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陳凱歌導演影片與紀君祥元雜劇《趙氏孤兒》的情節異同

2020-03-20     單說影視

陳凱歌導演影片《趙氏孤兒》與紀君祥元雜劇《趙氏孤兒》大體主線相同,都是屠岸賈殺了趙盾全族,程嬰用自己的孩子換下趙氏孤兒,將其撫養成人,最終報仇雪恨的故事。

(一)

元雜劇中的趙盾是個忠臣,為人正直,很得人心;屠岸賈是個佞臣,凶暴殘忍,專權誤國。雙方的矛盾,已有劍拔弩張之勢。當時西戎國進貢一條神獒,晉靈公賜給了屠岸賈,屠岸賈扎了一個草人,打扮成趙盾的樣子,訓練它撲食。屠岸賈在大殿上說神獒最有靈性,識得不忠不孝之人,之後神獒撲上趙盾就咬,多虧殿上的太尉提彌明把狗殺了。趙盾跑出殿門,車已經被屠岸賈卸下了兩匹馬和一個輪子,壯士靈輒一手策馬,逢山開路,將趙盾救走。靈輒曾經差一點餓死在桑樹下,是趙盾給他酒飯,讓他飽餐一頓,如今他便是來報一飯之恩的。屠岸賈害趙盾不成,又在晉靈公面前進讒言,將趙盾一家三百口滿門抄斬。

影片中趙盾和屠岸賈都是權臣,都不把國君放在眼裡,二人同樣勢不兩立,水火不容。趙盾兒子趙朔打了勝仗,想讓國君去迎接,晉靈公送了個「禮物」,用彈弓打了趙朔的馬,顯然是君弱臣強,他以此惡作劇的形式來發泄不滿。趙盾當場質問屠岸賈,趙朔說打了馬是小事,帶壞了國君才是大事。屠岸賈儘管冤屈,在此情勢下也只能忍辱吞下打傷馬的彈丸。趙朔夫人莊姬即將生子,趙朔公然在朝堂上對屠岸賈說:「大人的兒子要是活著的話,也該有孩子了吧。」趙家在晉國已然不可一世。

影片中咬趙盾的狗是一隻神鬣,屠岸賈用的是同樣的訓練方式,說他能辨忠奸,將其牽上大殿,神鬣對著趙盾狂吠,趙盾說朝堂之大,容不下畜生,一語雙關,表面罵狗,實則罵屠岸賈非人。屠岸賈設計用一種毒蟲咬噬晉靈公,以此嫁禍趙盾,言其在酒中下毒毒死君主,並假傳晉靈公臨死前的旨意:殺趙盾,滅趙氏全族。神鬣撲上趙盾就咬,屠岸賈沒有給趙家半點喘息之機,按族譜滅了趙盾全族。

兩個作品相比,屠岸賈用狗攻擊趙盾和靈輒救趙盾的情節相同,元雜劇中當時趙盾逃脫,影片中趙盾當時被屠岸賈殺死。影片其它情節皆為激化矛盾衝突的加工,屠岸賈殺趙氏全族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

元雜劇中,因趙朔的夫人是莊姬公主,屠岸賈不好直接殺趙朔,就詐傳晉靈公的旨意將其賜死。趙朔死後,莊姬被囚在府中,生下一個男孩。她以看病為名找來原是趙朔門客的草澤醫生程嬰,含淚請求他救孩子出去,到太平莊找趙朔的好友公孫杵臼,而此時屠岸賈在城門張掛榜文,凡是藏匿趙氏孤兒的,即誅滅九族。程嬰擔心屠岸賈拷問公主,公主只能在萬般不舍中自盡身亡。程嬰把趙氏孤兒放進藥箱,被屠岸賈的部下韓厥攔住,韓厥看透了屠岸賈的面目,深惡痛絕卻無力抗衡,他毅然決然放走了程嬰和趙氏孤兒,自刎以明志。

影片中,趙朔是當時被屠岸賈殺死的。屠岸賈喜歡莊姬,並沒想殺她,這種情愫元雜劇中沒有。程嬰的身份也是醫生,但原本和趙朔沒有關係。他情急中為莊姬接生,莊姬同樣懇求他救出孩子,去找公孫杵臼。韓厥奉命搜查,莊姬請求放過,假裝孩子還沒有出生,之後自盡身亡,韓厥因故意隱瞞實情被屠岸賈砍瞎了一隻眼睛。

兩個作品中莊姬自盡都出於母愛,影片中的情節更有感染力,只不過鏡頭的表現力尚不足,莊姬生產後一如常態也不甚合理,若是強撐虛弱的身體,盡全力保住孩子的性命,更能表現母性的堅強。韓厥沒有自刎,引發了之後的劇情,屠岸賈沒殺韓厥,讓其形象更為厚重,他狠絕殘暴但並不純粹,即使對背叛之人,也有手下留情的時候。

(三)

元雜劇中,屠岸賈追查不到趙氏孤兒的下落,宣布要把晉國一個月之上,半歲以內的嬰兒全部殺光。在這一關鍵時刻,程嬰獻出了自己未滿月的孩子,他找到了晉國的老宰輔公孫杵臼,公孫杵臼因朝政黑暗,不滿屠岸賈的專權,罷職歸農,不與奸佞共事。程嬰想把趙氏孤兒託付給他,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再背著藏匿的罪名赴死,而公孫杵臼要程嬰撫養孤兒,自己擔負罪名。

於是,程嬰和公孫杵臼上演了一齣戲。程嬰到屠岸賈面前告發了公孫杵臼藏匿趙氏孤兒,告發的理由也很充分,程嬰說為了挽救一國生靈,更是免我程家絕後。屠岸賈殺氣騰騰,直奔太平莊。公孫杵臼矢口否認藏匿孩子,得知是程嬰告發又開始大罵,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屠岸賈消除疑慮。狡猾的屠岸賈讓程嬰用大棍子打公孫杵臼,想看看二人的反應。程嬰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一招,他推三阻四,打是打了,但是不太像,公孫杵臼也是語無倫次,險些暴露真相。這時,有人來報,在土洞中搜出了趙氏孤兒。屠岸賈大喜過望,馬上殘殺了這個假的趙氏孤兒,達到了他斬草除根的卑劣目的。

影片中,官兵搜捕時程嬰妻子抱的是趙氏孤兒,被當成程嬰的孩子抓走,而程嬰的孩子以趙氏孤兒的身份被中大夫公孫杵臼接走。在屠岸賈脅迫下程嬰說出趙氏孤兒的去向,程嬰的妻子和孩子藏在夾壁牆中,被屠岸賈搜出並殺害,公孫杵臼也因此殞命。

兩個作品中公孫杆臼儘管身份和死法略有區別,但人物形象是一致的,捨生取義、慷慨赴死。

元雜劇中程嬰忍辱負重、沉著堅毅,不僅僅是忠義,更是大愛,因為犧牲他的孩子,可拯救更多的無辜,英雄精神構成全劇的思想靈魂。影片中的程嬰是個沒有光環的普通人,他並不想自己的孩子替趙氏孤兒去死,招出公孫杵臼是因為他以為孩子已被送出城。但他是善良的,畢竟他救了趙氏孤兒,也救了全城嬰兒的性命,還獨自撫養孤兒長大。

程嬰妻子是影片中增加的形象,不僅表現母性,也為後面屠岸賈發現真相做鋪墊,同時因為妻子成了這場悲劇中的犧牲品,程嬰對屠岸賈的仇恨就變得更加複雜。

(四)

元雜劇和電影中此情節相同:屠岸賈覺得程嬰幫他完成了滅趙氏一族的計劃,就答應程嬰做了他的門客,趙氏孤兒名義上是程嬰的兒子,名叫程勃,被屠岸賈收為義子。

元雜劇中,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程嬰把真相告訴了他,趙氏孤兒悲憤不已,決意報仇。此時晉靈公已死,晉悼公在位,趙氏孤兒將屠岸賈專權橫行、殘害忠良之事稟明,在晉國國卿魏絳的鼎力相助下,屠岸賈被處以凌遲之刑。

影片中,屠岸賈和程勃是有父子情的,屠岸賈知道程勃就是趙氏孤兒時依然在戰場上救了他,他不是個十足的惡人,是個有血有肉的形象。程嬰的心態是複雜糾結的,他想讓程勃長大後殺了屠岸賈,可屠岸賈受傷時他還是拿出了救命丸。結尾在同一鏡頭中屠岸賈殺了程嬰,程勃殺了屠岸賈。

元雜劇中程嬰的復仇計劃是單純的,屠岸賈精心磨製了自己的斷頭刀,撫育了自己的掘墓人,是極大的諷刺。而影片中程嬰的復仇計劃是複雜的,屠岸賈更像個可憐人,自己對程勃付出了情感,而義子在得知真相後並沒有對他手下留情。這一結尾缺少必要的交代,情節顯得單薄而蒼白,是此影片的遺憾之處。

總體來說,元雜劇《趙氏孤兒》中,昏君奢靡無道,奸臣窮凶極惡,忠良慘遭屠戮,義士捨生取義,自始至終蕩滌著一股磅礴的沖天氣勢。影片《趙氏孤兒》中,程嬰的選擇更為當今觀眾接受,畢竟主動用自己的孩子替代別人的孩子去死,是有悖人倫的。

影片《趙氏孤兒》後半部分情節設置和細節雕琢上還有些欠缺,小到人物語言應有的時代特色(如「乾爹」應叫「義父」,「男人」應叫「夫君」),大到故事的流暢和主題的清晰,都需進一步完善。值得肯定的是其中的悲劇美感,畢竟這段故事是盪氣迴腸,給人以心靈衝擊的。

另附史料中此段故事的記載:

《左傳》里沒有屠岸賈,沒有程嬰,只是趙家的一場內鬥,趙氏一族互相誣陷殘殺,最後只剩下趙武,所以稱趙氏孤兒。

在《史記》中,《晉世家》和《趙世家》的記載也有出入,總結起來,和元雜劇的主要區別有五點。

第一,這段故事沒有趙盾,當時趙盾已經死了,是屠岸賈和趙朔之間的衝突;

第二,代替趙氏孤兒死的是別人的孩子,原文是「謀取他人嬰兒」,這一點不是義士所為;

第三,韓厥沒死,在屠岸賈將趙家滅門的時候稱病不出,後來他扶持趙武承襲了趙氏家族;

第四,程嬰和趙氏孤兒一直藏在山裡,沒有趙武認屠岸賈做義父的情節,屠岸賈被國君滅族;

第五,程嬰最後完成了報仇的任務,想去報與公孫杵臼知曉,拔劍自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lZNAHEBrZ4kL1ViW6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