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周遊記》未播先火,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你了解嗎?

2019-09-28     綜藝報

多方助推下,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的數量越發顯著,入局明星也越發耀眼,而《周遊記》《趕在一切消失前》的出現,既預示了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將成為流行,也進一步點明了這類綜藝產生的內在原因。

「頂流」華語樂壇的周杰倫又一次展現了他居高不下的影響力。

9月24日,周杰倫親自主導的綜藝《周遊記》官宣定檔浙江衛視2020年一季度後,話題#周杰倫綜藝節目定檔#火速登上微博熱搜,方文山、劉德華、五月天、蕭敬騰、林俊傑、謝霆鋒等,星光熠熠的「周杰倫的朋友圈」嘉賓陣容,更是令觀眾大呼「絕了」「每集必須熱搜預定啊」。

截至目前,話題閱讀量破4億,討論量達3.6萬。

從節目策劃和介紹看,這檔完全以周董為中心的「國內首檔旅遊魔術類綜藝」,與早前的《十二道鋒味》《你好,是鹿晗嗎》《黃小廚的春夏秋冬》一樣,都屬於以明星嘉賓為核心進行節目內容和流程設計的「私人定製」版綜藝。

而在《周遊記》定檔前,黃子韜的定製綜藝《趕在一切消失前》也在不久前引發了一陣熱議。

周杰倫、黃子韜入局

明星定製綜藝擴延成勢

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最早可追溯到謝霆鋒擔任主廚的《十二道鋒味》。

與《周遊記》《趕在一切消失前》相同,《十二道鋒味》的嘉賓陣容也是「明星和他的朋友們」,且同樣星光熠熠。

張家輝、趙薇、文章、房祖名、范冰冰、林丹等,首季節目錄製嘉賓的國民度和話題度,在當時都屬拔尖兒,《十二道鋒味》第一季播出後能斬獲不俗的流量和口碑,得益於首創的真人秀、廣告片、微電影一體化節目模式,也離不開這些明星的助力。

《十二道鋒味》後,隨著網絡綜藝量、質、影響力並進的「大時代」的到來,各大視頻平台為搶占用戶、提昇平台影響力紛紛發力網綜內容布局,接近短視頻玩法的明星定製微綜藝開始接連湧現,並收穫了不俗的成績。

2016年,優酷攜手鹿晗推出的首檔純網紀錄片式互動真人秀節目《你好,是鹿晗嗎》,八集播放量高達1.6億;2017年,郭德綱首檔短視頻脫口秀《一郭匯》在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1300萬;同年,姜思達獨挑大樑的短視頻訪談節目《透明人》以超千萬商業贊助,刷新了當時短視頻節目領域的最高紀錄。

也正是看到這類微綜藝的優勢,短視頻時代來臨,行業競爭白熱化後,西瓜視頻才會將其作為實現突圍升級的主布局之一,在2018年接連上線了《丹行線》《我和哥哥們》《海角甜牙》三檔明星定製微綜藝。

同屬位元組跳動的今日頭條在和西瓜視頻聯合推出歐陽娜娜VLOG後,又為孫楊量身打造了《大白楊說》,並在歐陽娜娜VLOG最後一期播出當天正式上線,藉此向更多人展示頭條的娛樂營銷潛力和對優質內容的重視。

另一邊,微博也在2018年5月啟動了「明星製片人微計劃」,接連推出了《王源很王很丸圓》《唐嫣很高興遇見你》《丹行道》等明星定製微綜藝,試圖藉助短視頻風口,探索平台社交化明星短視頻IP玩法,在市場贏得更大的蛋糕。目前,「明星製片人微計劃」仍在繼續。

多方助推下,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的數量越發顯著,入局明星也越發耀眼,而《周遊記》《趕在一切消失前》的出現,既預示了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將成為流行,也進一步點明了這類綜藝產生的內在原因。

平台加碼、明星積極

「私人定製」背後的雙贏盈利

從消費網際網路增長的放緩,到產業網際網路的興起,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正在進入新周期,流量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新增長點,這是各大平台齊齊瞄準短視頻的根本原因,也是明星定製微綜藝在2018年噴涌的主要原因。

相對其他類型的綜藝,明星定製微綜藝製作耗時相對較小、可操作性強,易於將收益風險放置在可控範圍內,明星光環的引流作用也極其顯著。歐陽娜娜VLOG在今日頭條在和西瓜視頻上線後,首集播放量超1000萬,播出期間話題「歐陽娜娜vlog」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

另一方面,借力明星定製微綜藝,平台也更容易向市場展現自己在內容運營、明星包裝、平台分發上的能力,進一步收穫業界的認可和資本的青睞。

不過,相對定製微綜藝,平台在製作明星定製長綜藝時,更傾向把寶押在具備高話題流量的明星上。

《周遊記》選擇在這個檔口再次高調定檔,無非是想趁熱打鐵,借周董在「坤倫大戰」和新歌發布後顯現的巨大話題流量,為節目熱度再添一把火;芒果TV牽手黃子韜推出《趕在一切消失前》,並將節目評定為平台S級,也是看到了黃子韜在「黃子韜vlog」後再次上漲的大眾好感度和人氣。

平台之外,這類定製綜藝對明星轉型「出圈」、維繫和擴大粉絲群都有極大的助力。

謝霆鋒通過《十二道鋒味》讓其「廚師」人設深入人心,為自身事業發展開闢了新領域;歐陽娜娜借Vlog向大眾展現自己真實、親民、接地氣的一面,提高了自身的美譽度;《婁藝瀟遇見音樂劇》讓更多人知道了婁藝瀟音樂劇專業的出身,豐富並提高了大眾認知面和認知度。

「私人」未能「量身」

定製「出圈」不能單靠明星光環

潛在的巨大流量優勢和市場風向的轉變,讓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成了新流行。如《SHU理生活》《唐嫣很高興遇見你》《漫遊全世界》《海角甜牙》等定製微綜藝都做到了以明星為中心。

但是必須明白的是,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的落點還是在「綜藝」,想要收穫明星與節目製作方雙贏的效果,要從明星的閃光特性出發,也需要在契合受眾需求的精神價值和優質內容呈現上多下功夫,並設法做到節目形態獨樹一幟。

《十二道鋒味》到《鋒味》,謝霆鋒的「鋒味廚房」能成功延續到今年,並做到了口碑的新突破,關鍵就是節目在保持謝霆鋒版「老友記」味道的基礎上,不斷變更模式形態、拓展內容價值傳遞面,進而給了粉絲無窮盡的新鮮感,也讓節目具備了更深層次的大眾感染力和共情點。

而就目前曝光的節目內容看,《周遊記》《趕在一切消失前》這兩檔備受期待的定製長綜藝,前者更接近早期的《十二道鋒味》,側重粉圈;後者更像現在的《鋒味》,瞄準大眾。

去巴黎解碼《告白氣球》,去新加坡看林俊傑《聽媽媽的話》,和謝霆鋒富士山下看《最長的電影》……《周遊記》的內容鋪展方式與《十二道鋒味》大同小異,再加上周董強大的影響力和耀眼的嘉賓陣容,節目播出後勢必會引發不小的話題熱度。

只是,情懷雖無限好,卻也禁不住越磨越發少。《周遊記》開播勢頭強勢是必然,但想一直延續卻也並非易事。

《趕在一切消失前》讓黃子韜與自己的好兄弟們一起奔赴即將消失之地,在體驗與探索大自然的奇妙外,向觀眾傳遞激情、熱血、感動與歡樂,並身體力行的展現他們的環保理念。

極具大眾好感度和認知度的黃子韜、成熟的旅行真人秀形式、時下大熱的環保主題,三者混搭既讓節目充滿了新意,也跳出了「粉圈」,為播出後的熱度發酵和受眾面再拓展奠定了基礎。

《周遊記》《趕在一切消失前》播出後,明星「私人定製」版綜藝很可能還會進一步噴涌,甚至演變成一種更加普遍的現象,而想在更為激烈的市場裡脫穎而出,實現定製「出圈」,就要看後入局者們能否跳出明星光環,把「量身定製」玩到極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SlheW0BJleJMoPMZY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