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平被9部電影、4部小說、8首歌改編,怎麼看他傳奇的一生?

2019-06-14   有部電影凌辰

開門見山,今天給大家聊一部由「臉叔」科林·費斯和女神蕾切爾·薇姿主演的傳記片——《憐憫》。




影片的主人公唐納德·克勞赫斯特,經歷特別傳奇。

他的生平曾被9部影視劇、8部舞台劇、4部小說、7部紀實著作、1部心理分析專著、8首歌爭相改編演繹過,可以說他本人就是個「搶手大IP」了。




那麼,他到底做了些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今天,咱們就通過這部《憐憫》一塊來看看。




片中,由臉叔扮演的男主唐納德,是個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中年男子。

他熱愛發明,並經營一家小型電子公司,靠出售專利產品養家餬口。




他擁有一位美麗溫柔的妻子和三個活潑聰明的兒女,生活富足美滿。




然而這種平靜生活,很快被一場聲勢浩大的環球航行帆船賽打破。

比賽由英國《泰晤士報》舉辦,影響力覆蓋全國。優勝者不僅可以贏得獎金,還能獲得聲望,成為國民心中的「英雄」。

同時,它的難度級別也是前無古人——不僅要求參賽者獨自駕船,還禁止任何中途停靠。




因此,主辦方特意邀請了航海探險家前來演講遊說,激起大家心底的熱血。

男主角聽完後,果然就內心蠢蠢欲動,決定參賽。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時,大家都覺得他瘋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別說環球航行了,男主連遠門都沒出過,頂多就駕船在河裡轉轉。




或許看到這,你也以為唐納德被熱血沖昏了頭腦,什麼都不考慮,就想著出風頭。

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是把這場比賽看成了一項有投資價值的商業策劃,想利用它為公司增值。




而且在參賽之前,他也為自己做足了準備。

首先,他結合自己的多項發明,設計了一艘「三體帆船」,號稱即使翻船也不會沉沒。




然後,他找到本地的汽車大王當贊助商,以廣告效益說服他投錢造船。




最後,他選擇了一位有媒體工作經驗的經紀人,為自己宣傳造勢、贏得輿論關注。




按理說,無論汽車大王還是媒體經紀人,在各自領域都是見慣了大場面的,怎麼會被一個業餘水手的三言兩語給說服呢?

這就要說到,唐納德作為生意人的厲害之處了——

一個業餘水手跑去參加環球航行賽,在普通人看來這是天方夜譚,但在腦袋賊精的生意人眼裡,這是絕佳的賣點。




誰不喜歡看小人物逆襲的勵志故事?

只要唐納德完成航行,那就是奇蹟;如果他還能勝出,那絕對會引爆輿論高潮。

所以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不只是在參加比賽,更是在創造熱點。




和唐納德的合作人們,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紛紛前來。

但誰也沒想到,接下來劇情逐漸走向了失控——

由於唐納德設計的船體構造過於複雜,造船進度緩慢。直到出海前夜,他才被工程師告知,原定的艙口密封墊缺貨。




但比賽可不等人。如果想要按時出發,就只能選擇次等產品。

這個選擇意味著怎樣的風險,唐納德心裡很清楚。但此刻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一方面,為了獲得足夠資金造船,他抵押了房產和公司,退出比賽就意味著傾家蕩產;

另一方面,經紀人在宣傳上十分盡責,不僅讓全城都關注起比賽,還邀請到了市長親自來港口為他餞行……




於是,就算是趕鴨子上架,唐納德也只好告別妻女,踏上獨自航行的旅程。




而接下來的這段旅程不僅孤獨兇險,還很漫長,歷時大半年。

所有選手需要從英國出發,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穿過澳大利亞以南海域,再返回大西洋抵達英國。




在這段時間裡,選手們在海上獨自應付著艱難挑戰,岸上的人們也一點沒閒著。

像唐納德預期的一樣,全城居民都在隨時關注著他的動態,大家為他的每次捷報歡欣鼓舞,也為他偶爾的失聯捏一把汗。




尤其是有一次,當他打破單日航行速度記錄時,遠在倫敦的主辦方《泰晤士報》都震驚了,特意為他撰寫了頭版報道。




而隨著比賽進程過半,許多選手因為各種突髮狀況,中途退賽或不幸遇難。

等到了臨近尾聲時,除一位選手率先完成比賽、返回英國外,航線上就只剩下唐納德一個人。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所有人都在準備迎接這位「業餘」英雄的凱旋。

然而誰也沒想到,大家等來的竟然是一艘空船!




唐納德去了哪裡?

最終,經紀人在船艙里找到了他的航海日誌,那些文字還原了他這半年以來的經歷。




原來,唐納德在出發後不久,就開始遭遇各種問題,讓他難以招架。

他遇到了很多在訓練中沒有見過的突髮狀況。

比如「次等」艙口密封墊漏水,導致雨水和海水滲入船艙。

為此,他每日疲於舀水出艙,完全顧不上修復電子設備,航行大大拖慢。




後來,連日的暴風雨又使船體嚴重受損。

這讓唐納德意識到,如果繼續駛入大洋深處,他將很難倖存下來。




但相比之下,岸上沸騰的輿論聲,更加讓他感到害怕。

原來,為了捏造「逆襲」人設、賺取眼球,經紀人謊報戰況,在明知唐納德落後的情況下,依然為他偽造捷報。

而收到喜訊的民眾們,誤以為唐納德真要逆襲,加倍為他搖旗吶喊。這些消息也全都通過無線電廣播,傳到了唐納德的耳朵里。




就這樣,他被輿論和虛假宣傳架上了高台,既不敢冒死前進,又不敢退賽認慫。

他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唐納德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作弊的餿主意——

他準備原地漂流,等其他選手摺返時,再假裝自己已經環球繞了一圈,並搶先抵達英國、贏得比賽。




這個計劃聽著可行,但有個致命缺陷,就是容易被人拆穿。

特別是如果他贏得比賽,成為萬眾焦點,肯定會有很多好事者前來扒皮,到時候他的虛假航程肯定瞞不住。




想到這裡,唐納德就「忍痛」修改了一下計劃,改為讓自己最後抵達。

心想這樣,也許就沒有人關注到他這個最慢選手的航海故事了。




然而事與願違。

他萬萬沒想到,其他對手或退賽、或遇難,無一例外全部「下線」,他成為了「最後一個倖存者」。

因此,「最後一個到達」的他,也仍然逃不脫萬眾矚目的命運……




在眾人焦灼的期盼中,唐納德再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絕境。

他明白自己若是回英國,就意味著身敗名裂,但不回去又能去哪呢?




影片在最後,也沒有明確交待唐納德的去向。

但他將船上鐘錶扔進海中的鏡頭,似乎是一種跳海自殺的隱喻。




關於唐納德的死因,媒體將其歸結為騙局揭開後的自毀贖罪,但他妻子的說法,顯然更引人深思——比賽的輸贏並不足以讓他結束生命,反而是輿論暴力將他逼到了絕境。




群體的輿論暴力能給當事人造成多大傷害,在現實中我們早已司空見慣。

而在影片中,導演則將每一次虛假報道如何引發輿論狂歡、又如何陷唐納德於痛苦絕望之中,進行了交叉剪輯,以對比的方式直觀地呈現給觀眾。

例如,當媒體「超前」報道唐納德繞過好望角、進入南大洋時,影片將家人們拍宣傳照時的笑臉,和他收聽新聞時憤怒痛苦的反應剪在一起;




而當媒體宣布唐納德即將回到英國時,影片又讓民眾在港口懸掛歡迎條幅的畫面,和他瘋狂自殘的情節相對應。




其實從整件事情來看,唐納德並非毫無過錯。他是一個盲目自信且願意豪賭的人。然而在孤立無援的海洋中,冷酷的自然不會對他心懷憐憫。

但是,儘管唐納德無法完成環球航行,他至少本可以安全地回家——是媒體的虛假宣傳和大肆吹捧,使他陷入徹底的絕境,不敢面對全國人民的指指點點,最終選擇一死了之。




而事後呢,人們對他同樣沒有給予憐憫。

在得知唐納德遇難後,媒體立刻調轉風頭,開始指責、嘲笑他的所有作為,再次引發輿論狂歡,全然不顧這本身是一齣悲劇。

我們無法指責群眾對唐納德的期望或是鄙夷,但這樁悲劇卻足夠警醒媒體人,注重自己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心。特別是在當今世界,不要小看你在網絡上隨意發出的一個聲音,因為那很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