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膝蓋有多重要?膝蓋受傷可致骨關節炎發病風險提高六倍

2019-12-26     叮噹快藥

據Medscape網站12月24日報道,《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膝蓋曾經受傷的年輕人更容易在日後患上骨關節炎。一個人若在25—34歲時膝蓋受傷,11年內發展為骨關節炎風險增加了六倍。


瑞典隆德大學醫學院臨床骨科Barbara Snoeker醫生指出,先前已有研究指出,青春期和成年期的膝關節損傷是骨關節炎的重要危險因素。但是,這些研究多為依據患者回憶得來的回顧性分析,結果誤差較大。同時,這些研究主要集中於十字韌帶和半月板撕裂傷之上,對其他類型的膝關節損傷關注較少。他們對年輕人的關注很少,無法對發病風險的大小做出可靠的估計。

為了填補年輕患病群體空白,本項研究中,Snoeker從瑞典斯科納健康註冊數據中提取130萬名居民的醫療諮詢資料。1999—2007年間,共有5500名年齡在25—34歲間的年輕人發生膝關節損傷,同時他們本身並沒有患關節炎。研究人員將這些人與相同年齡段其他沒有膝蓋受傷14.3萬人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19年後膝蓋受傷的人群中有11.3%被診斷患有膝骨關節炎,而沒有受傷的人只有4.0%的人得到診斷。骨關節炎風險因傷害類型而異,其中十字韌帶損傷、半月板撕裂和關節內骨折是最高的風險因素。在未受傷人群中,最容易導致骨關節炎的因素有遺傳易感性以及肥胖等。

對年齡、性別、收入、糖尿病、肥胖等其他因素進行調整後,數據分析指出曾受傷與未受傷人群相比,11年後骨關節炎風險提高至5.7倍,其中男性5.3倍,女性6.5倍。30歲以下的人發病風險提高至7.6倍,而30歲以上的風險為4.7倍。

十字韌帶損傷後骨關節炎風險增至8.2倍,半月板撕裂為7.6倍,脛骨上端骨折為7.0倍。其他還有多處結構損傷、關節錯位,軟骨撕裂、副韌帶損傷等,風險均提高至5倍以上。平均而言,十字韌帶損傷的人比普通人發展為骨關節炎早16個月,而半月板撕裂為12個月,骨折差異為8個月。

一旦診斷膝骨關節炎,怎麼辦?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朱瑜琪向搜狐健康記者提到,我們還是要遵循早診早治的原則。患骨關節炎要儘早治療護理,不要等到嚴重磨損不能用了再治,早治效果好,帶來的心理負擔也會減小。

朱瑜琪建議,骨關節炎患者日常運動是很必要的,只要能動就要活動一下,經常臥床就會更不適應運動產生的關節摩擦。根據患者疾病程度進行不同的建議:膝蓋不方便的人就少做蹲起的姿勢,可以多散散步;若腰椎也有問題不能走遠,每次時間就少走一些,但次數可以更頻一些,短距離多走幾次。運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膝蓋的保暖,往往一受寒疼痛就會加重;少爬台階、少提重物,這些都是對膝蓋壓力很大的動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QMoRG8BMH2_cNUgc_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