慮中,異軍突起,為投資者提供了可觀的回報。與此同時,同樣的市場情緒下,股市卻未能保持升勢。

面對低息和債券收益率下跌的大環境,投資者需要他們變換思維模式和投資態度。簡而言之,破解之道就是多元化投資目的地、資產類別,以及風格。

首先,跨資產分散投資:只投資股票或政府債券的投資者,可考慮投資企業和新興市場債券。雖然許多發達市場(尤其是歐洲和日本)政府債券今年的回報不俗,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負收益債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投資級企業債券和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的收益率具有吸引力。

對於追求固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現在購買一籃子新興市場政府債券便可享有超過5%的收益率,而無須承擔外幣貶值的風險。對於尋求資金避險的投資者而言,黃金和日元相對政府債券,是更好的長期替代品。

其次,風物長宜放眼量:投資者通常只把儲蓄投資於本地、即自己熟悉的市場。因此,今年以來他們從股市所獲寥寥。舉例而言,新加坡股市今年前9個月上漲約6%。不過,如果它們採取了更廣泛的地域配置,就可以大幅提升回報——同期,美國股票上漲了23%,而歐洲股票上漲了16%。

第三,多元化的同時,勇於嘗新:舉例而言,近年來科技板塊或許是個投資風口。這加大了固化既定投資,即追加最近投資的資產的風險。社會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醫學的進步和健康護理方式的創新,或許可以使得健康護理和相關行業在未來數年,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作者:張沛

編輯:楊燊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nUxTW4BMH2_cNUg21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