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龍過江》致敬李小龍經典,卻仍被低估的原因是?

2020-02-14   電影敗家子

剛看完《葉問4》,突然又看這部《肥龍過江》,難免會覺得有點兒畫風不對。

剛剛低調內斂的一代宗師,怎麼突然變成了一根筋的肥佬?不過只要扭過偏見,就還是得承認,《肥龍過江》至少做到了及格水平,作為動作喜劇,各方面都算過關。

致敬經典

從片名我們就不難看出,《肥龍過江》致敬的,是李小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猛龍過江》。

原片講的是功夫高手遠赴義大利,一雙鐵拳勇斗拆遷隊的故事;《肥龍過江》基本照搬了《猛龍過江》的劇本結構和人物內核,只不過套了個現代化的背景。當然,片名都如此直白了、背景音樂都用的是《Way of the Dragon》了——我們就不能說王晶抄襲了,最多算有些出位的致敬吧。

而且甄子丹在這部戲裡,打起來更像年輕時的成龍。各種道具殺和環境殺,十足的喜劇本色。甚至有些橋段,讓人想起早期許冠傑的《最佳拍檔》。

更添喜劇效果、堪稱核心大梗的肥佬裝扮,為了突出反差,做得相當厚實,也是難為了一直好身材的甄子丹。這個橋段不用說,也是致敬,對象是2001年劉德華和鄭秀文主演的《瘦身男女》。片子最後劉德華為了籌錢幫鄭秀文減肥,上街挨打的裝束和段落,也在《肥龍過江》得到了二次創作。

最後的打戲

《肥龍過江》中,雖然大多數時候是「成龍式」的幽默打鬥,但最後一場肉搏大戰,真的有甄子丹巔峰時的風采。

在敗家子看來,甄子丹電影中格鬥水平的最高峰,是《殺破狼》和《導火線》,其中混合格鬥融合電影技巧的做法,今天看來依舊漂亮、陽剛。

在《葉問4》中,以老朽之身,為英雄史詩畫上句點後,突然又能在銀幕(呃,不對,這次沒有銀幕,是螢幕)上看到甄式打鬥,內心還是很開心的。

仍被低估

克隆級別的致敬經典、編排不錯的喜劇打鬥,在這兩個亮點加持下,《肥龍過江》在各大平台上的分數,卻依舊不好看。原因我總結了下,有三。

首先是線上點映還要收錢。在《肥龍過江》點映的網站上,哪怕VIP用戶,也還要再交6塊錢,才能看這部片子。「小弟王晶」在社交網絡上不厭其煩地宣傳說:至少VIP,可以少付6塊——普通用戶收12塊。這印象分就很差了。之前《囧媽》全網免費,老百姓不管你保底啥的,只知道面對收錢的,就應該要求更高。

其次是港式喜劇的式微。《肥龍過江》本質上就是一部港式功夫喜劇,跟上世紀末流行的「打鬥+搞笑」電影,沒有本質區別。但這類電影的巔峰期早就過了,現在的觀眾只有兩方面需求:要麼更瘋狂、更無厘頭;要麼就稍微深刻、細膩些。而這部片子,無法滿足任意一項。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預期太低。一看卡司、再一看簡介,稍微有點閱片量的人,都能猜到是怎麼回事。從宣發第一天起,《肥龍過江》就沒能給到觀眾任何期待值。甄子丹不可能打得比年輕時更好看、王晶不可能搗鼓出比《追龍》更好的故事、全香港陣容不討喜……王晶自己也說,賺錢的就是好電影,那麼《肥龍過江》這種給不出人去看的理由的電影,顯然還不夠好。

根據第一天4500萬左右分帳票房來看,《肥龍過江》最後應該在保本線上掙扎。作為老港片的愛好者,我還是默默地支持了一把。6塊錢,也就一瓶飲料錢,隨喜吧。

關注【電影敗家子】,每天都有各種電影資訊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