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水槽下面那扇門真不想開啟
上兩天小編表姐跟小編吐槽,「家裡水槽下的空間又潮又有異味,本來還能收納些東西,現在那扇櫃門都不想打開....」
抓重點:潮、臭、收納。
不得不承認水槽櫃確實是廚房最難收納的空間,所以很多人會像上述一樣,收納了但還是凌亂,亦或是像表姐一樣因為有味道所以就空著浪費,以及因為前期水管設計不合理導致後期收納空間少之又小。
但在這個房價貴上天的年代,這塊約有90×75cm的收納空間,就這樣白白浪費了著實是不忍心。
所以,今天就想來講下這塊空間的收納問題,但收納只是之後的輔助,主要內容來講下水管的規劃。
因為只有規劃好了,那麼後期才能有更多的收納空間,以及加上合理的收納方法和收納工具,才能讓這塊這塊空間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90%人都忽略的一個問題
——水管規劃
雖說是水槽櫃空間,但這個空間的利用率卻是由水槽管道來掌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眾人永遠關心且放在首位的問題永遠是:水槽要挑個好的、台上台下式安裝要商量許久、是買單槽還是雙槽要糾結半天...
而那水槽管線的開口和開發商預留的排水口,確實鮮有人問津。不信現在就去看下你家的水槽下是不是也有好幾條「麻花」?
所以一直喊家裡空間少,其實有些時候收納空間早就被莫名其妙地吃掉了半壁江山...
而那些專門花時間研究水管規劃的人怎麼樣呢?
打開他們的水槽櫃:
左側凈水器;右側廚寶;收納盒疊放,分別收納洗碗布/百潔布/鋼絲球,克林擦擦;瀝水盆,以及還收納下了容量的柔順劑和各種清潔液。
下水管這個細節決定了你之後收納上的成敗,所以看到這兒還未裝修的朋友們你們真是賺到了!
那正確的水管該如何排布呢?以下圖的偏置下水器為例。
下圖中我們能清楚的看到,水管的水是靠後靠牆橫著排到牆體右側去的,而非直接順下來搶占水槽櫃中間的空間,所以這塊空間的收納算是被利用到了最大化。
特點:靠後、貼牆、牆排。
那偏置下水器有什麼好處?
簡單來說常規中置下水器占用空間,而偏置下水器能更有效的節省空間,看下圖秒懂。(黃色區域)
常規中置下水器vs偏置下水器
其實,在國外基本家庭用的都是偏置下水器,但小編問了一圈身邊朋友他們家裡的廚房卻都是常規中置下水器...
他們還和小編吐槽,家裡雙槽,幾根管子就盤根錯節的牢牢紮根在水槽下方,每次打開櫃門就心煩,想收納些東西但覺得放啥都不合適...
所以有辦法解決嗎?
據了解,某家的LILLVIKEN就是偏置下水器,單槽雙槽都有,像雙槽兩個獨立的偏置下水器,最後共同回歸的主幹排水管上。
留出水槽正下方的收納空間,加之利用,裝下收納箱、垃圾箱和置物籃,收納能力real優秀。
另外,如果你家廚房採用Blanco鉑浪高水槽,那麼其默認就是偏置下水器。然後萬能某寶也能找到偏置下水器,不過不多,大家可以去搜搜看。
- 選擇牆排還是地排?-
正在裝修的朋友,建議在規划水電時選擇牆排。為啥?
其一:配合偏置下水器收納空間更足
其二:沒了與地面接觸的空間也就沒了衛生死角
後期就藉助收納工具然後整齊劃分就可,空間富足。
前期的努力規劃後期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然,若生米已煮成熟飯,地排已經成型且無法改動,那麼建議在安裝時,最好能讓水槽出水口和預留的下水後對上。
如下圖:
因為很多時候,偏差一點點,效果就會差一大截。
沒解決「潮」和「臭」前
談收納都是耍流氓
有很多人嫌棄水槽下方的空間又潮又臭,所以根本不屑放東西。
可一顆追求精緻又舒適小家的心,又怎麼會因此止步於此?大概是沒找到方法,才不相信你家下水槽乾淨整潔起來有多「變態」。
關於「潮」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並不是因為水管里漏出來的水,它是由於水槽內外側預熱遇冷後前後溫差所導致空氣中的水分凝結,然後滋潤了潮濕環境。
所以,我們在選擇水槽的時候儘量選擇,帶有防溫差凝露圖層的水槽,或是塗有吸濕性良好塗料的水槽,防止水槽出汗。
還有,台上盆水槽邊緣位置需要經常和水油接觸,時間久了也不免出現滲漏水情況,所以儘量選擇質量好的密封膠或是防霉膠。
關於「臭」這個問題:
臭,這個主要原因是水管的密封性沒有做好。
最簡單的方法是,我們可以在水管口子出安裝一個防臭芯,排水時水流將蓋板沖開,排完後板蓋會受中壢自動關閉,把臭氣和爬蟲擋在門外。
或者是運用矽膠柔軟的密封圈。
因為很多人家裡的水管是處於裸奔狀態,這樣不臭不爬蟲出來才怪。
除此之外,污垢也是形成臭味的一個原因。
建議一個月用一次「下水道疏通棒」,它的長度剛好卡在U型管處,可溶解壁管上的污漬,又不傷管,功能有點像健胃消食片。
以及大家還可,在清潔完後沿著出水口倒一圈84消毒液或漂水,不再沖洗,之後很長時間不會有異味和黑圈圈。
安利了無數次的水槽過濾網,再露一次臉,清理時,一拎就好,拒絕雜物拋入。
其實,廚房的整潔程度和生活習慣有關,包括關門大吉的水槽下方,這些小細節沒注意,可能最後嫌棄的反而不是水槽,而是懶惰的自己了。
這一次
水槽下也是天堂吶!
當解決完那些外部因素後,那麼現在就可以大膽安心地考慮物品「入住」了。
如何收納,最理想的狀態是將水槽櫃做分類規劃,上方-中部-底部,利用U形抽屜,完美規避水管。
那些用過抽屜的人最後都感慨:抽屜比深櫃優秀得差了好幾條街!
的確,抽拉式的設計無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但U型櫃需要在裝修前和設計師溝通。
另外,很多家庭柜子都是開門形式,裡面的櫃體又通常是用擱板分層,所以打開櫃門經常發現柜子里的東西被塞得亂七八糟,想找個東西費老半天。
而藏在最深處的東西通常早就忘了它的存在,最後也就淪為了垃圾物,基於此不得不實名表揚宜家。
因為,在某家的樣板間裡能看到的柜子基本都是抽屜形式,以及抽屜還能根據尺寸來更改設計,上短下長,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完美的細分了出來。
當然,裝修已完畢,那靠合適的收納工具也是能夠解決部分難題的。
譬如,利用伸縮式置物架,就能幫你拯救這塊曾經的不毛之地。
碰到下水道這個小怪物,就把置物架上面的隔板拿掉,自由拼接的儲物板,在軌道上自由滑動,想怎麼裝就怎麼裝。
還有6塊錢一根的伸縮杆用起來,所有工具一目了然。
櫃壁四周也利用起來。
幾個掛鉤,櫃門也能成為你的自留地,清潔刷、清潔布、沒處安置的都大可來這兒掛起來。
再往裡面亦如是,不是空間欠大,而是你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鍋蓋無處安置,像這樣利用個掛鉤,將鍋蓋形成多米諾,既整潔又好找更重要的是省空間!
從管道布局、到防潮防臭、再到細分收納,廚房裡的一日三餐看似平淡,背後卻有無數的細節,默默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