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路東街5號院,位於海淀區萬壽路街道,是個建於1984年的老小區。疫情期間,街道和社區加派人力物力,保障了小區居民的防疫安全和生活穩定。然而就在三個月前,這裡曾發生過一場爭執,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5號院門口曾有一條直行通道,直達永定路東街。然而在2015年,東側新建了永定翠庭小區,攔住了原本筆直的通行道路。於是,開發商將原來的直行路西移並拓寬,形成一條「L」形道路,供兩個小區居民使用。
此外,新小區將「西門」設置為機動車出口。這個「西門」恰好與老小區大門相鄰,這樣一來,兩個小區的車與人共用一條路,老小區的居民出行沒有之前方便了,不少居民對此表示不滿。
新小區與老小區共用一條路是否合規?老小區不讓新小區用路是否合理?春節前夕,《向前一步》節目組邀請老小區居民代表和新小區開發商,面對面溝通解決方案。
問題一
開發商為何沒有兌現承諾?
節目現場,老小區居民代表表示,當初新小區開發商曾經承諾,要給老小區留出單獨的通道和人行道,但後來並沒有做到。現在兩個小區居民共用一條路,既走人、又行車,非常不安全。另一位老小區居民則表示,開發商曾經通過公示,明確這條路是老小區獨有的。對此,新小區開發商將作何解釋?
問題二
路權到底屬於誰?
兩個小區共用一條路,到底給老小區居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老小區居民表示,首先是安全的問題。這條路是老小區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老小區老人多、孩子多,新小區的機動車也走這條路,給老人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其次是通勤的問題。這條路,對新小區車主來說是直行,對老小區車主來說是轉彎,按照交通法,轉彎要讓直行。據統計新小區有226輛車,即便新小區每天只有四分之一的車輛需要通勤,老小區的車主也會耽誤很多時間。
那麼,這條路的路權到底屬於誰?專家指出,老小區原直行道路屬於公共道路,並非老小區所有。新修的「L」形道路是城市代征道路,同樣具有公共屬性,不應成為某小區的專屬道路,雙方應該彼此禮讓,共用一條路。那麼,老小區居民的安全和出行問題怎樣保障?
問題三
新小區為何一定要從西門出車?
節目現場,有居民提問,新小區本來就有很多個出入口,為何一定要把緊鄰老小區的西門設為機動車出口?
這個疑問得到了在場所有老小區居民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給老小區帶來不便的,主要是 「出車」問題,如果新小區西門只供行人出入,那是沒問題的。對此,開發商又將如何解釋?
隨著討論不斷深入,新小區增設北門等方案相繼被推翻,專家又提出增設緩衝帶、設置道閘、建立禮讓公約等措施,這些措施能從根本上解決老小區面臨的問題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節目現場,老小區居民還提出了「拆除擋光的圍牆」「歸還消防通道大門的管理權」等訴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本周日21:05《向前一步》,為您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